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蒙曼在“诗词大会”犯低级错误,解读错诗歌,引发争议

国学大师蒙曼在“诗词大会”犯低级错误,解读错诗歌,引发争议

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全民迎来“传统文化热潮”,伴随着浪潮而来的还有那么几位大师。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评委,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蒙曼,因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以及在各种节目诙谐幽默的点评“吸粉”无数。

然而这位国学才女却在一档节目中,因一首幼儿园古诗被“打回原形”,引发了众多争议。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可以说是流传最广,最耳熟能详的古诗了,两三岁儿童,农村妇女都能脱口而出,是大家最早会背的古诗之一。

可是,大家是否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场景呢?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应该是描述了农民在田间除草松土的场景,体现了农民的辛苦。

这里的“锄禾”,很明显不是除去禾苗,而是除去田间的杂草,我们这里的俗话叫“耪地”,其作用有两个,有草除草,无草松土。

但是,根据诗中的时间来看,在“日当午”锄禾,目的就是除草,因为草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古代是没有除草剂的,所以只能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暴晒!

如果不把草晒死,它就会继续成长,所以必须在“日当午”除草,而不是早上、晚上或者下雨的时候除草。正因为如此,农民给大家的感觉都是勤劳辛苦的。

但是,蒙曼老师在讲解时居然说,锄禾日当午是指农夫种庄稼的过程,虽然锄禾有指农事的意思,但是如果说单只是种庄稼的话,这就是非常有悖常理了,同时给全国“不懂农事”的国民一个非常错误的解释。

更有讽刺意义的是,在解释这句诗的意思之前,蒙曼老师还很感慨地说,城里的孩子,不懂农事,没有生活经验。

因为选手姜怡伶在回答这道”耕织图“的题目时回答错了。而很明显,蒙曼老师也是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啊。

蒙曼遭到北大诗歌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绍振批判

蒙曼对于《悯农》的解说并不为大家所接受,因此她在诗词上的实力也因而遭受质疑。但这并非蒙曼第一次遭遇质疑,北大诗歌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绍振先生就曾直言,蒙曼对诗歌的某些解读是在“亵渎诗圣”。

孙绍振举出了两个蒙曼误读诗歌的例子。第一个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对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句,蒙曼认为该诗句所呈现的是一派富贵气象,诗中的“百姓家”是“和美之家”“革命的家”。但了解过刘禹锡的《乌衣巷》的人都知道,这一诗句表现的是物是人非的变迁沧桑,与蒙曼所言“和美之景”截然相反。

第二个是蒙曼把杜甫《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解读为“一片火红,火辣辣的味道,连火锅的味道都出来了”,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是对诗圣杜甫的亵渎。

孙绍振先生对此感到痛心,随后撰写文章对此拨正:杜甫写下此诗时,正值春雨降临。当时的杜甫已脱离颠沛流离两年,正安居在成都草堂,心境趋于安宁、和静。杜甫见春雨来临,万物复苏,心中惊喜,但也并非蒙曼所称的“火辣辣”之味。

蒙曼的专业是历史,并非古典诗词,对于诗词的研究未必足够深入,向公众传达的知识未必准确无误。

虽说在诗词之上,感悟千人千面,但某些基本的知识与诗人希望传达的心境却并非能随意篡改的。

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蒙曼老师还是凭借着她博学的知识、精彩的点评和随和的笑容、低调的性格,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圈粉”无数,古诗是好东西,是我国渊源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更要传承下去,多了解古诗文化。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对我国的这些文化了解过少,背诗的时候半天想不起一句,而教改以后提高了阅读量,尤其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所以如果诗词不好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让孩子在成长的黄金时期读诗词既可以增加学识和见识,同时也能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很多人也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精彩,开始找出之前的前四季节目重温经典。

除了找出视频观看,还可以购买《中国诗词大会全集》(1-4季)这套书。

为了能够让中小学生感受读诗的美好,激发他们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够阅读经典好诗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也非常用心,为中小学生们推出了一套古诗词读物,取名为《中国诗词大会》,共8本,精选了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

这套中国诗词大会全集出版后,得到教育部官方的强烈推荐,也得到了广大诗词爱好者的热爱,这是一套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

而图书不同于视频,可以放家里书架上,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随时都能抽出来读一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