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话剧三部曲发声,陈数在舞台上自在挥洒创作力
看陈数的微博,发现她最近一直在忙着排练。排练?原来,她最近“备战”的并非什么新片或新剧,而是一部话剧——《海上夫人》。08年的《日出》、09年的《简·爱》、17年的《海上夫人》,相隔近十年,陈数完成了自己的话剧三部曲。三个经典的女性角色被她鲜活地还原于舞台之上。陈数说希望自己的角色能为女性发声,传达女性价值观。
在囤儿看来,演员的表演层次有两个:塑造和创造。塑造是还原角色,重在准确;创造则要把自己的二度创作放进去,在角色中释放自己的创作力。创作话语权的比重,电视剧以编剧为首、电影以导演为首、话剧则是以演员为首。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常说:“电视剧看剧本、电影看镜头、话剧看表演。”可见,对于演员而言,在话剧舞台上才拥有最大的创作话语权和创作空间。在剧场的同一时空里,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与演员交心。尤其是陈数这个阶段的演员,观众已经对其演技一百万个放心了。观众想要的,就是直接与其完成心灵上的共鸣啊。
虽然大众认识陈数是通过荧屏,但她的表演生涯起点却是舞台。1992至1999年,陈数在东方歌舞团任舞蹈演员,2001年进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舞台表演,是她表演基因里存留的东西。即便是已经在荧屏上成名,她依然选择在舞台上发声。08年的《日出》,她饰演的陈白露以自杀的决绝来反抗命运;09年的《简·爱》,她饰演的简·爱以自尊为盾牌直面命运的捉弄;今年的《海上夫人》,她饰演的艾鲡达更进一步,从外求到内观,安置好自己,步步莲花。虽然这三部话剧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外国的、一个是小说改编的,但是陈数的创作方向一直不回避与命运的正面对话与对抗。这种强势为女性发声的创作态度,已然成为了她的个人标签。
相对于《日出》和《简·爱》,这次《海上夫人》的挑战更大。作为亨利克·易卜生的晚年作品,本剧并没有直接勾连社会议题,属于典型的人物推动情节。如果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丈量剧中的人物,会发现诸多象征意味和抽象隐喻。这都对编导和表演,甚至是观众的欣赏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本剧到今年才第一次在中国上演。即便在国外,本剧差不多也要十年才有人演一回。
即便是这么难的命题,陈数依然在舞台上实现了自在挥洒。究其原因,可能是她离开舞台的这九年间并未中断对舞台艺术的关注和积累。若在英国呆一个星期,她会选择五个晚上都出门去剧场看演出;她还曾四次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看经典歌剧如何被新鲜演绎。这些长年的积累和探索,帮助陈数摸到了艾鲡达“心灵深处特别的自我世界”。随后,她选择发声,选择用自己的创作、用自己的方式把赤裸裸的实话讲给所有人听。因为她相信“实相是可以帮助我们去面对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