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周纪五》 (四)
读《资治通鉴·周纪五》
(四)
五十年丙申,秦宣太后薨。九月,穰侯出之陶。
半民:外戚的下场往往如此,太后薨而后权宠失,这还算是好的,后来的斗争更加残酷,不见血是不能罢休的。但是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应该是穰侯在太后薨前一年已被撵出朝廷,到他的封地---陶去了,而且还带走了富可敌国的财富,足可见是秦宣太后薨逝之前走的,要不然财富和脑袋带不带的走,还真的难说。
臣光曰:穰侯援立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穰侯之功也。虽其专恣(专权)骄(骄横)贪(贪婪)足以贾(惹上)祸,亦未至尽如范雎之言。若雎者,亦非能为秦忠谋,直欲得穰侯之处,故搤(扼)其吭(咽喉)而夺之耳。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要之,雎真倾危之士哉!
半民:司马光的叙述还是比较客观的:穰侯的功劳还是不小的,辅助昭襄王上位,帮助他站稳脚跟,这些对昭襄王个人功劳是很大的;举荐白起攻取楚都,让秦国对六国的优势更加显著,这对秦国有力,但不全是他个人的功劳,而是秦国逐步发展至此的结果。专权不错,贪婪也有之,但唯其贪婪,反倒不可怕了,因为贪婪之人往往眼界不高、野心不大,对秦国的王权没有非分之想,所以范睢所言“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的确是为了自己能夺取穰侯的位置而虚张声势,危言耸听。因此,说他全为了秦国、秦王,也不客观。
至于司马光说“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实在是讲究礼法宗亲的儒家书生之见。想昭襄王十八岁登基,现在都六十岁的人了,他的母亲和舅舅还是那样攥着大权不丢手,试问古今哪个帝王能忍得下?想想范睢初见秦王,秦王身边竟全是太后之人,想想范睢被王稽带入秦境的如履薄冰的狼狈相,宣太后姐弟二人专权到这种程度,试问古今帝王哪个能忍得下?能尽人子之道,厚葬其母,能尽舅甥之道,让穰侯带着可以敌国的富贵安享晚年,昭襄王做的还不够吗?怎么能说“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呢?
第三,说范睢“倾危之士”,也说明司马光没有战略眼光,心中没有大格局。范睢为昭襄王肃清后党、外戚专权,是为了秦国的长远王权,因为从历史上看,后党干政、外戚专权实在是封建国家正常发展的一颗“毒瘤”,如果秦国陷于两汉中后期那种权力斗争模式,哪儿有力量统一六国。其次,远交近攻的战略是秦国发展到中期(孝公、惠文为前期,昭襄为中期,嬴政为第三期)采取的最为恰当、最为明确的规划,秦此时的力量还不能说是六国之和,不可能想打谁就打谁,还需要把那些利益不太“攸关方”拉拢过来,以放手攻击韩魏楚等国。像魏冉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没有明确规划,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跳过韩魏去增加自己的封地,更是浪费秦国资源。怎么能说范睢是“倾危之士”?我想是不是这里有和王安石的政见之争,而把皇帝信任的王安石当做范睢了?
秦王以子安国君为太子。
秦伐赵,取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掌权),求救于齐。齐人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可(许可)。齐师不出,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请求)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等着)之入。左师公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太后不和之色稍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不成器的孩子)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侍卫)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死)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甚)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千万别回来,因为作为王后如果回娘家,要么是国家灭亡,要么是本人被废。)!’岂非为之计长久,为(为的是她的)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王之子孙为侯者,其继(后继者)有在者乎?”曰:“无有。”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太后驾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哉?”太后曰:“诺,恣(任由)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师乃出,秦师退。
半民:这就是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战国策》也有记载。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红楼梦》中贾宝玉说他最讨厌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人。一开始觉得宝玉无道理,细细想来,还真的有理。帝王既是威权化身,可也是个人,人都是要面子,讲自尊,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何况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呢?以死相谏,置帝王于何处,效果又会如何?这次赵国的大臣“强谏”是不是让刚刚拥有权力的赵国太后感到他们在欺负自己孤儿寡母呢?因而你们越是用强,我就越不答应,谁还会讲什么正确与错误呢?
我们平时教育自己的小孩子都要讲究些方式方法,何况他们。触龙就为后世的贤臣做了聪明的榜样,也为后世的人们做了聪明的示范:正面进攻不行,为什么不采取迂回进攻呢;直接说教不行,为什么不采取间接引导呢?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世界会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以伐燕,取中阳;又伐韩,取注人。
半民:燕地是中人,在今河北唐县。田单是个将才,可惜有家难奔,只得为他国效力,悲哉!
齐襄王薨,子建立。建年少,国事皆决于君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