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想象的现代化加工,燃了一票又一票
近两年国产战争片在继续保持主旋律任务的同时,已经越来越求新求变,开始运用现代电影中动作片、战争片的拍摄手法,大幅提升了节奏的紧张、视觉的震撼。《湄公河行动》让我们看到了警匪片包裹的主旋律是多么地好看,而这部《勇士》则让我们看到战争片包裹的主旋律也可以让人屏气凝神后燃得一塌糊涂。而比《湄公河行动》更接地气的是,《勇士》所讲述的这段历史对观众而言是耳熟能详的,甚至是许多人在童年时曾经想象过的。
作为80后,小学时代的经典课文《飞夺泸定桥》肯定是记忆特别深刻的一篇。当年我们还处于为自己幻想出的机器人都能争个面红耳赤的年龄,旺盛的幻想力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容易被激活。各种自由画作、内心幻想,总之这篇课文中对红军的英勇描写,在我们的童年想象中,被演化出无数精彩的版本。估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幻想过如果自己就是红四团的一名战士,要怎样在枪林弹雨中抓紧铁链,爬过去。这篇文章,简直就是我们同人创作的启蒙哈。
20多年过去了,这段最具视觉震撼的红军历史,终于被最擅长表现视觉的电影还原出来了。我们童年想象出的画面,终于呈现在了大银幕上。这部《勇士》并不止于对飞夺泸定桥的片段还原,而是着力于还原那段历史、塑造鲜明人物。观众也因此了解了更多此次战役的历史背景,从而更确信它“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的历史评判。其实,现在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不少都采取这种内容安排方式。一部电影只有一场大战。在这场大战前,用大量的笔墨来做铺垫、烘气氛,一旦进入大战,就是连续半个小时的视觉轰炸。《勇士》显然借鉴了这种现代化的讲故事方式。
以前的主旋律不好看,是因为他们总是先定义角色是党员,再去塑造角色,搞得不仅主角高大全,而且配角也千人一面。《勇士》的创作者汲取了经验,在影片中先去塑造角色,让红四团的团长、狙击手、炮手各自体现出其个性,用丰富的个性角色组成一个小队,再通过这个小队面对任务时所体现出的统一的信念,来体现出这份共产主义信念的强大之处。观众看完之后会领悟到,只有对统一信念的坚守,才能获得超越常人的勇气,完成无可完成的任务。这种现代化的角色塑造方式,既吸引了观众,又为演员发挥提供了空间,还能传播主流价值观,一举多得。
既然是战争片,那战争场面的视觉冲击就必不可少,也是众所期待的。《勇士》请来了香港资深的动作指导、现场特效指导,被圈内誉为“亚洲特技之王”的罗礼贤。罗礼贤一向以特技动作高难度闻名,结合泸定桥的特殊环境,他打造的“飞夺”可就不仅仅是一味蛮干猛冲了。片中,红四团对泸定桥的夺取,是一个综合的战术攻略,为观众提供了一环扣一环的紧张,让观众的热血燃了一票又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