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5(附音频)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就稍微复杂一点。

患者说了很多,我们以当下的四诊情况为主。当下的症状是:头晕、头痛、背痛、恶寒等等。其中,背痛、恶寒,属于表症;口苦、咽干、脉弦,这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所以胡老用的就是柴胡桂枝汤,用桂枝汤应对太阳表证,解肌发表,解决背痛、恶寒的症状;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针对口苦、咽干;同时,还合上了半夏厚朴汤。因为患者有一个症状:咽痒而咳、咳痰困难,半夏厚朴汤就专门治这种,咳痰困难的咽喉疾病,会总觉得嗓子有痰,但咳不出来。与前几例相似,本例同样加入了石膏,即认为此病兼有阳明热。阳明热象体现哪?一个是咽痒、咽干,同时有脉数。所以一诊,胡老诊断为三阳合病,用的是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再加石膏。诊断此病其实不难,单看脉象,弦、细、数,有弦象和有数象,分别对应的少阳与阳明;又加上他有恶寒,代表表证未解。所以是三阳合病,用柴胡桂枝汤加石膏,没什么好说的了。

前面我我为什么说复杂呢?患者此病,感冒缠绵快一个月还没好,她既不是人老体虚又非小儿体虚的情况,那是怎么造成的?就是前面的医生误诊、误治造成的。首先,他用的薄荷猴片,该药基本可以定位为一个西药,因为中药成分,只有一个薄荷脑,其他都是西药成分。另外他还用了六神丸。六神丸,可是咱们国家中药六大绝密品种之一。跟它并列的有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有片仔癀,有华佗再造丸和麝香保心丸,以及云南白药,每一个都是大名鼎鼎。它是一个古方,针对某些病症有立竿见影效果。但是它还是中药,是中药就必须要辩证服用,否则就容易吃错、吃坏。六神丸当然是一个保密方,但是大体成分咱们也是知道的:珍珠粉、犀牛黄、麝香、雄黄、蟾酥、冰片。它的主要症治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单双侧乳蛾病、小儿热疮,各种肿痛、肿毒等等。这里的清热解毒,可不是一般的清热解毒,它是针对大热、大毒,而用了很多动物药,包括雄黄、蟾酥都是有一定毒性的。分析一下患者刚开始感冒的症状,头晕、咽痛、咽痒、鼻塞流涕。鼻塞流涕表明有表症在,咽痛代表确实也是有热的,但是并没有到要用六神丸这种药地步。果然,用了六神丸,症状不减反增。这就告诉我们,当病人还有表症在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的清里热,否则就可以说这是引邪入里----你没有发表,而是用大量凶狠的清里热的药,使得里虚、败胃,人体的正气就弱了,胃气弱了,邪气就更容易入里,造成这个病久久难愈,反复发作。至于后面提到的桑菊饮和银翘散,我们在前讲已经讲过。桑菊饮主要是宣降肺气,针对风热初起而咳嗽的情况;而银翘散是比较全面的一个药,既能辛凉解表,又能宣降肺气,还可以清热解毒。我认为,此病初起,表现为头痛、咽痛、咽痒、鼻塞流涕,这个时候如果用银翘散,还是可以的。因为他有咽痛、咽痒的情况,证明是风热,至少已经部分化热,同时又兼有表证,用辛凉解表的银翘散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该用六神丸,去一味的清里打压。包括咱们现在经常用的大青叶、板蓝根,这种清热解毒的药也是一样,有表证的时候都不可轻易使用;有个成药叫蒲地蓝,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也是如此,外感初期,你一味的去清热解毒,反而容易引邪入里,使得病缠绵难愈。

所以这个病,找到胡老的时候已经一个月之后了,胡老给他开了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加石膏,喝完了三剂以后,他头晕、头痛、口苦好了,也就是说小柴胡汤证、少阳病解了;同时,脉已经不数,即阳明热象也解了。唯独还有背痛、咳嗽,微微恶寒在。二诊的时候,胡老针对这种情况开了一个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汤,虽然原书未提供具体方剂,但基本可以理解为《金匮要略》的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入了桂枝。因为病人最后的症状主要就是咳嗽和微微恶寒,所以它是一个寒性的咳嗽,要治以温化痰饮。苓甘五味姜辛汤,主要就是温肺化饮,针对咳嗽、白痰的这种情况。它包括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熟悉《伤寒论》的同学会发现,干姜、细辛、五味子是小青龙汤里面的经典的一个配伍,这里面又搭配了茯苓和甘草,主要是对化痰湿有一定的帮助。此汤方加入半夏和杏仁,即变为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中第39条说:“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浮肿与否,案例里边没有交代,我们可以不管它,因为杏仁和半夏本身也有祛痰下气的作用,可以认为这是胡老用于温化痰饮、止咳平喘的一个经验方。而桂枝的加入,还是因为病人还有微微的恶寒,用桂枝去温通,以去太阳表证。

本文字版经过本人的整理校对,与音频版并不完全相同,甚至会补充和订正一些内容,以更为精确。如果音频版和文字版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以文字版为准,请悉知。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1],微呕,心下支结[2],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四两(12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黄芩.人参.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一 ...

  • 外证不等于表证

    <伤寒论>中常称麻黄汤证为表证,其功效谓解表,如"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常称桂枝汤证为外证,其功效谓解外,如"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 ...

  • 经方:柴胡桂枝汤(少阳、太阳合病)

    柴胡桂枝汤 [原文]桂枝(去皮) 黄芩各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 ...

  • 柴胡桂枝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柴胡四两(12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黄芩.人参.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一两半(4.5克),甘草炙,一两(3克),大枣擘,六枚[服用方法]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 ...

  • 【医林高人的伤寒经方语录(下)】

    接上文: 41.附子回阳治阳虚不免片面,附子是能亢进机能的药,哪个机能沉衰都好用,所以小便失禁可用,心衰也可用.单说附子回阳不全面,因为机能沉衰都见于阴证.汗出用附子是因皮肤失其收摄既脱汗,虚的厉害, ...

  • 【新提醒】给《伤寒论》113方做选择填空

    给<伤寒论>113方做选择填空                 正如论坛里"人淡如莲"所说那样,<伤寒论>现存113方,无疑是散落的珍珠.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4(音频重录版)

    上面两节课,我们通过三个例子,主要讲的是感冒病邪在表,包括一些合病和并病的情况.我们下面这一小节的标题就叫做:感冒并非皆表症,治疗当忌都发汗.很明显,这一节说的肯定就不只是太阳表证了.这里面有两个例子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7(附音频)

    下面我们开始讲感冒这个章节里边的最后一个小节.标题叫做:"论治温补发汗疏,表证阴证阳正分":什么叫"表证阴证阳正分"呢?也就是说,前面讲的都是阳证,而现在这个,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6(附音频)

    先从舌脉来看,首先,舌苔白润,说明至少从舌像来看,无热像:同时舌苔是润德,并不干,口不干,无石膏证:再看脉,脉虚数.脉浮虚而发热有汗,与<伤寒论>桂枝汤证相应:但脉数,说明有热象,不过这里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3(附音频)

    我们来看感冒的第三个例子,是咱们书上第一小节的例2. 例2是相对复杂一点的,所以把它挪到最后来讲.患者是昨天受凉以后出现了鼻流清涕.喷嚏以及微恶寒的症状.初一看,这不就是简单的风寒表症吗?但是,我们还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2(附音频)

    第二小节:感冒在表变匆匆,审证勿疏有合病 就是说,感冒初时多体现为表证,但它传经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在辨证的时候不要疏忽,尤其是有两个甚至三个经的合病以及并病的情况. 例3,张某,男,44岁,病案号9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1

    第一篇 感冒论治. 第一小节,感冒本属外感病,治病亦当用六经. 就说感冒本来就是外感的病,我们要用六经辨证来应对. 这里面列举了三个医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陈某,男,24岁,病案号97771.初诊日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2

    第二小节:感冒在表变匆匆,审证勿疏有合病 就是说,感冒初时多体现为表证,但它传经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在辨证的时候不要疏忽,尤其是有两个甚至三个经的合病以及并病的情况. 例3,张某,男,44岁,病案号9 ...

  • 【胡希恕:临床医案细讲-感冒】

    第一篇 感冒论治. 第一小节,感冒本属外感病,治病亦当用六经. 就说感冒本来就是外感的病,我们要用六经辨证来应对. 这里面列举了三个医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陈某,男,24岁,病案号97771.初诊日 ...

  • 【中医名家胡希恕临床医案——胃痛反复发作...

    [中医名家胡希恕临床医案--胃痛反复发作5年,施小建中汤正中病机] 患者男,42岁.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黏膜脱垂".近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渴不思饮,大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