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中医诊所坚持免费推拿诊疗71年,他们为何这么“傻”
8月29日,新民晚报报道了上海市嘉定区一家中医诊所的故事,这家中医诊所开办于1981年,创办人叫陈纪文,陈老先生及他所创办的这家诊所,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前来求诊的患者免费推拿诊疗。
2019年8月17日,陈老先生离世,享年89岁。得知这个消息后,不少人自发来到他的推拿诊所悼念陈老先生,甚至不少人从南京、山东等地专程赶来相送。
陈老先生仙逝后,央视新闻频道《今夜面孔》专门播出一期节目:从自学成名到义诊70年,走近陈纪文老人的发光一生。
央视新闻《今夜面孔》如此描述陈纪文:70年,2万多个日子,接待病人120多万人次,对于一个医生而言,或许并不特殊。但如果始终坚持每天做义诊,为病人推拿、按摩,不收任何费用,能做到这些,就真的不容易了。
从自学成名到义诊70年,走近陈纪文老人的发光一生
陈纪文在19岁那年他生了场重病,五年久治不愈。在与病痛斗争的日子里,陈纪文翻阅了祖母留下的一本手抄推拿医术,由此接触到中医,一边自学一边尝试为自己推拿缓解病痛。如此,几个月后他的病情好转,他认为“推拿”功不可没。自此,看到周围一些腰腿疼痛的老人,他便开始义务给他们推拿,竟治好了不少顽疾。
陈氏推拿属于家传祖业,陈纪文是从1949年正式掌门坐堂的。不过那个时候,陈纪文还有工作,是上海毛巾十六厂的一名统计员。开始义务行医后,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到他当时的工作单位去预约看病。
几十年来堆成墙的患者推拿记录
一边工作,一边在工作之余为别人免费推拿治病,陈纪文如此一干30年。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给更多人治疗,在1981年,陈纪文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开了这家推拿诊所,为居民们看病,不收一分钱。
一开始陈纪文是在自己家中给人推拿治病,后来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家里难以容纳。90年代,嘉定区政府为陈纪文提供了一个二层小楼,楼下是诊室,楼上是他们的家。
陈维宁(右)和陈维国(左) 来源:新民晚报
陈纪文的两个儿子陈维宁和陈维国在耳濡目染下,对父亲推拿给人治病的事业由好奇到敬佩,他们在小时候便会给父亲打下手。再后来,两人都到医院院校进修过,都有自己的工作,哥哥陈维宁在嘉定区残联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弟弟陈维国是一名校医,他们在工作之余,都会来到诊所,和父亲一起给人免费治病。
如今,陈纪文老先生仙逝了,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遗志:坚守家训,传承义诊。陈家家训:孝悌乃齐家之本,诚信乃立业之本——对祖训“悬壶济世”的恪守为“孝”,为病人“免费治病”的坚持为“诚”。
新民晚报:嘉定这个老诊所曾登上央视,如今后继有人全因这句家训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2015年,《解放日报》发表文章:与市场经济平行的“傻”诊所,讲述的就是陈纪文老先生66年如一日地给人免费推拿诊疗的事迹。
在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一种常态,几十年如一日为病人免费诊疗的陈氏推拿反倒显得如此“异类”,所以,会有前来看病的年轻人发出“灵魂拷问:“我搞不懂呀,医术这么好为什么不收钱?”
是啊,市场经济环境中,常人看来,陈纪文老先生的所为确实是“傻”,用医术获取一定的报酬,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如若陈纪文老先生按正常经营思维来经营他的中医诊所,那他也一定早已“功成名就”。但是陈老先生分文不取给人看病坚持了70年,坚持了自己所追求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意义,这种“傻子精神”是如此的崇高、让人敬佩!
当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陈纪文老先生说过一段话:如果到社会上只是为了索取而来,只是为了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活得好一点而来,最终你就是活一百年,死了就是死了,我觉得没意义。
看到这句话,笔者不由地想起《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笔者还想到红色南街村村委大院对面墙壁上所写的那句话: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配,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还是属于傻子的。还有陶行知的名言: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
我们这个国家,曾经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傻子”,他们是模范是榜样,是我们追求进步追求无我的精神力量。如今,这样的“傻子”少了,但是仍然还有,陈纪文老先生以及他的传承人就是,向他们致敬!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人民健康论坛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END
作者:康和
首发:人民健康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