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痒痒”的“挠”不只是动词,居然还是种美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家常饭食
在山西寿阳有种叫“挠”的美食,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想必很多人心中有疑问,但这个是掰扯不清的。有的地区还把它叫做“糊糊”,可想而知它的形态是糊状,米面菜闷熟后搅和到一起再蘸各种调料吃,一抹一蘸,极有滋味,是一种当地人的家常饭食。
消化慢
耐饿
在以往的困难时期“挠”是不太讲究的,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那时人们用野菜、槐叶、榆钱当菜,谷面、二谷面、红薯面做挠。将手跟前的菜,豆角、土豆块、瓮里的酸菜还有早上吃剩的小米饭等现有的东西一股脑往铁锅里一倒一煮,等锅里的水烧开了,再撒上碗粗玉米面,盖上盖用小火焖,闻见糊味揭锅盖,拿上棍子用力搅匀就开始吃。当时的挠做得糊糊涂涂,最大好处是吃到肚子里消化慢、耐饿。
下雨天
吃“挠”天
如今当地人依然拿它当日常主食,尤其是下雨天,甚至成为了一种规律:“下雨天,吃挠天。”做挠也讲究了起来,把原来的食材换成小米、大米、白面、荞面、莜面、燕麦面等,粗粮细做。加入的蔬菜更是想吃什么加什么,蘸料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做挠的工序也细致起来,把挠做到了一种极致,成为家人团聚,待客、宴请宾朋好友的一道美食。
一份情怀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吃“挠”也是一份情怀。在美食如云的今天各种味道尝遍,但还是最怀念家里的那顿。一锅热乎乎的冒着香气的挠,搭配上西红柿酱和土豆丝酱的传统蘸料,再有一碗红灿灿的油泼辣椒面或者一碗青灵灵的腌虎皮青椒散发诱人的气味,这故乡的味道,氤氲了四海的游子,萦绕着故乡的梦境。
END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