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二位文正公,一生几无瑕疵,却栽在皇帝贿赂自己这一件事上
中国古代历史上,士大夫死后能被赐谥号“文正”的,肯定在政绩、人品、学问等各方面都无可挑剔,或者说基本完美。北宋第二被获谥“文正”的王旦,就是这么一位高官,他的人品之磊落,直到今天都让人难以企及。但毕竟人无完人,他一生中唯一的污点,就是被皇帝给贿赂了。
一、青年王旦
王旦出生于后周时期(957年),因其降生在凌晨,所以名旦。其家为官僚世家,家风较好。980年(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王旦中进士,此后正式开启官僚生涯。值得一提的是,寇准和他也是同年得中。
官僚起步之初,王旦只负责抄抄写写,为大理寺评事。后来到了地方江平任知县,直达基层。《宋史·王旦传》中记载了志怪故事,说:江平原本不太平,有妖魔鬼怪。但就在王旦赴任前,当地人就听到地方鬼怪半夜大呼“相君至矣,当避去”,自此以后江平再也没妖怪了。
王旦的上级之一是转运使赵昌言,此人恣意妄为,下级官僚无不惧怕,都希望讨好他,只有王旦为人正直,不予人情,结果赵反而认为王旦有本事,便把女儿嫁给王旦。到了雍熙年间,王旦调回朝廷,参与编写宋初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
宋代士大夫
二、开始为相
王旦在太宗朝不温不火,编写完《文苑英华》后,基本就在各种中层官职之间轮转。到了真宗继位,王旦升为中书舍人。宋制,中央三省独留中书省,名义上中书省就是宰相官署,类似于今天的国务院,中书舍人类似于今天国务院中的实际办事员,地位不高,但参与机要,可谓官小权大。
1000年,王旦主管贡举,主管完考试后,当年就升同知枢密院事。宋制,“同知”表示实际权限,这意味着王旦已经跻身宰相行列了。以这一年开始,我们称王旦开始执政。到了1001年,王旦由军事转入政事,任参知政事。虽然名为副宰相,但这其实才是真正掌握全国政治的职务。
三、宽容的宰相
王旦为相之后故事极多,但终归一事,即体现王旦的沉默寡言。这里的沉默寡言不是指无所作为、当懒官,而是对事不斤斤计较,为人谦逊大度。
为了衬托王旦,和宋代有关的小说史书都记载了几则王旦和寇准的故事。当时王旦任中书省,寇准在枢密院,二人同殿为相,都是真宗的左膀右臂,但二人性格相去甚远,王旦较为稳重,寇准较为急躁。
梁冠华饰演的寇准(左一)
宋人写的《事实类苑》记载了一个小故事:王寇二人同殿为相,寇准不服王旦,总向真宗打小报告,对王旦的工作鸡蛋里挑骨头,王旦对此一无所知,依旧如常,还去赞美寇准。一天,真宗忍不住向王旦告密,说寇准总是黑你,你还在这说他好呢。王旦听罢,不急不恼,淡然自若地说出“臣在相位久,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看这气度,王旦可没因为寇准“背叛”转过头来就骂寇准不是人,或者给寇准背后捅刀子,反而继续赞颂寇准忠直。此事让真宗更加佩服、更加信赖王旦。
清平乐 宋真宗
有人也许说,王旦在这装呢。但文史君分析,王旦说出这段话不一定有什么阴谋,也不是摆拍和造作。以真心怀柔别人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代儒学大家倭仁说“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有人说这不是蠢嘛,其实不然。日本中江兆民(也学过儒学)的《三醉人经纶问答》中绅士君也主张铸剑为犁。其实这都是儒学中以真心待别人的体现,不过这种方法对君子还行,像王旦用真心对寇准,寇准也是正直的人,此后知道了王旦对他的好,也自觉羞愧,换句话说就是要脸。如此看来,有时候赞美比抹黑更有效果。如果王旦也用抹黑反击,那冤冤相报何时了。题外话,对待那些不要脸的,你玩这套那就没治了,比如倭仁和中江写的绅士君的失败就是典型,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不要脸的欧美。
儒家创始人孔子
四、再次大度
虽然打小报告的事结束了,但是王寇二人等级相同,事务交集繁多,二人又都有能力,所以矛盾还是不可避免的。
《宋史》记载,一次中书省的文件送到枢密院,格式不对,寇准马上给真宗报告,说中书省业务员能力低,这么简单的文件都弄错了,太失礼了。真宗马上批评了王旦,王旦只能认真反省,公开检讨,此事也就过去了,寇准内心狂喜。但一个月后,枢密院公文送到中书省,中书省公务员也发现了枢密院的格式错误,这些办事员也狂喜,马上报告王旦,说咱们得反击,王旦却让他们把公文退回去,让枢密院自己修改,中书省上下都愤愤不平。后来寇准知道了此事,汗颜羞愧,感叹“王同年(二人同年进士)大度如此”。自这事之后,二人才算真正和解。
寇准
之后寇准准备转任,他私下找到王旦,希望王旦帮他弄一个节度使的头衔,王旦当面就拒绝了,说“吾不受私请”。寇准也就灰头土脸地回去了。但到了转任诏书到的那天,寇准封节度使、实授同平章事,这就是以节度使衔领相权,时人称“使相”,可谓荣誉、实权皆有。后来寇准去宫里谢恩,感恩涕零说还是皇上了解我。但真宗却说这是王旦推荐的,如此寇准才真正佩服王旦。
五、沉默的宰相
王旦执政18年、为相12年,官宦生涯中最大的波涛就是真宗封禅事。
澶渊之盟后,北宋和平,《续资治通鉴》说,因为寇准在澶渊的时候表现出色,成了头等功臣,还是真宗的头等宠臣。这事让奸臣王钦若十分嫉妒,最后王钦若鼓动真宗泰山封禅,给自己刷存在感。
泰山封禅是历代帝王都想证明自己能力的光辉事迹,但耗资极大,作为政府首脑的王旦根本不同意。为此真宗还单独请王旦吃饭,并极力劝他喝酒,酒足饭饱后,真宗派人送王旦回去,并送给他一斛酒,王旦谢恩而返,但回家后打开食盒的封条,里面满满的一斛珠宝。此事给王旦刺激极大,此后王旦态度骤变,成了拥护封禅的积极分子。
一般人都认为这是真宗给王旦的封口费,但若仔细想来,的确有君主贿赂臣子的成分,但更深层次的味道难道不是威胁吗?荀彧自杀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曹操给了他一个空食盒,寓意他无汉禄可食,现在真宗也给王旦一个食盒,虽然不空且有金银,但也近似警告,荀彧被称为曹操的子房,该杀就杀,更别说你个王旦(虽然宋朝不杀但可以踢出政局)。收下金银,和皇帝一条心,君臣还能其乐融融,不收金银,皇帝就该想你连金银都不要,那你想要啥。所以王旦的最佳选择只有沉默接受。如此君臣尽欢喜,王旦依旧当宰相,而真宗满足了封禅的虚荣。中国历史上一共就六位皇帝在泰山封禅过,真宗是最后一位。
今人模拟的封禅大典
文史君说
纵观王旦的官宦生涯,执政18年,为相12年,也算是能臣干吏,而且异常清廉,北宋公务员工资高,但他依旧住旧房子;在选贤任能方面,他极力避免护短,做到公正无私。虽然有封禅事的污点,并且在封禅时担任主持人,但《续资治通鉴》就说王旦对此事十分后悔,晚年经常垂泪,说自己一生只有封禅一事罪无可赦,“我死之后,当削发披缁以敛”。但经过封禅事,王旦也发现了王钦若的野心和谗佞,遂坚决反对王钦若为相,而王钦若虽然在王旦死后依旧当上了宰相,却被称为“北宋五鬼之一”。1017年10月,王旦病死,真宗参加了他的葬礼,并辍朝三日,赐谥号“文正”,这就是北宋第二位文正公。之后仁宗皇帝亲撰“全德元老之碑”,以示褒奖。
清平乐 宋仁宗
参考文献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中华书局1985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