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过量,会导致心脏病,和淋巴癌
带你寻找疾病的真正原因
提前发现重大疾病
这是“自然疗法资讯”的第 246 期文章
编辑 | 施慧
引言
我们需要蛋白质
但是不能过量
现在大众的认知里,一说起吃素,就会有人关切的问,那要怎么补充蛋白质?
没错,我们需要蛋白质,因为它是每一个活细胞的基础成分,不管是人类的肌肉、大脑或者指甲和皮肤。
可是,营养素的意义在于均衡,每一种单一的营养素,比例要恰好合适,不能过量。
蛋白质过量,导致以下几种问题的风险升高:
1、心脏病
2、心梗猝死
3、淋巴淤堵,血管淤堵
4、淋巴癌
所有的食物里面,都有蛋白质的,只要吃了粮食,蔬菜,水果,加上发芽的豆子类,基本上,氨基酸就可以平衡的,粮食里面缺少赖氨酸,土豆和豆子类里赖氨酸多,就平衡了。
不用专门多吃肉摄取蛋白质。去观察现代人的饮食和常见病,大部分蛋白质都过量。
01
大众陷入了广告业制造的“蛋白质狂热”
很多医学界的人士,还有大众,都不自觉的陷入了广告业制造的“蛋白质狂热”。
有一位儿科医师“艾米特·赫特”,他在《研究医学》中写道:
由于我们限时的不确定证据,我们可能已经摄取了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谁能证明我们继续以大量的蛋白质充斥我们的饮食是正确的呢?
各种食品厂家都热情的标注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会在食品包装袋上,清晰的写着,蛋白质的数据。
我们没有依据来证明这样的饮食搭配是对的。
02
成年人体重增长停止
不再需要过多蛋白质
关于人体对于蛋白质的真正需求量,我们可以从自然界得到答案。最简单的例子是不同动物的幼儿在生长中对于母乳的需要。
小牛吃的母乳含有大量的钙蛋白和蛋白素,所以他们的重量一个月就会增加1倍。
山羊生长比较慢,所以对于羊乳里类似的蛋白质需求就比较少。
但是人类的婴儿生长更慢,新生儿吃丰富的母乳,他的体重经过6个月才增加1倍。
而在此之后,就永远不会再有体重增加这么快的事情发生了。
因此,当动物到达成熟期,生长的速度不会再那么快了,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就会降到最低,只要能够维持氮平衡就够了。
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最小量也越来越小。
不过,受伤、手术或者大量体力劳动过后,蛋白质的需求量会暂时增加。
03
自然医学血检可以判断体内蛋白质情况
利用自然医学的体检数据,可以看出体内蛋白质的利用情况。
看血液“乳酸脱氢酶”这项指标:
全球闻名的抗癌名医吴永志博士在大量的临床经验下发现,乳酸脱氢酶升高,会导致:
1、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
2、淋巴淤堵,淋巴癌。
西医的标准参考值是:109—245U/L。
自然疗法的参考值是:110—120U/L。
这项指标过高的人,要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即使是植物蛋白,也要减量。
代表体内蛋白质,已经超过身体负荷。
尿素是体内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缺乏过多尿素表示结缔组织中不再含有过多的异常蛋白质量。
血液尿素氮用来测试尿素的血液含氮量,这项测试主要用来观察肾脏的运作状态。如果肾脏无法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所有尿素,尿素氮值就会提高。
高蛋白饮食法会提高血液尿素氮的数值,加重肾的负担。
由于素食者多从谷物、豆类、坚果和种子种获取蛋白质,其血液中氮值相对较低,因为素食者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壁几乎没有蛋白质过剩的情形,其动脉硬化发生的风险也就几乎不存在。
美国医学协会已经证实了这个论点。
如果肝脏因为结石而阻塞,也会大大削弱肝脏分解蛋白质的能力。这种情况,在所有人身上都会出现。
如果肝脏给大量的结石淤堵,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时候,如果在摄取过多的蛋白质,肝脏就无法分解。
肝胆排石的资料,请点击:
那些多余的,没有被肝脏分解和代谢掉的蛋白质,会由皮肤底下的结缔组织再次吸收,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如果大量的蛋白质食物不断被吸收,细胞间的结缔组织与微血管基底膜就开始充满蛋白质,并且发生硬化,这就是血管硬化,动脉硬化的开始。
08
肥胖并不是造成冠心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原因
蛋白质才是凶手
09
堆积的蛋白质就如同定时炸弹
肥胖者的血液含有高浓度的脂肪和过剩蛋白质。血液的凝固倾向,被认为是导致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这和血液中饱和的蛋白质有关。因为脂肪无法造成血液凝块现象。
肥胖者的结缔组织已经证明,它不仅含有肥满的脂肪细胞,而且还含有大量的密集胶原纤维。胶原是百分百的蛋白质成分。
建构比正常所需多的胶原纤维,是身体在面对血液中高浓度的蛋白质时,所发生的紧急措施之一。
借由将蛋白质从血液中移除,并排除循环之外,血液才能变得清澈。
但是当体内“蛋白质存储量”到达上限,蛋白质的摄取也没有停止时,情况便会急转直下。此时,血液变得饱和并且充满蛋白质,血液变得常年处于浓稠状态并且出现血液结块的现象。
除非服用阿司匹林来帮助血液稀释,否则将会造成中风或者心脏病发。
然而,长期下来,服用阿司匹林不仅会降低预防功效,可能还会变成诱发的主要 原因。定期或者过度使用阿司匹林,甚至会提高致命出血的风险性,此外,一旦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心脏病发作的几率会大幅增加。
蛋白质会沉淀积聚在微血管壁基膜和周围的结缔组织细胞。其最后会直接造成血管壁增厚,且完全失去吸收氧气、水分和营养的能力,因此也无法完整代谢从细胞中制造出的废弃物质。
细胞终将造成细胞壁受损,最后因为营养不良,窒息和脱水死亡。
一个年轻人体内心脏的主要血管壁大约3厘米厚,当蛋白质摄取越来越多之后,正常而表面平滑的血管壁内部会出现凹凸面,血管壁会整体性增厚并且失去弹性。
冠状动脉阻塞就好比一只完全生锈钙化的破旧水管,充满棕红色和黄迹斑斑的钙化物质。
10
同型半胱氨酸过高
中风随时会来临
研究人员发现。含硫氨基酸的同型半胱氨酸(HC)有毒物会促进微小血管中的血凝块产生,并造成动脉损伤与致命性血块阻塞,最后引发心脏病与中风。
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代谢后的产物,红肉和奶制品的含量最多。
一般来说,身体本身已经具备对抗同型半胱氨酸增生的机制,主要是将其转变成胱这一无害的物质,这种物质能透过尿液排出体外。
然而,长期过多的摄取蛋白质的结果会大幅降低这个生理机能,叶酸含量丰富的食物经过证实会大幅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叶酸含量高的食物有苋菜,香菜,四季豆等。
身体之所以会出现异常高的同型半胱氨酸,原本归咎于基因上的缺失造成无法有效转换同型半胱氨酸。
可是心脏病患者体内大量出现异常的同型半胱氨酸的各项数据,却证明了基因只是次要因素,或者只是因为身体持续摄取蛋白质食物的本能反应。
有一份研究,一组人自愿参加为期一周的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吃素。一周之后,这些参与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下降13%。
过量的蛋白质摄取造成血液浓稠并且增加凝血的危机,身体自然会将多余的蛋白质和蛋白质代谢的剩余产物,尽可能的存储余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和其他器官的结缔组织,以及微血管网络各处的基底膜内。
当体内所有可以存储蛋白质的基膜渐渐消耗殆尽,微血管也就再也无法保管这些蛋白质了。如果动物性蛋白质摄取没有就此减少,身体就会开始将这些蛋白质储存至动脉壁。
在这个阶段,主要冠状动脉就会开始增厚,受损且缺乏效率。当动脉越被阻塞,供应心脏运作的氧气缺乏,呼吸会变得困难,就可能出现疼痛和麻木,也就是心脏病突发。
换言之,体内多余的蛋白质仿佛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11
C—反应蛋白能预测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
血管中不断增加的蛋白质最终会造成血管壁受伤。为了帮助修补这些伤患处并移除虚弱没用的受伤细胞,身体会出现炎症性反应。
炎性反应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体最基本的危机处理与自我疗愈方式。
血管是人体的命脉,当血管壁中的基膜遭到有害蛋白质增生的威胁,身体会自然而然的启动防御机制,并在动脉中形成具有保护性的脂肪斑块。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于2002年曾经刊载一项颇具突破性的研究结果,来自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医师群 ,利用简单的血液测试,称“C—反应蛋白”就能预测出那些患者即有可能发生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
“C—反应蛋白”是肝脏经免疫系统炎性反应后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血液测试能找出炎性作用以及血管壁发炎的严重程度。
透过观察血管壁的发炎状态,能更清楚了解即将发生的心脏问题,甚至比测量血液中好胆固醇与坏胆固醇更有效。
尤其是超过一半的心脏病发患者体内的胆固醇指数多在正常范围内。
C—反应蛋白的结果,对于观察心脏病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其他循环系统疾病,比如关节炎、糖尿病和癌症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在上述实验中,研究人员追踪近28000名女性长达8年,根据研究结果,C—反应蛋白比较高的女性罹患心脏疾病的人数比LDL(坏胆固醇)升高的人数多2倍。
当然,C—反应蛋白不是测试心脏病的终极方式,如果患有感冒或者流感,C—反应蛋白可能会暴增10倍之多。感染也会造成炎症反应,因此C—反应蛋白也会出现在血液之中。
结语
小伙伴们,给你们总结下重点,关于蛋白质过量的问题:
1、蛋白质的比例维持基本的氮平衡就可以。
2、乳酸脱氢酶指标110—120之间最好,超过这个指标,心梗和淋巴淤堵(淋巴癌)的风险增加。数值越大,越危险,到了后期,这个指标,可以判断人的生死。
3、同型半胱氨酸的指标,6左右最好,超过这个指标,心梗,中风的风险增加,数值越大越危险。
4、C-反应蛋白的指标,超过0,就代表细胞发炎,心脏病,关节炎,癌症的风险增加,数值越大,越危险。
【参考书籍】:
1、《健康与回春之秘》,作者:安德烈 · 莫瑞兹
2、《食物、营养与疾病》,作者:【美】亨利 · G.比勒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