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二、水邪实证

1、十枣汤

【组方】:芫花,甘遂,大戟,大枣十枚(先煮)。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大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方解】:里热、水饮实证。三物均属下水峻药,重用大枣制其猛烈,并兼养正,此用毒攻病的要法。

伤寒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注】:太阳中风,时汗出头痛恶寒是有表证,兼有下利、呕逆,先用桂枝或桂枝人参汤解表,不但表证解,即下利、呕逆亦当治。「表解者,乃可攻之」,并不是说「下利呕逆」用十枣汤「攻之」,而是太阳病除了上述证外还兼有十枣汤证。服桂枝汤后剩下十枣汤证了,「汗出不恶寒」是表解,「发作有时、头痛(十枣汤证也有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但没有下利呕逆了,这就是本条讲的十枣汤证,为水饮盘据心胸不去,表虽解而里未和,水邪实之阳明病(有漐漐汗出的里热),这是悬饮。与结胸的差别在于热像不严重。所以利水就可以。十枣汤主之(胡老指出腹水也可以用)。

冯世伦先生将其归于阳明,但其病位也涉及少阳胁下痛,而主证在阳明,所以有老师认为可以跨属阳明、阳明少阳。

大戟、芫花、甘遂集泻水之大成,一举大小便齐下。大戟、芫花、甘遂都是下水的毒药,,很峻烈,方子里加上十个大枣来制约它们,使它们只祛邪而不伤正,「保胃气,存津液」,然后才能够「阴阳自和」。这个方子不可加甘草、人参、黄芪。因为大戟、芫花、甘遂是三员猛将,用甘草、人参、黄芪一扯后腿,补而不能补,泻而不能泻。此外,如此峻烈的攻邪,只能在「表解」情况下才能用。大枣可多用,不限于10枚,用上半斤、一斤都行。可改汤剂,先煮大枣,芫花、甘遂、大戟,都用8-12克,煮后少少吃。

这个方对肝炎腹水、胸水使用都有效。

金匮·痰饮咳嗽病21: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金匮·痰饮咳嗽病22: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注】:这两条是一条,应当合起来。

先简要叙述四饮。痰饮是在胃肠之间的饮。悬饮在肋下咳嗽就痛的饮。溢饮饮在四肢体表,该汗不能汗而有饮。支饮则咳逆波及到肺短气吐沫。两条合起来就是:「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十枣汤主之」。十枣汤主之。

上条152太阳病中风的过程当中,继发了悬饮。

这条继续,悬饮脉沉而弦,沉主水(里),弦又牵引肋下痛(少阳),还有牵引咳。这是个实证,十枣汤主之。

金匮·痰饮咳嗽病33: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注】:这条谈支饮了。宿有支饮的患者,咳嗽胸中痛者(波及到肺),虽至百日或一岁若不卒死,即宜十枣汤主之。临床常以本方治腹水、胸水屡验,尤于胸水更有捷效。不过药味用量和煎服法有所改变,即先煮大枣一斤,用大砂锅煮烂去皮核,内芫花、甘遂、大戟各9克,上火再煮少时,去滓,每服一小匙,一日4-5次,得快下,停后服。病不除,明日再续服。此法稳妥,于人无伤。

2、己椒苈黄丸

【组方】: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参考】:改汤剂,上四味各10克。

【方解】:里热、痰饮致腹水证。三药均属驱饮逐水之品,伍以大黄,故治腹中有水饮、二便不利者。本方亦可作煎剂。

金匮·痰饮咳嗽病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注】:腹部满,可虚可实,口舌干燥,或有热或津液虚,单凭此两点还不能判断为肠间有水气,当还有其他症状,比如小便不利,脉沉,等等水饮表现,这样综合起来判断是肠间有水气,此水气是死水废水,不能为身体利用以化生津液,此时当用己椒苈黄丸治疗。这个治腹水。

防己、椒目、葶苈全是利尿之药,与大黄配伍,水不仅从小便走,也从大便泻下。也是大小便齐下。所以若大便干,这个方子也很好。大黄不仅利大便也利小便,所以服药后尿特别黄。大黄重用走大便,轻用走小便,这是控制大黄量的窍门。无论什么腹水,都可以用这个组方。正因为这个组方特别实用,可以改丸为汤,诸药各10g,大黄酌量。若燥结厉害,大黄用10g,轻者6g。方子说明中「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是后人添的蛇足。

二便不利的腹水证,如腹满、肠鸣、便干者,有用本方的机会。本方与大柴胡汤合方治肝硬化腹水有捷效。

联系一下,己椒苈黄丸治水热结于下焦,通利水道利大小便。防己黄芪汤治风水在表,逐皮间风水。大陷胸汤水热互结在上焦且以热为主。猪苓汤水热互结在下焦,但热症比已椒苈黄丸更甚。

3、葶苈大枣泻肺汤

【组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丸大,大枣十二枚。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方解】:里热、水饮证。葶苈,味辛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清热下水消痰。服用枣汤是因毒药攻病、勿使伤正的配伍。见于咳喘、吐黄浓痰偏实热证者,如胸膜炎等症。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11: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1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注】:肺痈,喘的厉害,「不得卧」是指程度,粘痰雍盛。条文中的「肺痈」,是指肺痈也好,不是肺痈也好,乃脓尚未成,但也为热实证,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祛痰为主。葶苈不但能够下痰,还能治咳嗽。葶苈不像甘遂大戟芫花有毒,但也是峻下药,用的时候要配大枣。不仅肺痈,其它的咳逆上气在痰粘壅盛而不得卧时,就能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吐脓的时候,这个方子就不要用了,而用桔梗汤,桔梗就是北方咸菜中的「狗宝」。

从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15「鼻塞清涕出」、「咳逆上气」看出,应该也有点表证。我们很容易忽略表证,尤其是当症状不甚明显时。表证应该是伤寒体系最重视的。表是人体最广阔的部位,也是祛邪最首要最便捷的途径。所以像这个方证,把它定位阳明,却应当同时注意它有利解表,有点「横跨阳明和阳明太阳、以阳明为主」的意思。葶苈性味辛苦寒,其辛多少有点利于解表。再如「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也有表证在,但方子乍看没有解表药,细看才知石膏辛寒,就能解表。本草称石膏主治中风寒热,名医别录称其解肌发汗,即是明证。

金匮·痰饮咳嗽27、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注】:支饮,痰饮压迫肺,呼吸困难,这有点急迫。可和小半夏汤对比。小半夏汤主要是治呕,虽然心下也有支饮。见金匮·痰饮咳嗽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这条就不能用小半夏汤,这条急迫,水饮上冲,得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葶苈走上,治所谓「肺水」,对上气、祛痰、止咳都很有效。葶苈大枣泻肺汤也是针对水邪实证的下法,故属阳明,但也涉及表的方面。葶苈苦辛,苦能降逆,辛能解表。

4、牡蛎泽泻散

【组方】: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方解】:里热、水气证。牡蛎栝蒌润燥止渴,余皆逐水利尿之品,故此治水肿、渴而小便不利者。本方证主:浮肿、小便不利而口渴者。本方可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黏液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胸膜炎、腹膜炎、心源性水肿等。

伤寒395: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注】:大病瘥后,由于代谢没有恢复,吸收不好或者小便排泄不够,有停饮,造成腰以下有水气浮肿。腰以上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本条牡蛎泽泻散是利尿。从组方看还应有热、有渴,用了瓜蒌、牡蛎,润燥止渴。其他四味药都祛水利尿,泽泻,蜀漆,葶苈子,海藻,商陆根都祛水,因此亦应有小便不利。

方中蜀漆为常山之苗,可用常山代替,胡老说商陆有毒,可用木防己代替。

横向比较一下。五苓散也利尿,也治疗渴,但有水饮气上冲(头晕,心悸),有脉浮、微热等症状,治疗里有停水、表热不解者;而牡蛎泽泻散没有表证。猪苓汤也利尿,但没有腰以下水气的肿,主要用于小便不利而有发炎(泌尿系感染)者。防己茯苓汤治疗皮水四肢肿,有气上冲导致四肢聂聂动表也虚者。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伤寒】十枣汤方

    倪海厦&张仲景 修田哥哥资料库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劈 右三味等分,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 ...

  • 十枣汤《伤寒论》

    泻下剂,逐水,具有攻逐水饮之功效 [组成] 大枣 10枚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 大枣 芫花 [用法] 大枣煎汤,后 3味研末,以枣汤调服药粉 1~2g,每日或隔日 1次,清晨空腹服 从小剂量开始 ...

  • 经方:十枣汤

    十枣汤 [原文]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 右三味等分,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七,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 ...

  • ​十枣汤

    ​十枣汤 芫花 (熬)   甘遂   大戟   大枣 (擘) 十枚 [拆算现代剂量] 芫花 (熬)  甘遂  大戟  大枣 (擘) 10枚 [用法]上三味(芫花, 甘遂, 大戟 )等分,各别捣为散,以 ...

  • 用经方思维解读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食道癌案

    在泳池里学游泳, 在临床上学经方. --尤虎 如果尽可能只开伤寒金匮中的经方, 遇到各类病人怎么办? 国医大师周仲瑛医案: 刘某,男,患食道癌. 7月前饮食不顺,逐渐加重,查胃镜示为食道中段癌,后行手 ...

  • 《伤寒论》——十枣汤

    <伤寒论>--十枣汤 十枣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