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戏曲演员的身形那样美?原来是掌握了这些规律

全球華人共有的鄉韻

身段是舞的体现,是戏曲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提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之一。优秀的戏曲演员们那一戳一站,一转一闪,一顾一盼,都极具艺术感染力。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戏曲的身形之美。

01
身形美的美学原则

形式美的一般法则,有对称、均衡、整齐、对比、统一、节奏等等,它们都是形式美的客观标准。戏曲动作的形式美,除了要求韵律、节奏感之外,舞姿要求超脱直线和平面,追求具体的立体感的「圆」(包括圆弧)。

「圆」的形式美贯穿在身段的全方位:要求手臂伸展时,腕与肘、肘与臂间的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动作的过渡路线也要求「圆」,如跨腿、云手这类最基本的身段动作都要求「圆」;腰部、颈部都要伴随小幅度的云手式的「圆」的晃动线路,并具有节奏感,胳膊和手指经过的路线都要求呈圆弧形。即使细小的生活动作,到了戏曲舞台上也要「圆」。

02
身形美各关节规律

/ 脚趾方向与人体角度 /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身体的角度要「斜身绕步」,演员的两肩不要与观众席(舞台沿边)平行,即侧身对观众。

脚趾的角度关系到身体的角度。达到侧身的要领是:在台步站定前,前脚先脚跟着地,脚趾向身体内侧转动30度至45度再着地,后脚在跟上,这样可使身体得到偏向观众侧30度至45度的效果。

【忌】在台步站定时,全脚随意落地,这样就无法再转动脚趾的角度。

/ 两胯、腰椎「三点」向上提 /  两胯骨和后背的第四腰椎这三个「点」要向上提,可避免臀部下坠,使台步、圆场腿脚灵便轻松。

/ 两肩、前胸「三点」向下松 /  两肩关节和前胸要向下松,使气息不堵在胸口,避免端肩,影响形体美感。

/ 两肩与两肘「四点」要反向拧 /  由于侧身,两肩的位置有前、后(相对于观众),比如左肩在前,左肘就要向后拧;右肩在后,则右肘就要向前拧。

【忌】左肩在前,左肘也向前拧,成「一顺边」,并且忌两肩、两肘这四个「点」在一直线,这样会使上身与两肘成平面。

/ 膀臂圆弧状 /  无论静态的亮相或动作的过渡,膀臂都保持圆弧状,以肘为圆心,膀与臂之间的夹角要大于90度,小于180度。【忌】膀与臂成一直线(180度)。

/ 膀臂要「悬空」 /  手膀、手臂不要紧贴身体,要悬空。【忌】「夹膀子」。

/ 手腕花 /  手心向上,以手腕为圆心,手指由上至下向胸前转360度圈。反之,手心向下,手指由下向上转动360度圈。要领是手指转圈时,要用中指「带头」转动,手腕的灵活度,起到装饰美的作用。

/ 手腕提和压 /  动作起势是提手腕、压手腕的过程。

/ 颈椎与后脑部上提 /  颈椎向后脑部上方呈抛物线状,同时下巴内收,不能伸出。【忌】颈椎向前或向后「断折」。

/ 腰部带动上身与肩 /  所谓「腰」,指两个大胯至胸肋之间。上身的动作都应由「腰」部的动作来带动,使身段具有韵律感。要注意,是用腰部带动上身的肩、肘等,而不晃动臀部。可先坐在椅座上练习。

程砚秋先生特别重视腰的运用:「身法掌握的好不好,要看一个演员腰上的基本功如何。无论任何身段都得用腰带动,甚至一个亮相也需要拿腰找。」

/ 提侧腰 /  人体的姿势美感还来自提侧腰,侧腰是指腋下至大胯间的部分,人体向左或向右「弯」,并不是直接向下倒,而应该是「提腰」,即将左侧腰或右侧腰向上提「长」。如果提左腰,则得到人体向右「弯」的姿势;如果提右腰,则得到人体向左「弯」的姿势。

「提腰」与「倒腰」的区别在于「倒腰」时,胸肌、腹肌等是松懈的,而「提腰」时胸肋肌肉是积极绷紧的,使形体显得既婀娜又挺拔。

/ 亮相的全身配合 /  亮相时,需要头部、颈部、眼神、手腕、腰部和腿脚的全面配合。亮相前,先要「提腕」,手指、手臂都放松,头部要向亮相的反方向「移转」约30度,眼睑放松(下垂至台口)。亮相时,头部的转回角度约45度,提眼神,梗颈部,翻压手腕。腰、脖子、眼神、手腕同时到位,节奏要「脆」,力度按规定情境而定,同时,腰部也要配合拧动。

训练亮相,尤其是武戏的亮相,必须与锣鼓经配合,亮相前的节奏,是一种诗化的弹性的延续,延续时间的长短,以演员与鼓师的默契为准。

白素贞 @ 盗仙草

资料 | 《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胡芝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