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万能编剧公式及电影原声戏谈

星期五言:很简单,“碟中谍”的戏路就是个A+B=C(A:人物,B:任务,C:完成任务),可问题是,十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它怎么就能编出一百多分钟,而且一演就是二十年!另外,比起贝多芬那个苦大仇深的命运交响“当当当党”,碟中谍的原声“当当党”也绝不是吃素的!后者不仅在受众群、销量上不逊色前者!更可怕的是,碟中谍系列的原声主旋律(简称“当当党”)简直千变万化,从弦乐、管乐到钢琴、吉他、摇滚乐……只要你能套上这个“当当党”,那就等着玩出花吧!到底这个“当当党”有什么魔力?

各位,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我“星期五君”扯蛋吧!

文:Mr.Friday

编辑:大土豆

图片:网络

一、“万能编剧公式”详解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有E=MC2,咱好莱坞有A+B=C(A:人物,B:任务,C:完成任务),为了能进一步让大家理解这个A+B=C,不如就拿最刚上映的《碟中谍6》来说事儿吧!

在解释那个万能公式前我们先把碟6剧情复述一遍(别担心剧透,反正连本人都没看懂:)——

这回汤哥(汤姆·克鲁斯)接到个任务是去买三个含“钚”的核弹,目的是不让其落入恐怖主义之手,不料他为救同伙把事搞砸了,钚弹也没了。怎么办?再去找回来吧!

可这回就不是花钱了,拿核弹的人要求用个囚犯换,好吗先救人吧,可刚好被救的人又是个恐怖主义头子;这就又来麻烦了:大BOSS不干了,她就要核弹,但没让你去劫恐怖分子,她甚至还派个“督查(亨利·卡维尔饰)”跟着汤哥。怎么办,那就先说服督查跟自己“劫人”吧;说服“督查”着实让汤哥费不少力(又是一万英尺高空送氧气棒的,又是苦口婆心跟督查谈心的…),终于,督查同意了,跟汤哥一起又是趴车又是打架又是大街上摩托飞车的...

好家伙,人救出来了,没想那督查竟和那被救的恐怖主义大哥是一伙儿的。好在汤哥团队技高一筹,逼“督查”露出老底(得亏前面做那些事都是为套督查现原型的);自此,汤哥团队看似胜利一半了,可荒诞的是,挖出奸细和救出恐怖大哥的同时,人家恐怖大哥和同伙儿“督查”也跑了,注意,不是空手跑的,是拿着三个核弹跑的。而他们刚好就是要用核弹搞事的人!谢天谢地,汤哥团队终于又要干正事了——再去把核弹抢回来,阻止恐怖主义吧!最终结果怎样呢,还用问吗!汤哥自己最后都说了:The usual!

好啦,复述完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复杂了,别怕,接下来本人就试着把以上复杂的情节简化下,插到那个万能公式试试:

A +抢核弹+把事搞砸+组团+拆团+救人+找人+被人追+追人+B+引弹+拆弹=C

公式中的A、B、C自然大家都能看出来,分别代表的是汤哥、阻止恐怖主义、阻止成功。可公式中那一大长串“情节”是不是还是挺复杂的!别急,爱因斯坦说过“复杂的宇宙一定存在一个最简单的公式”,毛主席也说过“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咱们继续简化公式——

都这样了还怎么简化了,在此我建议大家学下“甄士隐”,没错,就是《红楼梦》里那个把疯和尚唱的歌简化成俩字儿“好了(liao)”的人。若能达到他那境界,我们再来看公式会变成什么样:

A+1-1+1-1+1-1+1-1…+B= C

这下估计连小学生都一目了然了吧!原来好莱坞编故事玩的都是最基本的加减游戏呀!可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编剧连抄都抄不来呢?再或者,即便按这个公式抄,但把那些A、B、C、+1、-1的转化成中国字儿,那些投资方、导演制片人就又看不懂了?原因何在,不得而知。

至于片中有没有正负不相抵的例外,答案是肯定的:全剧角色在反复强调“珍爱每个生命”,可我为什么就看到汤哥只救了两个人呢(一个同伙、一个漂亮女警察),而为救这两个人,汤哥杀的人那可是扒拉手指头算不过来的了!

算了,整这些数字公式也怪头疼的。来点轻松的吧!

二、《碟中谍》系列原声音乐戏谈

其实碟中谍原声音乐也贯彻了“The usual”的宗旨:主旋律+管弦打击乐,秉承了好莱坞流水作业的一贯方针,从1-6基本没有例外。(不知“当当党”的主旋律有没有去专利局申请专利:)。我们来看——

碟中谍1(1996)原声 - Danny Elfman

没的说,音乐就像第一部电影造出的轰动一样,教科书般的精细度、出彩的主题旋律、高超的演奏……值得一提的是,1中的打击乐很棒,都有点谭盾“鬼戏”的精彩度了。

碟中谍2(2000)- Hans Zimmer

记得看电影2前先听的原声音乐,可了不得了!又是 Limp Bizkit 又是 Metallic 又是 Foo Fighter 的,难道“碟中谍”要朝着“僵尸片”那种反社会、无政府主义的事态发展?不过在看过片并得知导演是吴宇森后,才恍然那是不可能的,反社会还叫“好莱坞”吗!至于原声,呵呵,这哪是配乐,这是“金属党”来轰趴的。

碟中谍3、碟中谍4、碟中谍5、碟中谍6

一句话:The usual

纵观“碟中谍”系列电影,说实话,我本人在看的时候也着实觉得爽!可奇怪的是,每次看完我想品一下的时候,总能想到小时候看漫画《阿拉蕾》大结局的那个感觉:那个科学家千兵卫博士用其全部智商打造的那架高科技火箭,最终就是为了在天空中转一圈落地后撑起个“结束”的小旗…

问题来了:即便是The usual,即便是+1-1的小学生算数,我们在戳穿好莱坞这些伎俩后还看不看人家的电影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否则人家也没那胆量自己说出“The usual”的话了。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是什么让人家美国电影与大众之间产生了“愿打愿挨”的事态呢?这就不是我们文章所要阐述的事情了,但“星期五君”可以给大家指条明路——去看其他的商业影评:)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寻梦环游记》的套路皮克斯用二十年了,热映靠的可不仅此...

《大病》VS《神秘巨星》喜剧差距就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