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3岁男孩捡到白色石头上交国家,44年后专家为何再次登门

1968年,陕西咸阳的一个13岁小男孩在回家路上,偶然捡到了一块白色的石头。经过专家鉴定后,这块石头被认定为无价之宝,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是作为上交者的男孩,却只是因此得到了20元的车费补贴。

直到2012年,已是57岁知天命之年的“男孩”却意外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荣誉证书,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那块石头的真身究竟是什么?在那之后的这44年间,“男孩”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

孔忠良在2012年的留影

与国宝的初遇

那是在1968年9月,放学后的孔忠良正和往常一样准备走路回家。13岁的男孩子正处于调皮的年纪,脑子里满怀着对大千世界的无限好奇,想也知道他怎么可能会老老实实地埋头走路。

今天他还专门挑选了一条在平日里鲜有人至的僻静小路,路程都已经走过半了也没能遇到一个同路人。可这小男孩一点也不以为意,自娱自乐得开心极了,只见他一会儿去路边的草丛里捉只蚂蚱,一会儿又随手折一支野花赏玩。

走着走着,孔忠良停在了路旁的水渠前,随手就在脚边抓了一把石头玩起打水漂来。几十颗小石头丁零当啷地掉进了水里,溅起清凉的水花,甚至水面上的涟漪还在夕阳的照射下隐隐约约有了一点彩虹的色彩,这让他又惊又喜,玩性瞬间又高涨了起来。

引水渠

于是这贪玩的男孩就俯下身准备再次“填充弹药”,但突然有一道刺眼的白光闪进了他的眼睛里,彻底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经过仔细地寻找,孔忠良终于发现,这束光来自于一块正在阳光中熠熠发光的白色石头,它正躺在水渠浅水滩的水草丛里呼唤着自己。

喜欢晶晶亮亮的东西似乎就是人的本能,孔忠良也不例外,他顾不得父母不断向他强调的“不准私自下水去玩”的严厉警告,挽起裤脚就跳进水里,把这块白色石头给捡了起来。

一抓起来这石头,男孩就发觉这东西好像和一般的石头长得不一样,它应该是被人为打磨雕刻过的,下半段是一个刻有特殊纹路的方柱形,上半段则刻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威风老虎,而且这东西摸起来也比他刚才打水漂用的石头更加柔和细腻。

适合打水漂的石头

这个年仅13岁的农村孩子高兴极了,因为他之前从没见过和这类似的东西,还以为自己是捡到了一个材质特殊的新鲜小玩具,就准备明天拿到学校去和同学们显摆一下。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这块儿石头在书包里放好,就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孔忠良回到家后发现,全家就只有放学后径直回家的哥哥比他先一步迈进家门,父母都还在地里忙于农活没有归家。按捺不住自己激动心情的他,就决定先给哥哥炫耀一下今天捡到的这个战利品。

哥哥认出这是一方印章

哥哥毕竟还只是一个比他稍微年长几岁的半大孩子,将这块造型奇特的石头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了好一会儿,也解释不出这些奇怪复杂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还是笃定地告诉弟弟,这是一方印章

经过哥哥的提醒,孔忠良就想起来了,自己也曾经看见家里的老人们用过,和这玩意儿长得差不多的一个方形东西。

私章

因为在那时候的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率很低,大部分的农家户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基本上每个人都会请村里的手艺人帮忙做一个印有自己名字的私印,日后在需要自己签字的场合,就用这方印章代替写字了。

有趣的是,这两兄弟看见使用印章的人都是成年人,还产生了一个“长大成人的标志就是拥有自己的印章”的误解。

一直以来,家里人都把自己的私章保管得神神秘秘的,这两个十几岁的少年哪能忍得住自己的好奇心,无数次在家里翻箱倒柜却始终不得所获。

这下,弟弟偶然捡来的这块石头,不就正巧满足了两人对拥有印章的强烈向往。

两兄弟把家里有的工具都拿来试了个遍,想把它劈成两半分给两人各自私有。但别说把印章分成两半了,他们用尽了办法,就连一道划痕都没能在它身上留下。

正当两人累得气喘吁吁时,父亲孔祥发正好走进了家门,他看见两个儿子把工具扔得一地都是,还以为他们在捣乱,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想没收了他们在摆弄的那个玩意。

父亲认出这可能是文物

刚把东西拿到手,孔祥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他虽然也是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民,但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大队上的干部,并且经常在外面打拼,在见识方面肯定是远超两个儿子的。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一方玉石制成的玉玺,而且极可能是古代某位权贵的身份代表,

更何况他们一家的居住地可是在陕西咸阳,这里是华夏历史文化的发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

古都咸阳

孔祥发自小到大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这附近的农民在田里捡到文物后,卖给文物贩子,从此彻底摆脱穷苦生活的故事。他从来都没想过,自己竟然还能有遇上这种机缘的一天。

正处在惊异之中的他茫然地抬起头来,映入眼帘的只有一间简陋的农村平房,虽然打扫得干净,但里面值钱的东西却是一件都没有。想当初,就连两兄弟的学费,都是靠他们一整个大家族省吃俭用,东拼西凑才勉强凑齐的。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他一直都因为家里穷苦的境遇,觉得愧对了自己的家人们。所以当这疑似文物的东西就握在自己手里时,孔祥发忍不住就开始猜想它能值多少钱,若是卖掉它,可以帮助家里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曾被拍卖出5.541亿元的古董瓶

决定上交给国家

与此同时,孔忠良一听到父亲说他捡回来的白色石头可能是一个文物,顿时就激动得不行,第一个就嚷嚷起来要把这东西上交给警察叔叔

原本沉浸在纠结中的孔祥发一下子就被儿子的话给惊醒了,瞬间就被自己狭隘的想法给羞红了脸庞。

他和妻子给二儿子取下孔忠良此名,就是希望这孩子要承继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精神。而这孩子也确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经常竭尽全力去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是老师和同学们都交口称赞的好学生。

如今,身为教导者的父亲竟然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被年幼的儿子给上了一课,他心里真是既骄傲又羞愧。

陕西省博物馆

孔祥发轻叹了一口气,与儿子约定好,明天一起去把这方玉玺上交给当地的博物馆。

孔忠良一直谨记着父亲在他临出门前的特意叮嘱:不要把捡到疑似文物的事告诉任何人,也不要引起其他人的关注。第二天一到学校里就开始假装身体不舒服,成功从班主任老师那里请到了假后,急匆匆就赶回了家。

父亲早已等候他多时,来不及等儿子多休息几分钟,就带着他赶紧出门了。

那时候的交通并不是很发达,而且他们家还在距离市区,有相当远一段的距离的偏远农村地区,父子俩花了三个多小时,转了好几趟班车才终于到了陕西省博物馆。

上交文物,不图回报

这风尘仆仆的两人,到了博物馆内还生怕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不敢直接表明自己是来上交文物的,只好随手拉住一个工作人员询问,博物馆馆长在不在。

工作人员看着他们朴素的打扮,也猜不出他们究竟是何目的,便问他们找馆长到底是有何贵干。

可谨慎的孔家父子并不能放下戒备心,仍是把那块石头紧紧地护在贴身口袋里,只告诉工作人员,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要亲自交给馆长。

由于他们俩的脸色都凝重得不行,工作人员也不敢再耽搁,立刻就去请示了馆长。

直到坐在馆长办公室内,孔祥发才小心地掏出了这块石头,郑重地转交到馆长的手上。

西汉皇后玉玺

馆长一接过印章就被惊呆了,毕竟他已经是在历史界沉浸多年的老学究了,一眼就认出是一块儿用上好的和田玉雕刻而成的玉玺。

经过馆长的初步判断,玉玺上面刻的四个大字应该是“皇后之玺”,而它大约是来自于西汉时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能为西汉历史的研究课题带去极大地帮助。

孔家两父子真是喜出望外,他们完全没想到一个随手捡来的石头能为历史研究带来这么大的帮助。同时,馆长也被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深深感动,决定亲自给父子俩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1000元人民币的物质奖励。

不过,馆长的好意却被父子俩婉言谢绝了,他们认为将捡来的文物上交给国家是身为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能为国家做贡献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金钱奖励就大可不必了。

博物馆众人都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赞不绝口,经过讨论还是坚持要奖励他们,不过这次是的奖品是要报销两父子一路往返的20元车马费。

60年代的“巨款”,拾元

朴实的孔家父子对这个结果满意极了,毕竟在他们一家看来,20元已经能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

一切幸福满足的情绪都在此刻永远停驻了,这两父子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对外人提过这一件事。这枚印章就好像是突然在博物馆里冒出来的一样,没人能探得这究竟是谁送来的。

而那时年仅13岁的孔忠良更将这个秘密坚守了一辈大半生,从未对任何人炫耀过自己人生里的第一次博物馆之旅。

“西汉皇后之玺”身份被确认

等到孔家父子走后,馆长又对着这方玉玺仔细端详了多时,但实在拿不准这印章上的花纹和刻字到底是出自哪个朝代哪个皇宫贵族的手里。就只好叮嘱工作人员,去把这方面的鉴定专家全部请来鉴赏一下。

精致的玉玺外观

等专家们赶来后,也全都被这方玉玺惊艳得眼前一亮。

经过专业测量和深度修复,这枚玉玺绝美的外貌再一次被显现于世,它高2厘米,宽2.8厘米,色彩亮丽,质地上乘,周身刻满精美的图案,再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螭(chī)虎站在顶端。

螭虎是远古传说中的一个异兽形象,多被用在战国、汉代时期的玉器上,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象征着王者风范。

蔡邕《独断》曰:“天子玺以玉螭虎纽。”由此可知,螭虎还是古代王权的象征,特别是在汉代,被广泛运用于天子的玉玺之上。

再加上,印章底部那神秘的四个文字图案,是古拙典雅的篆体字“皇后之玺”

这一切都非常鲜明地指向,这枚印章很可能是汉代某位皇后的专用玉玺。专家们的满腔热血都因此沸腾了起来,这可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空白点,若是能考古成功,一定是能载入史册的光辉一幕。

专家们在翻查了许多汉代时期的文献典籍后,最终在《汉宫旧仪》上找到了一段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

这就更加肯定了大家伙之前的猜测,但它究竟属于哪位汉朝皇后的呢?

异兽螭虎

于是专家们又去亲自去考察了孔忠良捡到这枚玉玺的那条小路,他们发现那里距离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合葬的陵园十分接近,而这块玉玺几乎可以被确定为是吕后的陪葬品,只是不知怎么流落到外面来了。

吕雉,虽然是刘邦的皇后,但她更为世人熟知的则是她“吕太后”的名号。

她是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唐代武则天一起并称“吕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女性政治家。

在汉高祖死后,吕雉扶持着自己的儿子刘盈登基为帝,自己作为太后在暗地里把持朝纲。唯一的儿子刘盈英年早逝后,吕雉又主导着朝政风向重立了两次新帝。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再下放过权力,而是亲力亲为地临朝处事。直到她去世前,任何一个皇帝亲口嘱咐下去的号令,基本都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反而是印有吕太后玉玺的号令,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吕后的画像

此番实地考察后,专家们又找到现存的几份,印有吕太后章的文件来对比,基本确定下,吕太后在批改朝政时用的章,就是孔忠良父子上交的这方玉玺。

直到现在,这块“皇后之玺”都还是唯一出土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的一枚帝后玉玺。可以说,它是汉朝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者,甚至还有许多的历史故事是与它息息相关的。

抛开它本就价值连城的珍品和田玉材质不说,这方玉玺的历史意义就已经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了。

迟来的一份褒奖

这边的专家们在热情如火地求证考古,那边的孔忠良却早已回归了平静的生活。

时间匆匆而过,2012年时,曾经的小男孩已经成长为一位57岁的老人了,但不变的是,他仍旧过着清贫的务农生活。

突然有一天,来自碑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打来了一个神秘电话,邀请孔忠良去出席颁奖典礼。这个朴实的老人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个诈骗电话,准备不予理睬,直到工作人员反复解释后他才明白,他曾经与父亲一起上交的那块石头,为中国考古界立下了大功。

由于盛情难却,孔忠良还是参加了这个典礼,领到了一张迟到44年的荣誉证书,并且被评选为了2012年的“为历史文物保护做出贡献”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荣誉证书

乡亲们看见他的身影在电视上出现时,都震惊极了,谁能想到世世代代生活在村里的贫困户老孔家,还曾干过这样一件不为金钱折腰的大事。

官方也被孔忠良,身处贫困但不囿于贫困的美好品质所深深触动,提出要再给他一些物质补偿,不过他又一次婉拒了。

孔忠良表示,自己从未后悔过当初的决定,如今也不会有改变,他与父亲捐赠的那方玉玺既然已经是国家一级国宝了,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这枚国宝能继续被妥善保存下去。

文物有价,但孔忠良父子二人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却是无价的。这两位朴实无华却拥有刚强气节的中国农民,真是可亲,可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