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本文系徒步中国&马蜂窝合作内容
首发于@马蜂窝,作者@乌木

都说户外如江湖,其实户外也很像战场,
知己知彼,勤于操练,方能百战不殆。
客观评估自我经验、体能、装备及线路状况,
预见风险,并进行针对性筹备,
才能临阵不慌,妥善应对,
毕竟,你的身体很强韧,
可有时候,也很脆弱。
△珠峰东坡,世界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图/kaka
关于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或减轻的户外风险,
以下这些大家肯定有所听闻。
在此再次强调介绍,以便大家有更多了解,
并充分提高警惕。
中暑
即便在非户外的日常生活中,中暑也时有发生。普遍,更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以为自己可能只是太热了或太累了而已,甚至误以为没什么大不了。
判断——实际上,若先兆中暑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干预,那么可能会发展成轻症中暑,再到重症中的热痉挛、热衰竭,直至发展到热射症——热射症病死率据说高达 50%!
图/阿乐
而每一个相邻病症之间,并没有严格明显分界,早发现早救治才是关键。
  • 先兆中暑主要特征:头晕、乏力、口渴、胸闷、大量出汗、耳鸣、恶心、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等为重要症状的;
  • 轻症中暑主要特征: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继而因持续散热而皮肤湿冷、打冷战等轻症中暑
若出现中暑症状, 要快速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酌情使用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视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严重者及时送医。
诱因——除了一般认知中的高温和缺水之外,衣着不当、水/电解质流失过多、疲劳过度等都会诱发中暑。
措施——与此相应,户外活动中少量多次、及时饮水之外,更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比如功能饮料,或在水中加入少许盐和葡萄糖。此外,穿着合适衣物,注意行走节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量避开炎热时段,并在行前保证充足睡眠……未雨绸缪,才不会让身体那么被动。
失温

简单说,失温就是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人会逐渐随之丧失意识甚至昏迷死亡。很多悲剧中,失温,都是重要的推手。2021 年 5 月白银越野赛事故中,21 位选手皆因失温遇难。
图/小二多吉
诱因——失温,并不只有在极寒环境中才会出现,“风、冷、湿”是它的三大主要帮凶。
  • 暴露在寒冷中,衣物不够保暖——“冷感”自然强烈;
  • 没有遮蔽之所,或是衣物不够防风——“风”便由之成立;
  • 遭遇雨雪天气,或是衣物汗湿——“湿”便趁虚而入。
判断——三者合围,失温自然无所忌惮。关于失温的各个阶段和表现,分类大同小异:
一级,轻度失温:33-37°C
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
二级,中度失温:29-33°C
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
三级,严重失温:22-29°C
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患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四级,致命阶段:低于 22°C
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现实判断其实很简单,只要是在寒冷环境中,出现行为和言语异常,应怀疑对方有失温前兆或症状。
措施——处理方法可从三大诱因着手:
  • “躲”
转移到避风处,比如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同时注意不要直接接触湿冷地面,可以利用睡垫或衣物等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核心体温继续流失。必要时快速搭起帐篷。
  • “换”
如果衣物尤其是内层衣物湿了,别磨叽,赶紧擦干身体换上干的、暖和的!湿冷衣物带走热量的速度超乎你想象!
  • “补”
补充热量/能量,辅助患者回温,既是行之有效的救命方法,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认知导致“救死”的地方……
0410期队员徒步库拉岗日途中。
“救死”——下面这些想当然的“救命”行为,切记万万不能做!
  • 猛搓手脚:剧烈摩擦在有冻伤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且四肢温度升高会导致冷血回流冲击心脏,引发心室纤颤等严重后果!
  • 喝酒暖暖:饮鸩止渴!会加速冷血回流到核心区域、更快带走核心体温,倒不如一堆篝火来得实在。
应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对患者脖子两侧、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四肢做好被动保暖即可。有所恢复后,可慢慢进食高能量食品及蜂蜜水、葡萄糖水等。注意,回温时要防止烫伤,也不要猛喝热水,防止复温过快引起低血压和复温休克等。
希夏邦马徒步。图/凉爽
天气虽不可控,我们却能通过充分的武装,减少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合理穿衣服、妥善选衣服,选择合适的线路和出发时间,都是保命的必备技能。
高反

高反,徒步川西、西藏等地高原线路绕不开的话题。
高反是一种人进入高海拔环境后的自然反应,被称为急性高原反应(AMS),急性指的是只要你进入海拔 2500 米以上,这种反应便可能几小时内迅速发生。
判断——在一定海拔是否会高反,以及具体的高反状况皆因人而异。
其主要症状有头昏,耳鸣,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等等,轻症一般会在两三天后因身体逐渐适应而慢慢消失。
严重者则可能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如不采取措施,将可能快速发展成肺水肿、脑水肿,直接危及生命!
措施——吸氧有助于救急应对,但非必要情况下容易产生依赖性;快速下撤到海拔较低处,则是缓解高反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高反虽可怖,应对之法却其实很简单——保持平常心,逐渐适应。人体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只要经过高原适应,绝大多数人可以避免高反,或者很快恢复。
图/凉爽
同时,控制每天海拔上升高度,合理安排行程,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处在一个舒适的海拔高度;不要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并记得大量喝水哦!
迷路

天黑、林密、雾大、落单、路径消失、导航错乱……荒芜山野中,迷路随时可能发生。
措施——迷路时,牢记国内外通用的 STOP 原则。
1. stay:首先待在原地,禁止随意走动,否则可能会更加迷失方向。
2. think:其次要保持冷静、清醒,准确作出判断;利用手上的工具或地物、地植等确定方向。
3. observation:观察周围地形地貌,寻找可以走出去的办法;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做好标记。
4. plan:综合分析现状,制订切实有效的计划,最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
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正确路线,或等待救援。
徒步希夏邦马。图/凉爽
预防——摆脱“巨婴”状态,即便参加商业队伍,亦不可对线路一无所知、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出发前做好功课,明确每天的路程和目的地情况,确认徒步途中的标识物。
携带手机导航或地图、指南针等,以及必需的个人装备、应急食品。学会利用手机导航,提前下载并加载好户外轨迹。
格聂徒步途中。图@飞天
因体能不支或其他原因(如中途上厕所)暂时离队时,应及时告知领队或队友,任何情况下都严禁单独行动!
与自然面对面~!

除以上常见风险项外,行走山野,还可能遭遇泥石流、塌方、洪水、火灾、野兽等等,只是遭遇概率相对较小、更加随机。
虽然不及诸如中暑、失温之类把控性更强,但一些稍常见的情况依然可以尽量避免,抑或降低伤害:
  • 穿行蛇虫较多的密林中时,穿戴好长袖衣帽,以及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可用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大多会识趣地离开,如果恰好遭遇,最好避而远之,不要挑逗。
  • 碰到野狗等时,千万不要马上慌张逃跑,应捡拾石头、木棍,小心绕行,或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 持续降雨易引发洪水及泥石流等,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及在河道逗留休息,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及环境的变化,如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很可能就是山洪暴发的先兆。
  • 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不乱丢烟头、火种。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离开时务必将营火完全熄灭。
徒步希夏邦马。图/凉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户外出行同样如此。诚然,自然之力不可抗拒,但前期装备、经验及技能储备,却是应该充分把控的。
合理的行前安排,能有效规避许多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每一位户外爱好者科学地掌握自然规律:
  • 评估路线的安全性,对徒步区域的状况尽量清楚了解;
  • 选择适合的出行季节,跟随靠谱的朋友或团队;
  • 携带与之相应的装备及个人救济药品;
  • 查询出行期间的具体天气;
  • 行程中勿主动挑逗野生动物、采食植物;
  • 学会一些基础急救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
但也请务必在户外活动之前,
多储备一些户外知识,安全户外。
毕竟,所谓热爱,
不是仅凭一腔热血的爆发式激情;
所谓勇敢,也不是“无知无畏”型的莽撞。
山野从不是全凭人愿的游乐场,
它有一套自己的规则,
而进入山野的我们,
只能做最完美的遵从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