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要不要回家,真不是什么问题
最近不敢看新闻。
我说的不是电视报纸之类。这些东西上早已没有新闻。
我说的是网络。
年终岁尾,加上疫情搅局,到处哀鸿惊声。有两则新闻令人唏嘘:
一则:江苏泰州一个45岁的快递男人,因为5000元工资被扣,浑身浇满汽油,当街自焚,虽然人被救下,但全身烧伤面积达80%,要治愈,预计治疗费将逾100万元。
5000元VS100万元。
这是什么量级的比较?
压倒这个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仅仅是他的冲动吗?发心一死了之,结果没有死成,逃避不脱,不仅身心从此痛苦不堪,还把亲人拖入难以挣扎的深渊,这种后果,这里面包含的问题,仅仅责备当事人冲动、草率是不够的,涉事单位、社会的生存环境、宽容度也值得认真检视。
另一则:某航空公司的空姐,因为疫情防控,飞机停航,公司不堪重负,留职停薪遣散员工,她把自己明码标价,下"海"了,失"足"了⋯⋯
空姐VS失足女。
曾经光鲜靓丽的背后,仅仅是疫情肆虐下的无奈?没有疫情时就没有空姐卖春?仅仅是物欲的膨胀道德底线的失守?当物欲膨胀到不择手段敛财时,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而当生活的艰辛成为逼良为娼的凶手时,我们有多少勇气去奢谈道德底线?
不忍卒读的此类新闻还有很多。
每一个字在述说着考验尊严故事:含泪活着;
每一则读下来,都如同往心底塞一坨铅块,令忧心重重而重重。
这两则新闻于我而言,坦露的只是一个问题:面对过不去的坎,我们该如何面对、应对?细究起来,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2020年的难毫无悬念地迁延到2021年,尤在这个本该万家团圆、举国迎春的春运期间,一个难字巳经无法概括人们悬垂于心中的沉重。
往年是举国应对返乡潮,人人归心似箭忙过年的时候,今年春运期间的流行词仍然是:疫情、核酸、隔离、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中心议题居然是举国倡导"就地过年"、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网格化管理。
返乡潮没有悬念地到来,但对于离乡背井在外打拼的人们来说,春节到底要不要回家,成为无法回避、难以跨越的问题。
去年封城封村的哀嚎尚悲声在耳,阻断人流对于太多一天不工作就没有收入养家糊口的人来说,不啻为淹入洪流、坠落深渊的悲剧。
今年返乡如果仅仅只是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网格化管理这些措施很多人会从了,认了,毕竟家人翘首在望,回家心切,最为纠结的悬念是:会否被封在家乡封在村里如同达摩克利斯利剑高悬头顶,这才是最大的担忧。这又怎是一个"难"字能概括的现实问题?
含泪活着而顽强活着,这才是勇气,这才是勇者的选择,才是大写的人的伟岸,毕竟活下去才有希望;
心思重重总得面对,妥善安置来自各个方向的重压和打击本来就是生存的智慧;
难,从来就客观存在,也从来就不是问题,不积极谋求解诀问题而硬扛死磕才是问题。
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必然会面对许多问题,有的还是非常极端、难以面对的问题,最重要或最值得思考和践行的,只有四个大字:
解决问题。
我们无法苛责讨薪男人自焚下海空姐自卖,但我们完全可以在跨出这极端的一步之前摸着良心为亲人、为未来想一想,问一问:我这么做,解决问题了吗?我的亲人怎么办?即使自己有勇气承担一切可以承受之重,一气之下的极端行为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给亲人留下什么新的问题?那些无辜的亲人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之下的不可承受之重?
至于要不要回家过年这个问题,要解决并不难。
有什么问题直面什么问题并解决什么问题才是活着的要义。
不纠结不固执是善良人秉持的基本处事态度。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总能从容面对。
想回家,立即打起行囊回家,既然认定与家人团聚是自己的必须就做好迎接一切严苛管理的思想准备,冷静从容应对笄解决一切问题也是一种人生乐趣。
无法面对可能的尴尬和困难不想面对大概率会发生的问题也可以以静制动,静观其变,时间常常会让有定力有恒心的人赢得机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尊从我们的内心,慨然前行,这世界确实会给我们出很多难题,但这个世界一直在给予不回避问题不屈服于命运者以各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