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在意大利1——纵横千年看流变

文艺复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美梦……

今天是我们分享的第一次课程。我想和大家谈谈西方整体历史所造就的文化史与艺术风格分期。

首先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

在十四世纪,欧洲受到一场极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一般人所称的黑死病。这种重度传染病最早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首先是黑海地区,然后是地中海、北大西洋沿岸、最终传至波罗的海。这种极具诅咒性的疾病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上至领主下到农奴都不能幸免,总计约2500万人。

为什么在文化史的课程里开篇会分享这样一个历史事件?

听我慢慢道来。

在大量的非正常死亡面前,人的生命是极其脆弱的,贱如草芥。在这种时候,“活着”本身就极具挑战性。首先,它挑战世俗贵族的权威,在疾病和死亡面前真的做到了人人平等,没有谁可以幸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它挑战了信仰。上帝在哪里?仁慈的上帝为什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是惩罚吗?

是末日吗?

是审判吗?

对于无神论中长大的我们来说,这很容易接受:宗教本身就是可耻的、极具欺骗性的,是人类文明的毒瘤、是大众精神的鸦片。然而,其实正是这种观念成了我们在了解西方、理解西方、进而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难以突破的一道防线。西方文明就像是裹在一个药丸球里的食物,隔阂彼此的蜡膜就是我们脑子里已经被生活经验完全塑造的观念。

今天是个现代化的社会,哪些指标可以称之为现代化?高新技术、工业化生产、极端效率。这都是我们可以脱口而出的内容。但是,他们真的就代表现代化吗?谁给我们剖析、解构、诠释了这一切?并没有。

毫不怀疑、全盘接受,进而以此观念来抵制其他亚文化与一切不同纬度的可能性,我们的状态难道就不是一种宗教吗?而且是一种极端无知与自大的宗教。因为它并不接受一个动态宇宙。我们虽然活着,其实我们已经死去。我们身处现代,却是一个愚蠢的古人。

回到故事的开头。黑死病肆虐的时间是14世纪上半期,而文艺复兴就紧随其后,这绝对不是巧合。在一个瘟疫爆发的偶然事件面前,一种必然的历史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黑死病以及随后的社会运动告诉我们,在西方的历史上,质疑上帝绝对不是20世纪的专有名词,在漫长的岁月里凡是涉及到大面积死亡与长久动乱的时候都会出现。基督教初代传教者的遭遇、中世纪早期的十字军东征以及刚刚分享的黑死病时期,人们总是在不断的怀疑上帝的存在。但是西方文明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发扬光大,正是因为他们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每次信心动摇之时,就会发难“信仰的运营商”,却并不摈弃信仰本身。

因为直到今天,西方文明始终宣称人是具有与生俱来并且宇宙唯一的一种属性的。这就是“人之灵性”。那些抛开灵性,单纯以动物性来探索人类生命价值的学说最终都会湮灭在历史的轮回里。有的数年后被怀疑被推翻,有的则在提出当时就被无情否定最终沦为笑柄。

文艺复兴是什么?他为人熟知的“发现了人”,其实并不是在高举人权的外衣下去坚决反对宗教。而是在业已朽坏的宗教信仰模式中寻求新的变革。让信仰能够回归到本质上去。更加的关注生命本身的存在与幸福感。把对上帝毫无温暖的冰冷崇拜拉回到热情的美好初心的赞美上来。

今天你是否会想起,那个绕路寻找同学然后再赶赴学校的自己?

今天你是否会想起,那个可以全身心投入去解决闺蜜生活琐事的自己?

今天你是否会想起,那个在毕业纪念册上真心写下“永远不散”“天涯海角”的自己?

长大的我们还真的愿意,真的敢于,真的顽固的去坚持吗?、

每当我们以成人的肉体来叩问内心,并且明知道那些网络软文或者什么狗屁MV是在向大众“贩卖情怀”的时候还要唏嘘不已,甚至潸然泪下,你就会明白发现真正的、原初的自己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在我多年的讲授经验里我发现,只有通过以上的感情梳理过后我们才能够真的去理解文艺复兴的意义、价值与历史高度。

文艺复兴的真谛绝对不是“褒人贬神”这样粗鄙,而是“找回自己”、“不忘初心”的一种人类尊严。

范儿起的够大了哈!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大家首先建立一个思想高度,以便接受接下来的诸多内容。

每一个人类文明的固态风格都是由一个种时代的无形思想所造就的。所以了解文艺复兴之前我们应该有必要梳理一下西方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类型,一遍了解文艺复兴所处的位置,更好的去认识他。

1.狭义与广义的欧洲文化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究竟什么是西方?狭义的角度讲,西方就是欧洲,这是起码的地理范畴。

从广义的角度讲,也就是文化史角度,西方的范围要再扩大一些,除了地理欧洲之外还包括北非地区、近东地区、甚至中东地区。当然,如果我们先粗浅的将之理解为“古罗马帝国范围之内”也是可以的。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西方文明是在自身萌芽的基础上受到早慧的文明古国滋养而逐渐独立发展起来的。

在这一些列的时代运动中,西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

2.时代与风格

接下来我说的话非常重要,是浓缩的西方文化分期史:

第一阶段:西方文明受到大约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代的两河流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一千年以后,西方文明自身的发源地爱琴海地区出现了米诺斯-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狮子门

第二阶段,当希腊文明开始臻于成熟后,西方文明开始了最辉煌灿烂的阶段。古希腊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以及“泛希腊化时代”。

在这个同期,生长于亚平宁半岛,也就是今天的意大利地区,的罗马人也开始发展自己的特有文明类型,我们把它称为“伊特鲁斯坎文化类型”,罗马人有在公元前146年,随着最后征服希腊而融入泛希腊化文化圈。在屋大维时期,罗马形成了自己的“帝国文化风格”。

古希腊多立克式神庙

古罗马万神殿

第三阶段,以西罗马帝国在公元五世纪灭亡为分界点,西方历史进入了蛮族统治的“中世纪”。一直持续到哥伦布等航海家扬帆出海的公元1500年代之前。这一千年又被分为三个文化阶段。

中世纪早期,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期,各个民族和各个家族展开混战,此时的文化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国际大类型,表现为各自为政的地域性特色。

中世纪全盛期,这是查理曼大帝出现的时代,他的帝国版图最终定格为三个重要的国家: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西方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这时总体体现的风格正是与查理曼大帝的终身追求,也是之后历代君王的追求,相一致的风格。他穷极一生希望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中世纪全盛期的风格也就是国际罗马式风格。

中世纪晚期,由于蛮族的自身文化特色,国际罗马式最后又演变成带有东欧民族鲜明特点的冷峻、古拙的样式,这就是哥特式风格。他是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也是在今后的艺术风格演变中被时常“怀念”的类型。

比萨斜塔

巴黎圣母院

中世纪结束以后,我们在习惯上把之后的历史划归近现代的部分。文艺复兴就是近现代历史的大门。从这个阶段开始,随着人类文明的加速发展,其历史特征也开始显现出精细化、高密度、纷繁复杂的形态。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类型也不再是一个较笼统的样式。而是由一波又一波的人群所倡导的运动来推动产生的。

第四阶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思想类运动出现了,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而且最早的文艺复兴萌芽实际上就孕育在哥特文化形态之中。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开展,对宗教操作者——教会的认识开始转变,进而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既联系解密又彼此矛盾的。

首先否定哥特式的古代压抑风格回归国际罗马样式甚至古希腊古典主义风格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拉斐尔的肖像画作品

其次,当过于偏离灵性宗教生活之后,宗教改革者又以思想革新为手段将审美与文化风格拉回宗教范畴,很多文艺复兴早期所极力宣扬的罗马希腊样式的真实或理想化的审美观开始与属灵的、有别于人间现实的审美缠绕结合,衍生出一种特征鲜明,即将为将来的巴洛克蓄势存力的新类型。这就是文艺复兴后期的升华版本——矫饰主义风格。

矫饰主义的代表作“长颈圣母”

第五阶段:随着宗教改革对传统教会的抨击与反抗。人类的认识开始由古代思维向近代思维转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以教会为核心的教育系统的崩溃。

最能反对教会的学说就是自然科学探索。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革命的范畴。我们熟知的自然科学先祖,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甚至牛顿,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由于科学本身是蔑视宗教团体的,那么千百年来代表人类灵性而非理性的文化艺术风格就没能在科学的指导下产生什么划时代意义的类型。这块空白被宗教利用了。

面临科学挑战的教会本身由于依旧掌握着强大的社会资源,于是不惜重金开始打造能够震慑人灵魂的艺术作品,以求在思想的大论战中反败为胜。这是一种极具动感、戏剧张力以及视觉冲击的文化风格。无论在建筑雕塑和绘画还是音乐文学方面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艺术风格就是巴洛克。在这个时期,社会思想主题与文化主流风格第一次出现了裂痕,他们是以矛盾的形式同期而生的这种强烈的时代精神对撞感昭示着更加激烈与精彩的时代之到来。

巴洛克绘画大师鲁本斯的肖像作品

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尔尼尼的大理石雕塑作品

第六阶段: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灵性越来越倾向于以理性来进行解释。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而正是被解放的人性开始具备了天马行空的思维以及各抒己见的勇气。宣扬绝对理性的启蒙运动时代同时也产生了摒弃理性,不想活的那么累、那么精细的一群人,他们愿意接受忠于自然情感的,喜爱幻想的,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一些列内容,这就是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的审美风格主要表现在对哥特风格的重新赏识与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于是我们会看见类似古代教堂尖顶的建筑设计,瘦削的衣裙裁剪,以及描绘精细的花草风景油画。

教会的反抗——巴洛克风格,在这个时期演变成一种我个人称之为“因为用力过猛而显得后劲不足的装饰艺术”,这就是洛可可风格。她常常让初学工艺美术的人难以将其与巴洛克进行分辨。又有一种更加矫揉造作的扭捏感。

而启蒙运动自己,由于基于科学革命,就更加崇拜那种宣讲比例,注重几何装饰的古典风格(例如古希腊柱式建筑设计中,柱子的直径是建筑台基的高度),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类型。

《秋千》

第七阶段: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资源极大丰富。科学革命以来的所有最前沿成果都极速的转换为现实。人类暂时性的拥有了一种充当造物主的优越感。这一时期超越此前所有历史时期的发展速度给予大众摒弃所有,重新再来的情绪与勇气。人类文明进入了现代主义。

这一时期的文化风格以几乎完全创新的姿态展现于人前。我们很难再看到人类一脉相承的所有文化痕迹。更多的光怪陆离,标新立异成为了普遍现象。所有的设计中都倾向于彻底清除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信仰的一切遗留痕迹,并塑造摆脱过去影响的全新理解方式。

并不想说什么了……

第八阶段:这场运动力求与过去达成妥协,及容纳旧有的表达方式,同时也采纳一种全球性的、多种声音混杂的视野。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时期。

我们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时期。在很多前沿的设计中会直观的去表现古代的纹样、理念、比例等等内容。

我们可以说是人类智慧出现了枯竭吗?或者说工业革命以来的文化是多少比较浅薄的。如果站在这样一个角度的话,你就不得不回归到开篇的讨论:人的灵性才是文化创造的本源而不是动物性。实际上过分的去强调工业时代的便利其实就是一种动物性。而回归到灵性进而去更好的参透理性才是人类最本真的生命属性。

我们以上分享了西方文化史的发展脉络,梳理了不同时段由于不同的社会现实造成的一些列文化现象和文化风格。我们开始学习文艺复兴的心态就应该是站在西方文化本身的角度去理解西方文化。在学习其他人文学科时也要尽量的去创造一个历史情境进而让自己去了解、理解甚至接受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