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办卡都有“冷静期”了,年轻人真的爱健身吗?

2021-01-21 18:06

时代数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数据(ID:datagoo),作者:陈泰瀚,编辑:陈泰瀚,设计:梁海虹,原文标题:《88%年轻人办卡不炼,线下健身房路在何方》

近年来,各种疾病呈现低龄化,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养生,健身房锻炼也随之蔚然成风。

但古话说得好,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许多“朋克养生”的年轻人在办卡后的第一周,可能每天都去健身房,满心期待新生活的到来;到了一个月后,连卡丢在哪里积尘都不记得了。

1 月 15 日前后,上海某共享健身房推出一种新的营业模式,旨在解决这个问题。市民前往锻炼无须办卡,只需要带着手机扫码进场、按次按时消费即可,最低花两块钱就可以健身1小时。

不过,这种创新能够解救面临式微危机的健身房吗?

健身房活下去并不容易

2021 年元旦始,上海开始执行健身房办卡冷静期政策,允许消费者在上海 15 个主要健身品牌 400 余家门店办卡后的 7 天内,如果未开卡使用,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并获得全额退款。

#健身会员卡办卡七天冷静期# 一时冲上微博热搜,成为年轻人集体表达情绪的出口。

政策制定人员认为,年轻人容易冲动消费,但等冷静下来则往往被合同条款绑住手脚,退卡无门,因此需要限制行业的过度营销。

健身行业的过度营销,其实也是创业维艰、竞争激烈的真实写照。

在天眼查上以“健身房”为关键词搜索体育行业 2012 至 2020 期间企业的成立和注销情况,可以发现,近年来健身房企业成立数猛增,行业趋于饱和,竞争激烈。

早年成立的健身房企业几乎凋零近半,即使是 2018 年成立的企业,也已经倒闭了 22.7% 。

至于近两年成立的企业,还需要再观望一两年,才能确定他们是否拥有更大的韧性存活下来。

这些已经倒闭或者是转让的健身房,83.9% 在苦苦支撑之下,也没能熬过一年。换句话说,创业的第一年是健身房存活最关键的时期,熬过去了,活下来的几率就大很多。

要熬过这一年的,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现金流不断裂。

无论是以提供健身器材和场所为主的大型健身俱乐部,还是以提供私教课程服务为主的小工作室,私教都是现金流收入最主要的部分。

但健身俱乐部对会员办卡却极其倚重,37.3% 的收入来源于为会员办理月卡、季度卡或年卡,相比之下,工作室办理私教课程次卡的收入仅占 13.5% 。

为了存活,健身行业过度营销就在所难免。

想想你每天在地铁口或商场,看到帅气的健身教练亲自推荐“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就知道健身房为了活下去有多拼了。

年轻人的打卡式健身

健身行业一度“成功”到需要节制的营销,与近年来社会对颜值、衰老与健康的集体焦虑情绪不无关系。

德勤发布的《 2019-2020 中国健身房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 年中国 18 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里,健身房会员总数已经达到 879 万。

据统计,这些健身房会员 87% 的年龄分布在 20 到 35 岁之间,女性占比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许多男会员的一般认知存在出入。

但凡去过健身房的人,在大片布满健身器材的自由训练区,都很少看见女会员的身影。这是因为女生大都倾向于选择报团操课或私教课,所有和训练区空间独立。

而报课的花销远远超过办卡自由训练,或许是在社会氛围的压力下,女性更愿意为了变美而买单。

但是买单之后,真正去健身的人又有多少呢?

经济之声曾调查发现,职场白领办理健身房会员卡后,每周能坚持去的只有 12% 。更多的人,偶尔去一次健身房,可能只是为了在朋友圈里打个卡。

据以往报道,北京某家健身房的注册会员在三千人左右,但平均每天到店也就两三百人,甚至有近两成健身会员几乎从不曾踏进健身房大门,这或许足以见微知著。

这么多人办完卡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动力坚持,甚至可能在办完卡的当天就后悔了。然而后悔的代价要么是自己吞下苦果,要么就是等待漫长的诉讼。

在 OpenLaw 上以“健身房”和“会员卡”为关键词,可以找到 5645 份裁判文书,绝大多数集中在 2017 年后,北京、辽宁、河南、广东和上海是贡献这些文书最多的五个省市。

如果进一步以“健身房”和“退卡”为关键词,可以把范围缩小到 652 份文书,这些案件几乎都是健身房为被告的合同纠纷。从裁判结果上看,3/4 以上的案件中原告获得了法院的支持。

虽然冷静后的理性最后得到了应有的胜利,但这跟开始时那一秒的冲动相比,代价未免太大,这也是告诫后来者的教诲。

后疫情时代,健身行业转移战场

如今,在听过太多三思的劝告后,年轻人开始掂量自己一时的热情能否持续,健身房生意恐怕就越来越难做了。

加上健身房市场趋于饱和平缓,云健身、智能健身方兴未艾,传统的线下健身正面临危机。

于是,类似共享健身房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开始冲击着传统的健身行业,宣告着夕阳的式微。

而去年的疫情无疑更是加速危机发展的推手。

2020 疫情早期,健身房行业和大部分行业一样,经历了两三个月的停摆,可直到各行各业基本复苏的六月,健身房到店人流及团课人数仍未恢复。

为了抵抗现金流压力,健身房也通过一系列手段控制成本、持续营销。

但健身房的惨淡经营并不意味着健身人群的流失,因为线上的云健身正如火如荼,风景正好。

疫情期间,健身运动类 APP 月活跃用户较 2019 年同期高涨,且持续保持高水位。

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也指出,疫情之后线上健身用户增长 23% ,有意继续线上健身的用户为 60% 。

与此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健身需求也在上升,健身器材被请入客厅。随着疫情常态化,健身房锻炼的年轻人,正在转移战场。

疫情确实给传统健身行业带来危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也帮助化危为机,推进了健身行业的线上化布局,不少线下健身房已经推出了网课教程。

从长远来看,疫情增加了全民的健康意识,健身行业的发展是注定的。线下健身房模式只有努力调整盈利模式,走向革新,才能克服通过过度营销来维持生存的窘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数据(ID:datagoo),作者:陈泰瀚,编辑:陈泰瀚,设计:梁海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