李展飞:《二十年前百万鸟儿同日死,二十年后满屏尽是钟南山》

20年前,也就是2000年的高考作文,我至今记忆犹新。

作文题目还比较新颖:一位学者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图形:圆、半圆、三角、椭圆但边上缺了一块,问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台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题目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命题者用心良苦,显然是鼓励考生发挥创造性,写出新意。

然而当年的考生试卷立意的雷同且不说,举例都如出一辙:要么树上有X只鸟,用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要么几个盲人摸象;要么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小明说是春天,遭到训斥……

据当年的阅卷老师记录,曾就一袋试卷(30份)进行统计,竟有20份以上举例大致相同!阅卷六天,每天都有一只又一只鸟儿被打死,一批又一批盲人去摸象,一次又一次冰消雪融,冬去春来……真令人不胜其烦,哭笑不得。

当年就有专家学者以《百万鸟儿同日死》来论述此事,可惜年代久远,我找不到原文了,遥想当年七月七日,百万鸟儿同时命丧全国各地考生手下,不禁冷汗涔涔:为什么我们的青年学子眼界如此促狭,思维如此单一?泱泱大国亿头攒动,思想如此整齐划一,可喜还是可哀?当年学者们就大声呐喊:这“百万鸟儿同日死”的“悲剧”,何日方能不再演?

“百万鸟儿同日死”,固然有些可悲,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悲的。

最可悲的是,1998年,在某省高考语文阅卷分析总结会上,广大阅卷老师对考生撰写《战胜脆弱》作文时所出现的胡乱编造的虚假文字大发感慨。

这个省约有 20%的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相当一些考生则以高考前自己“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进考场。

学生在应考作文中如此撒谎杜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竟置父母健在的客观事实于不顾,为了考分而无情的“诅咒”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非要在所谓“父母双亡”之后才去战胜脆弱? 也许,考生中确有个别父母双亡者。但在一本 30 份的作文卷中竟有五分之一的考生父母双亡,可以肯定其中不少纯属子虚。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写作现状暴露了应试教育误人子弟的弊端,故值得一议。

我为什么提到了这两年的作文,其实就是看到昨天的新高考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说实话,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是楞了一下的。因为我确实没想到命题人会考得如此露骨。

在考前,有学生问我,今年会不会考与疫情有关的话题,我说有这种可能,但是直接考的可能不大,间接考的可能最大。而且我告诉他们,尽量不要在作文中谈“钟南山”“李兰娟”“白衣天使”这些大家可能都要谈到的字眼,否则阅卷老师们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这事除了前面我写的那两年的前车之鉴,其实还有2008年高考时,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当年因为是5.12汶川地震,离高考非常近了,按理当时高考命题应该已经结束了,而且那几年的高考作文是回避社会热点的,所以我认为当年的作文与地震的关系可能不大。

尽管我考前屡次叮嘱不要硬扯,然而依然有不少学生硬要往地震上凑,在这篇文章里大谈与救灾有关的事情,其实这篇文章谈的更多的是“顺其自然”,可想而知,那些生搬硬套谈地震的学生,会是什么结果了。

我没想到今年新高考全国1卷的作文会直接迎着抗疫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这个题目持保留意见。

这种命题法,弊端非常大。可以这么说,全国上下的高中,在考前对这个专题应该都分析得滚瓜烂熟了。更不排除有的学校应该下发了大量范文让学生背诵。可以说,这篇文章很容易用宿构的文章写出变式文来,这其实对于高考的最大功能——区分选拔是不利的。

当然,这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所以就不往下说了。

昨天题目出来后,我就在朋友圈开了个玩笑,我说今年阅卷的老师有福了,连看十几天的“钟南山”“李兰娟”“白衣天使”……想想就觉得怪幸福的。

虽然是调侃,但是我觉得我的判断恐怕不会差太多。只怕又要重现当年的“百万鸟儿同日死”的情况,只不过今年大概率是“满屏尽是钟南山”了。阅完卷子,不妨也统计一下,30份卷子里有多少写到了“钟南山”。

想到此,除了调侃,我更多的是苦笑。人所共知,真实写作时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所谓真实写作必须负载真实信息,必须有真实的信息输出。通俗的说,写作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思想相联系,写真事,抒真情,议真理。

有人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相当有见地的话。的确,就学生的写作而言,如果离开了自己的生活实践,那简直是无 法想象的。现在一些学生疲于应付考试,“世事不明充学问,人情假造即文章”,或照猫画虎,或七拼八凑,或口 出狂言,或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能有多少真实性可言?

我们曾经把那些思维单一、生活封闭、词汇贫乏,只会在《写作大全》中讨素材的学生称之为“穷”学生,而 这些“穷”学生常常只会写些胡编乱造的“虚假”之作。

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学校就要实施素质教育,而老师的任务不能只是“打假”,更重要的是让“穷”学生尽快“脱贫致富”。真实写作是以真实地阅读为前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多读名家之作,拓宽视野,汲取营养,“下笔自有神”矣。

另外,丰富生活是真实写作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感受时代 脉搏,长见识、增才干,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文从字顺,立意高远。

鲁迅先生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至关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生活,从而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但愿,我今日的呼喊,二十年后,不会再有学者依然发出同样的喊声才好。

但愿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