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人忆 | 捡烂炭
作者简介:缘又圆(网名),老家五台。生活中大家叫她卫卫,曾从事财务工作。现居住忻州。
捡烂炭
儿时的记忆很多,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回忆,冬天回忆最多的除了滑冰,就是捡烂炭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无论是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的孩子们都有过捡烂炭的经历。
记忆中的冬天特别冷,人们在外面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 ,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偏低,不仅仅体现在吃穿上,就连做饭取暖用的柴禾、炭也很缺乏。生活所迫,于是就涌现了一支捡烂炭的队伍。
我的同学们,还有邻居的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急着回家放下书包拿上箩头、耙子小跑步地去捡烂炭。
当时,县城正在修西关村通往南关村的马路,由化肥厂的炉渣来奠定基础,差不多隔一两天就有一辆大卡车来倒炉渣。
每到下午,捡烂炭的人们都会聚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翘首期盼着大卡车的到来。县城以及县城周边的村民们,上至老人,下至孩们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捡烂炭队伍。每当看到同学们放下书包就匆匆忙忙的去捡烂炭时,我也想去捡,但心里又很矛盾: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我能混迹在人群中捡烂炭吗?最终经过同学们三番五次的劝说,再看看邻居家门前堆满池子的烂炭,我决定正式进入捡烂炭的行列。时间长了,也就不以为然了。
捡烂炭是个苦差事,特别是冬天会把手皴的裂开,但我们不觉得苦,尤其是看到化肥厂的大卡车过来时,心里特别高兴,炉灰渣还冒着热气人们就蜂拥而上,你争我抢,有的用手,有的用耙子,有的干脆坐下来占地方 ,偶尔也会发生争吵 。运气好点,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捡一箩头。我一般在炉渣堆边缘的地方,这里竞争不激烈。也能捡不少。
西关到南关的路修好了,化肥厂的车也就不来倒炉渣了,我们又回到了可持续捡烂炭的圈马沟。不过圈马沟的烂炭,不如化肥厂的大。
当时五台有个大工厂,叫八一厂。八一厂是炼铁的工厂,炼铁每天就要烧大量的煤。当然炉渣也就多了。每天不定时地要倒往圈马沟。算是填沟吧。我们更喜欢在圈马沟捡烂炭,这里可一举两得,有烂炭捡烂炭,没烂炭捡废铁,我们把捡的废铁积攒起来,拿到收购站去卖。卖下的钱,可给自己买些学习用品。(那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后期,学校基本不抓学习,老师也不布置作业)。
记得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有个同学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们:发现了一个捡烂炭的好地方,要带我们去。我们几个同学赶快回家放下书包,拿上工具跟随她一路小跑来到位于南门河的石油公司,刚进大门,就被看门房的老头看见了,边撵我们 边说:你们三五成群的干什么呀?我们说:捡烂炭,跑到院里捡烂炭来了,快出去。我们灰溜溜地跑了出来。还是不死心,因为今天一点收获都没有。看到前面写着运输公司的牌子,我们想运输公司肯定有炉渣,看看门口没人,便巧妙地进入了院内,在YL的带领下,直奔南墙底下。哇 ,墙角下烂炭好多啊,不过这是一些较碎的久烂炭,我还在默默地想:这么好的烂炭就当炉渣了,正当我们捡的起劲时,突然冲出一个工作人员来,大声呵斥到:跑到院里捡烂炭来了,你们这是盗窃行为,把箩头全部扣下,并把我们的头巾也拽了过去,怒气冲冲地问:你们哪个学校的?把你们的老师或家长叫来。我们几个吓的头也不敢抬。一副低头认罪的样子。听见让叫老师和家长,有个同学吓的哭了,说:是YL让我们来这捡的,YL也没敢吱声。这个人看我们都是些十来岁的小姑娘,也就不再追究下去了。让我们把烂炭倒下,头巾还给我们,说:以后再不能来了。我们提着空箩头,垂头丧气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捡烂炭之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那个年代虽然苦了点,但苦中也有乐啊……
文/缘又圆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严禁盗用!
小编语:在这里发稿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得用心的五台人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或者手机拍下的图视频等,投稿给我们五台人,让我们五台人记录下五台发生的相关点点滴滴,做这些小编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互联网时代,也是分享的时代。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同时也希望更多人给我们投稿、一起做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感谢!投稿可回复8加小编微信,也可投稿到347945165@qq.com
关注五台人,们五台人都关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