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代技术教语文 寻找技术与人文的结合点
用当代技术教语文
寻找技术与人文的结合点
唐建新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在不远的未来,孩子将面临什么样的生存空间,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不少学生已经成为网络原住民了,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如何调整,才能让孩子们具有适应未来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原典名著承载着人类几千年文明,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与内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仅仅依靠单一的书本和旧有的学习方式,学生难以接触与理解可视化材料,也无法在充沛的网络天地、广袤的移动资源里动态地学习、体验,又怎么能够具备适应未来与挑战未来的生存及创造的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语文教师要“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发、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信息时代,语文教学面临着技术浪潮的不断冲击。在教育改革、学科发展的艰苦探索中,我们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必须深入思考信息技术如何有益于人的发展,必须寻找教育中技术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点。
语文学科不断发展着的课程内容也在盼望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识字写字,学生可以直接链接所学汉字的演变过程,加深对字义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写字软件来学习巩固笔顺笔画。阅读教学,互联网“+”之后,学生完全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经典,查阅非连续性文本,体验读文读图读网的多维感受,理解可视化材料;阅读的广度、厚度、深度以及多样性都远远超越了单一的书本阅读。写作教学也可以变得更加便捷,既能手写或敲键盘,还能用语音转换的方式进行写作;作文点击“上传”就即时发布,师生、生生之间能够立即进行点评与讨论。口语交际能够通过视频通话、场景对话、模拟辩论等瞬间展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3就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整本书阅读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主要学习领域,阅读原典,参读背景材料,研读不同角度的观点与思想,考证有关材料及资源,并方便立交桥式的不同场域的并行不勃的各抒己见,交流探讨。在吸收、分析、思辨、讨论的不断磨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及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得以不断提升。
语文教学资源丰富,再借助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可以更好地细嚼慢咽、精雕细刻,也可以更好地多维推进、快速切换,还可以在创设情境、渲染情感、加深理解、培养品德、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好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可以跨越时代、跨越空间、跨越界别、跨越领域,帮助学生在混沌处清晰,遥远处直抵,表象处深入,直观处抽象,实用处规范,重复处建模。
全国教育大会向我们提出了新时代“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以及“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要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坚守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下,应该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去拥抱现代信息技术,寻找语文教学中技术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培育好语文教学新生态,培养出一批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兼备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