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近期频繁“上天下海”,或只为讨好资本市场
对于上世纪的科幻大IP《黑衣人》,不知有多少人在看到电影中那辆可以飞起来的汽车时,会围着爹妈吵闹想坐同款,又不知有多少小伙伴被亲爸妈呵斥,“你想坐飞车?我看你像个飞车”。但是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之后,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在隧道里飞起来的神奇汽车,但大家若想体验不一样的出行,也不再是那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看到上天下海的Uber,我酸了
日前据《纽约时报》报道,Uber正在纽约测试直升机出行服务,测试航线从华尔街附近的曼哈顿直升机场起飞,前往肯尼迪国际机场。据Uber方面介绍,这一航程总时长8分钟左右,平均价格为每人200至225美元,每架直升机最多可容纳5名乘客。Uber航空业务负责人Eric Allison则大力鼓吹称,这项业务将为乘客节省大量时间,今后这一项业务还将会在更多城市上线。
除了上天之外,其实在上个月Uber还宣布推出了下海服务。5月24日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澳大利亚昆士兰宣布与Uber合作推出scUber共享潜艇服务。这项服务将从5月27日展开,届时前往昆士兰海滩的游客,可借助共享潜水艇感受全新的大堡礁之旅。当然这一服务的花销也是不小,据介绍,scUber一次可允许两人使用一个小时,花费约为2000美元。
看到Uber如今水陆空三渠道出行服务的到齐,很多网友也不由地闻到了柠檬的味道。尤其是看到市内“打飞的”的服务时,有网友忍不住高喊,“深圳人民需要此服务!你的生意一定会十分火爆”,更有网友酸溜溜地表示,“如果没有退出中国,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其实我们也曾有网约“飞的”
先别急着化身柠檬精,你真当国内的互联网出行企业,就没有想过在现实中网约“打飞的”吗?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当时刚刚合并还没改名的滴滴快的,就曾在5月中旬上线“一键叫飞机”的服务,首期航线甚至包括北京APEC空中游览,以及北京-天津的来回航线。据介绍,这两条线路分别由价值3500万的Bell-407直升机与价值7800万的Bell-429提供服务,而价格则分别为1999元/人和3500元/人,且仅接受预约用户。
当然,与汽车相比,直升机的出行限制其实更为繁琐,也并不是想飞就能随便飞,所以当时这项服务在性质上其实更偏向于Uber的scUber,并不能真正做到满足出行需求,而是带来一种新的体验,让有条件的用户“过把瘾”。
实际上,如果我们抛开上天下海的浪漫主观感受,来探讨这些服务的客观价值,其实就不难发现,无论是直升机还是潜水艇,在现阶段都很难契合广大用户的日常出行需求,这些服务更像是一种“秀肌肉”式的噱头,只能用来吸引用户的讨论和媒体关注度。
从务实到浮夸,都是股价逼得……
如果Uber现任CEO还是其创始人,那么搞出“飞的”及潜艇这些业务,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但是自从Uber大范围更换高管,并聘请Dara Khosrowshahi作为新任CEO后,企业风格也开始朝着“务实”风转进,甚至出现了业务如果不能带来明显的收益就会果断被砍。昔日被戏称为“卡兰尼克亲儿子”的Uber消费者租车业务,也同样说停运就给停运了,并转头力推更受市场看好的共享单车、共享电滑板车,及网约巴士等业务。
但为什么在这两个月,Uber却如此钟情这些“天马行空”的业务拓展呢?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我们最简单直接了解其发展状况的渠道,就是看股价。众所周知,Uber上市之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开盘就遇暴跌,而上周眼看着股价勉强爬回发行价以上,又宣告了两位高管的离职消息,使得其又进入了下跌通道。在这种股价萎靡不振和高层动荡不稳的双重危机中,实用型业务给公司带来的疗效甚慢,来些更猛的药说不定就能给投资者带来些许信心。
因此再反观国内的出行市场,显然也从侧面证明了行业巨头滴滴出行在业务发展上的游刃有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滴滴不必再用夺人眼球方式振奋投资者信心,而是踏踏实实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完善平台服务上。虽然用户在滴滴上看不到上九天捞月,下五洋捉鳖的快感,但其却是已经成为用户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因此对于包括滴滴在内良性发展的网约车平台来说,对用户和业务端来说,与其盲目跟风,还不如踏实做好自己的服务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当安卓系统开始统一体验:用户笑了,厂商哭了?
随着谷歌对于安卓管控的加强,或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