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1122

接着谈谈固化剂吧。
这是2009年在古典网的旧帖子,源头是应和同好的“大漆”话题。关于大漆,帖子里有非常详尽的说明与解释,这是在下以为的“专业”,而这种“专业”,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里难得一见,恰恰相反,“第一专业论坛”里,倒是有各式各样的“专业”挑事与专业“是非”。如何吸引眼球,如何流量翻番,如何提升点击率,该论坛倒是越来越向“专业”吹泡泡看齐。与名动大江南北的罗玉凤和芙蓉姐姐之山寨版本有一比。
说远了。
++++++
老老实实说一回硬化剂.
一家之言,请勿对号入座.
在下是学化学的,化学意义上的硬化剂,也称为固化剂,大致是这么一回事: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AB胶,在化学上往往称为双组分黏合剂.A组分是树脂(resin),B组分叫做固化剂(hardener).
A加上B,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树脂A从原来的流动性液体变成非流动性的固体,从而把被黏合的底物(substrate)固定在一起,这就是黏合(粘合)的过程.
所以,化学意义上的固化剂,最初的含义很简单.
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渐发现:固化的诱因,或者说导致固化这一结果的产生的因素不一而足,
比如说:光照也可以导致固化,红木爱好者所熟悉的生漆,光照时间长了就会在生漆液体表面产生固化的硬膜,这就是光固化的结果;后来就有科学家研发出了光固化树脂,以及如今很常见的紫外线光固化树脂;
另外,湿度,温度,也可能是导致固化的因素.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鸡蛋的蛋青是蛋白质混合物,常温下是粘稠的液体,如果把温度提高,就好比"加热",如果达到一定的温度,这种在常温下的粘稠液体就会变成固体.煮熟的鸡蛋,就是这样一种"温度"提升所诱发的"固化". 在这个过程中,固化剂是温度.
说远了.
关于漆,传统的大漆,固化是比较复杂而难于精确控制的过程,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大漆是天然漆树树胶的混合体加工而成,化学成分复杂而非单一,而且不同产地的成分有差异,就好比是高矮胖瘦混在一起,没办法穿一个尺寸的衣服.
所以,行家常用的说法是:大漆不听话.就是这么个意思.
既然不听话,这效率就自然低下了,市场经济讲求的是效率与效益,不听话的往往第一个挨枪毙......
往好的方向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有化学家研发出性能越来越好的催干剂以促进与改善固化过程,而且以天然生漆为原料的改性漆也不断完善,这一部分的改性"漆",配合使用上化学家研发出来的"固化剂",做成的"涂装"效果对于底物的保护作用也在不断改善改进中.所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这个道理.
在此直白一点:从树上割胶收集而成的液体,如果是中国的传统漆树,约定俗成的名称是"生漆";如果是松树,约定俗成的名称叫做"松香".笼统地讲:从树木而来的这些"脂",往往叫做:树脂.
后来,石油工业诞生了,于是就把"树脂"大致分成两类:
从石油加工而来的树脂,叫做:合成树脂(synthetic resin)
从生物中提取而来的树脂,叫做:天然树脂.
现如今在各行各业使用的涂料中,树脂+固化剂这一形式是非常司空见惯的.
家具行业如今比较尖端的涂料是水性木器漆,也叫做水性木器涂料.
红木行业相对而言比较的不那么高科技,所以在些许的特别领域,还是多少有点约定俗成地把这样的非传统性大漆的"新"式涂装一概都称为:固化剂.
既然说到这,大致也扯一句:胶.
从化学的理解来看,涂料,黏合剂,大同小异.
只不过前者固化在底物表面形成包裹性的保护膜;后者固化在被黏合/粘合的底物之间使二者接连.
如果说我们的祖先当年在选择鱼鳔胶或者牛骨胶代表着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话,如今的人类社会早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阶段.
因为今天的物理也好,化学也好,种种现代科技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的祖先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
与他们相比,如今的后人已经置身于他们曾经梦想的天堂,甚至是在天堂之上.
至少在工艺上如此.
这是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动力.
++++++
至于“固化剂”这个原本是化工领域的专业名词是如何在古典家具行业里流传开的,大致情形如下:
++++++
勉为其难话说从前:
话说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初.
某海外红木企业闯到南中国来吃螃蟹.
香港的木工师傅掌握制作;
新加坡人管漆活.
他们的漆活有别于传统广作的生漆山漆,往往是两样东西混合以后再上涂.
本地人不解何故,但新加坡人的"漆活"做出来的确更漂亮,工艺更简单,
效率也更高.而且对木器的保护也非常的不错.
几样优点一综合,大概就是大架兄的所谓"防腐昌廉".
后来跟着新加坡人混熟了,本地人也就跟着他们的说法,把这样的新派漆活,
简单地称做:固化剂.
大致上,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典故.
真实如何,估计差不多......
如有误导,恕不负责.
++++++

(0)

相关推荐

  • 大漆福禄,葫芦挂件

    大漆[福禄]挂件 直径4.2cm 高9.5cm 总长度51cm #漆器#选取天然葫芦,纯手工上漆,聚巧匠之技艺于一身.纵使光阴荏苒,也不惧分毫.花纹有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吉祥的葫芦与 ...

  •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20705

    茶壶之后,谈谈笔筒吧.这也是在下偏爱有加的"坛坛罐罐"之容器之一. 关于笔筒的起源,曾专门写过一个帖子"林海微澜:古今说笔筒",首发于古典网,大概是公元2009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010

    说到家具,在下历来的习惯是看菜吃饭,图"现成",从来不曾动过自己参与制作的念头.无他,对于家具制作,在下一窍不通,于是藏拙.见惯了多少居高临下的指点江山,比如家居装修,主旋律叫做& ...

  •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30822

    (早几日外出,发帖不便,晚了三天.) 跑个偏,说点题外话吧,比如近几日天朝非常热络的"握手". 国篮兵败马尼拉,严格地说,不算外战外行.因为上位拦路的对手也叫中华,只能算做是&qu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119

    林海微澜,是在下自2006年以来关于红木,尤其是紫檀和黄花梨之"紫黄文化"的所见,所闻与所思的记录. 进入2012年,改变也好,转折也好,新意也好,想了个"金山夜话&qu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15

    继续俺的涉黄之路. 有了不止一件的黄花梨家具在手之后,心思有点活络了. 于是就想到了足不出户也可以知天下事的互联网. 大概在2005年末,或者2006年初,开始上网"读书".也就是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01

    继续俺的涉"黄"记录吧. 第一件的"橘"之后,自然而然,把当时店铺里陈列在那件黄花梨开光板几周遭的"板凳"也一并顺其自然地"顺&q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23

    说到传承,不妨也展开一点. 在下曾与多次参与故宫古家具修复工程的太和木作主人关毅先生仔细探讨过关于"修旧如旧"这个话题.关老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虽然入行时间并不算很久,不过做事用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16

    用乌梅木制作的筷子进食,广东地方的传统说法是可以治疗"喉咙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说法是:用紫檀木筷子就"无头疼". 从前的很多说辞,往往是感性经验积累,因人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09

    这次出门,真是一件紫黄都没带. 行囊中唯一和红木粘得上边儿的,只有一把筷子. 地地道道的实用与使用品. 严格地说,这算不得当今天朝红木国标定义下的"红木",因为所用材料的名字,叫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