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448课:“楚人两妻”典故中,“誂”字是啥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六个汉字:“(言口)、誽、誂、譄、詄、諅”。这六个汉字都不是常用的汉字,因此本课的重点仍在于了解。如果只关注标题中的问题答案,请直接参阅“誂”字词条。六个字的详情如下:1、(言口)。(字形描述,左言右口)。读kòu。《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言口),'扣’也。如求妇先(言口)叕之。从言,从口,口亦声。”许慎认为(言口)是会意兼形声字。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云青案:唐写本《玉篇》'(言口)’注引《说文》:'如求妇先扣发之。’二徐本'發’误作'叕’,宜据改。”邵瑛《群经正字》:“此即(言口)问之(言口),今经典作叩。”也就是说,“(言口)”同“叩”。这里的“如求妇先叩发之”中的“叩发”是古语,即发语之端而不断叩问。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频繁哀求之意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言口)”字的意思,就是妇人哀求时不断叩问的“叩”。《洪武正韵·宥韵》:“叩,问也,亦作(言口)。叩的本义即“问,盘问”。
本义之外,(言口)还指笑。《广雅·释诂一》:“(言口),笑也。”又《释训》:“(言口)(言口),笑也。”
(一)n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誽,言相誽司也。从言,兒声。”形声字。本义是刺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誽司,犹刺探,'誽’之言惹也,'司’之言伺也。”一边用言语挑逗,一边伺机刺探,称为誽。典籍未见应用实例。(二)ná。这个读音出自《广韵》。言不正。《广韵·佳韵》:“誽,言不正也。”《集韵·佳韵》:“誽,《埤仓》:'詀誽,言不正。’”《墨子·经上》:“服,执誽。”
(一)tiǎ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誂,相呼诱也。从言,兆声。”形声字。本义是逗引;诱惑。也作“挑”。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誂,后人多用挑字。”《广雅·释诂一》:“誂,诱也。”《战国策·秦策一》:“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这里的誂,指的是挑逗,诱惑。这段话的意思是:楚国有个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人调戏那个年龄较大的,受到责骂;调戏那个年龄小的,她就答应了。过了不久,有两个妻子的那个人死了。旁人对调戏的人说:“你娶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娶年龄大的。”旁人说:“年龄大的骂你,年龄小的顺着你,你为什么还要娶年龄大的呢?”他回答:“在别人那里,就愿意她答应我的要求;现在做我的妻子,就愿意她为我去骂别人。”(1)戏弄。《广雅·释诂二》:“誂,戏也。”《玉篇·言部》:“誂,弄也。”《颜氏家训·文章》:“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撆(piē)邢魏诸公。”(2)通“佻”。轻佻。《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毕沅校正:“誂,也佻同。”
(二)diào。仓猝。《字汇补·言部》:“誂,卒然也。”《淮南子·兵略》:“况以三军之众,赴水火而不还踵乎,虽誂合刃于天下,谁敢在于上者。”高诱注:“誂音吊,卒也。”更何况拥有赴汤蹈火不回头的三军人马呢?仓猝向天下寻找交战对手,又有谁敢挡在前面!
4、譄。读zē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譄,加也。从言,曾声。”形声字。本义是言辞夸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加下曰:'语相譄加也。’按:譄、加、诬三字互训。”《广韵·登韵》:“譄,加言也。”本义之外,譄还同“增”。《正字通·言部》:“譄、增,音义通。”
5、詄。读dié。《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詄,忘也。从言,失声。”形声字。本义是遗忘。失声,声中有义。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言失忘也。”《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天门开,詄荡荡。”王先谦《补注》:“天体广远,言象俱忘,故曰詄荡荡。”天门大开,天空空旷(像遗失了一样)飘荡。
(一)j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諅,忌也。从言,其声。《周书》曰:'上不諅于凶德。’”形声字。本义同“忌”,忌畏。这里的《周书》指的是《尚书·多方》,今本写作:“尚不忌于凶德”,尚且不要忌畏凶恶的坏人。(二)jī。这个读音出自《广韵》。谋。《广韵·之韵》:“諅,谋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