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浮中沉三部诊脉法,才知道所有大神的脉学都是垃圾脉学
shenlinxiaoxi:三指禅本来就不准,切脉看病需学医者自己去实际领会!是教不会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得自己走!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能纸上谈兵就算不错了。古代先贤的经验哪个不是从纸上得来的?难道还想让张仲景活到现在吗?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你首创的浮中沉三部诊脉法说明你不懂中医的脉,你也不懂中医诊脉的目的是治病!所以你不会中医看病只会嘴上功夫!你在废纸堆里玩中医!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你连主贴都没有仔细看仔细琢磨就吓闹。再次声明,浮中沉三部诊脉法不是我的首创。一看你就没有系统学习中医,不明白中医发展史是怎么发展的。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中医的脉法本来很简单,现在被你们文字医搞的不伦不类,象裹脚布又臭又长名目繁多!用你的浮中沉看病那是做美梦!人的五脏六府在寸口脉深浅都有固定位置,独大独小位置变化则偏则病!浮中沉是脉法的一小部分,就象人的手指头,他代表不了一个完整的人!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不知是我的简单,还是你的简单?你就一句“独大独小位置变化则偏则病”就把人带到{MOD}阵里去了。 shenlinxiaoxi:回复 shenlinxiaoxi :人长的不一样,得病不一样,每个人的寸口脉也都不一样!他是人体的信息库!中医切脉,病人的五脏六府都要过筛子的,哪有病你说哪,搞什么浮中沉啊?很简单的脉法搞成中看不中用的天书了!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你中医13年都干什么了?你连中医切脉都不会就会耍嘴皮子忽悠初学中医的人,教他们走邪路!你连中医看病都不会,一个大出血愈后补虚案例,就叫你现原形了!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你连独大独小都不懂不会你算什么中医呀?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既然大出血是你的病例,你就理法方药说说吧。这里就是交流的地方,你可以敞开发言。只知道攻击别人,你倒是说说你的理由啊。你回复帖子也不少了,没见有一篇是说理的。用心不一般啊。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独参汤对于掉冰河里爬上岸的人有用!你别用错地方!大出血愈后补虚病例,你净玩邪的,我不能告诉你!你不懂中医不会看病你也不会切脉,我直说不是攻击你!我不收徒弟理法方药不能说!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你这种故弄虚玄的人我见多了。糊弄中医爱好者还差不多。不再理会。 三指禅本来就不准,切脉看病需学医者自己去实际领会!是教不会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得自己走! 中医之子:你不信吧,我就教你一个容易掌握的芤脉。 中医之子:芤脉的脉象描述是: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可以看出,浮是脉位表浅;大是脉形粗大;中空,如按葱管是脉势软。 中医之子:那么,你在浮位上,摸到的脉形粗大,比较柔软,如按葱叶的脉象就是芤脉。芤脉的主病描述是:失血,伤阴。只要芤脉,按主病描述讲解一定没错。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有一中年妇女,大失血愈后虚弱的坐都坐不住,请问你怎么治?药怎么下?请指教!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独参汤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你在纸上谈兵开玩笑?你的答案叫我失望!你是书呆子不会中医治病!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你如果能把纸上的东西运用好了就算不错了。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我连麻黄汤组成都说不出!纸上的中医我看不懂!我拿出一个真实的病人,可你理法方药一无所知,还独参汤呢!你想治死人 ?你连病都不会治还玩的哪家的脉学呀?做人还是谦虚点好!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急当所固” 自己考虑去吧。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你的纸上谈兵理论打住吧!你连中医实际看病的边都没沾上 !你的三步诊脉法也是胡说八道!只可胡弄涉猎中医不深的人!歪曲中医脉学你不累 吗?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能纸上谈兵就算不错了。古代先贤的经验哪个不是从纸上得来的?难道还想让张仲景活到现在吗?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你首创的浮中沉三部诊脉法说明你不懂中医的脉,你也不懂中医诊脉的目的是治病!所以你不会中医看病只会嘴上功夫!你在废纸堆里玩中医!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你连主贴都没有仔细看仔细琢磨就吓闹。再次声明,浮中沉三部诊脉法不是我的首创。一看你就没有系统学习中医,不明白中医发展史是怎么发展的。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中医的脉法本来很简单,现在被你们文字医搞的不伦不类,象裹脚布又臭又长名目繁多!用你的浮中沉看病那是做美梦!人的五脏六府在寸口脉深浅都有固定位置,独大独小位置变化则偏则病!浮中沉是脉法的一小部分,就象人的手指头,他代表不了一个完整的人!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不知是我的简单,还是你的简单?你就一句“独大独小位置变化则偏则病”就把人带到{MOD}阵里去了。 shenlinxiaoxi:回复 shenlinxiaoxi :人长的不一样,得病不一样,每个人的寸口脉也都不一样!他是人体的信息库!中医切脉,病人的五脏六府都要过筛子的,哪有病你说哪,搞什么浮中沉啊?很简单的脉法搞成中看不中用的天书了!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你中医13年都干什么了?你连中医切脉都不会就会耍嘴皮子忽悠初学中医的人,教他们走邪路!你连中医看病都不会,一个大出血愈后补虚案例,就叫你现原形了!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你连独大独小都不懂不会你算什么中医呀?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既然大出血是你的病例,你就理法方药说说吧。这里就是交流的地方,你可以敞开发言。只知道攻击别人,你倒是说说你的理由啊。你回复帖子也不少了,没见有一篇是说理的。用心不一般啊。 shenlinxiaoxi:回复 中医之子 :独参汤对于掉冰河里爬上岸的人有用!你别用错地方!大出血愈后补虚病例,你净玩邪的,我不能告诉你!你不懂中医不会看病你也不会切脉,我直说不是攻击你!我不收徒弟理法方药不能说! 中医之子:回复 shenlinxiaoxi : 你这种故弄虚玄的人我见多了。糊弄中医爱好者还差不多。不再理会。 |
白发三千尺深夜无眠的老巢: 楼主,你好,初识中医,感觉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非西医可比,但总听到有些人吵吵着要废中医,虽然在治疗重大疾病{比如要开刀动手术的大病}方面不如西医,但调理身体方面却要强过西医.听楼主说自己中医和西医都有十几年行医经验,所以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就是好奇中医理论中的疾病从西医角度是怎么样理解和治疗的,比如一个男人因房事过频导致肾阴不足,病症是四肢酸软,头晕头痛,虚烦不眠,夜尿频多,**减退.倘若此时你是一个根本不知道肾阴不足这种概念的西方医生,你如何给他诊断疗治呢?
中医之子: 在西医这种情况就是疲劳过度,适当休息,加强营养,补充蛋白。
深夜无眠的老巢: 回复 中医之子 :听说中医理论中的很多疾病比如气血虚弱;肝肾虚弱,脾胃虚弱等等等在西医看来都归为亚健康,根本无需治疗,是这样吗?
尚非非: 回复 深夜无眠的老巢 :不错。西医依靠的是影象技术、化验结果来命名疾病,这些无变化则无病;无病又怎么来治疗!中医依靠的是人体自身感觉来判断健康与否,将一些症候群定名为证;有证则为有恙,有恙则可调控消除。
深夜无眠的老巢: 回复 尚非非 :可是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很多老外都长期拖着虚弱的身体在生活,毕竟这些病证不是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就会好的呀,只会越拖越严重,祸及其它脏腑.
尚非非: 回复 深夜无眠的老巢 :这此些状态绝大部分通过休息、饮食与锻练都可自行恢复,这就是人体自愈能力。中医所做的只是促进这个自愈过程,减少一些伤害。
jinsir 寸口脉一共有多长?不可能这一段动脉血管有搏动不一、软硬不一。
始于疑者终不惑 六纲脉就很好了
低调成就传奇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
夫伤寒治之得其纲领,不难也。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而难矣。何谓也?脉证与理而已。予尝以浮、中、沉三脉详而治之,无所遁其情也。既云伤寒,则寒邪自外入内而伤之也。其入则有浅深次第,自表达里,以此推之而不难也。若夫风寒之初入,必先太阳寒水之经,此经本寒标热,便有恶风恶寒,头疼脊强之证。寒郁皮毛,是为表证。若在他经,则无此证矣。脉若浮紧,无汗,为伤寒,以麻黄汤发之,得汗为解。浮缓,有汗,为伤风,用桂枝汤散邪,止汗为解。若无头痛恶寒,脉又不浮,此为表证罢而在中。中者何?表里之间也,乃阳明少阳之分,脉不浮不沉,在乎肌肉之间,谓皮肤之下也。然亦有二焉。若微洪而长,即阳明脉也,外证目痛,鼻干不得眠,用葛根汤以解肌;脉弦而数,少阳脉也,其证胸胁痛而耳聋,如见此证此脉,以小柴胡汤和之。盖阳明少阳不从标本从乎中治也。过此则邪入里为热实,脉不浮而沉,沉则以指按至筋骨之间方是。若脉来沉实有力,外证则不恶风寒而反恶热,谵语大渴,六七日不大便,明其热入里而肠胃燥实也,轻则大柴胡汤下之,重则三承气汤选用,大便通而热愈矣。
若脉来沉迟无力,此为阴证,盒饭看外证如何,轻则理中汤,重则姜附四逆汤以温之。今将浮、中、沉三脉列图于后,可熟玩之。
伤寒以脉大、浮、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然脉理精深,初学未能识察。
予谓伤寒之中人,由浅入深,先自皮肤肌肉,次入肠胃筋骨,以浮、中、沉三脉候之,似乎无所遁乎其情矣。列为三图,图下就注证治之法,则阴阳表里易见,使因脉以知证,缘证以明治,以此达彼,由粗入精,亦可以为初学之阶梯也。欲究其至极,必须潜心熟玩仲景之书,庶几可以入道矣。
浮
浮,初排指于皮肤之上,轻手按之便得,曰浮。此为寒邪初入足太阳经,病在表之标,可发而去之。虽然,治之则有二焉∶寒伤荣则无汗恶寒,用麻黄汤;风伤卫则有汗恶风,用桂枝汤。一通一塞,不可同也。
浮紧有力,无汗恶寒,头痛项背强,发热,此为伤寒在表,宜发散,冬时用麻黄汤,余三时皆用羌活冲和汤。有渴,加石膏、知母;无渴,不用加。
浮缓无力,有汗恶风,头疼项强,发热,此为伤风在表,冬时用桂枝汤,余三时皆用加减冲和汤。腹痛,小建中汤;痛甚,桂枝加大黄汤。
中
中,按至皮肤之下,肌肉之间,略重按之乃得,谓之半表半里证也。然亦有二焉,盖少阳阳明二经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长而有力,此为阳明证,有头疼眼眶痛,鼻干不得眠,发热无汗,葛根汤、解肌汤。若渴而有汗不解,或经汗过不解而渴,白虎汤,或加人参;无汗不渴,并不可服,则为大忌。
弦而数,此为少阳经,其证胸胁痛而耳聋,或往来寒热而呕,俱用小柴胡汤。(有加减法。)若两经合病,则脉弦而长,此汤加葛根、芍药。
沉
沉,重手按至肌肉之下,筋骨之间方得,此为沉脉。亦有二焉,阴阳寒热在沉脉中分。若沉而有力,则为阳,为热;沉而无力,则为阴,为寒也。
沉数有力,则为阳明之本,表解热入于里,恶寒头痛悉除,反觉恶热,欲揭衣被,扬手掷足,谵语狂躁,口燥咽干,五六日不大便,轻则大柴胡汤,重则三承气汤选用。
沉迟无力,为寒,外证无热,不渴,反怕风寒,或面上恶寒甚如刀刮,或腹满胀痛,泄利,小便清白,或大小腹痛,皆为阴证,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姜附汤。
伤寒至沉脉方分阴阳,仔细体认,下药不可造次,倘有差失,咎将归己。凡诊脉须分三部九候,每部必先浮诊三候,轻轻手在皮肤之上,候脉来三动也。中诊三候,沉诊三候,三而三之而成九候。然后知病之浅深表里,以为处治之标的,岂可忽略于脉而欲求病之所在乎?明脉识证,辩名定经,得乎心而应乎手,如此而治,有枉死者,吾不信也。若脉证不明,处方无法,狂妄行医,视人命如草芥,他日不受天殃,吾亦不信也。
|
|
江浪如雪脉姑且不论什么脏腑指标,难道不考虑脉的快慢,节律、大小,长短、强弱等变化吗。只考虑浮中沉脉位这一个指标。
另外六部脉,只要现在马上去自己把一下,就有差异、马上可以印证。为什么不动手一下,检验对错而空谈、睁眼说瞎话呢。忽悠一下懒人,无知的人可以,如果动手印证一下,估计3岁孩子都忽悠不到吧。
左侧浮中沉候心肝肾
临床中,脉象是决定用药的金标准。比如说,凡是实脉,弦脉,紧脉,牢脉你就不能用补益的药,因为脉象有力就无虚,如果出现了虚的症状,那是大实有羸状。
凡是脉象虚细微弱濡芤革等无力的脉,即是本虚,为内伤,用补益为主也没错。即便出现了腹胀之类的实性症状,也应塞因塞用。
其实脉象就是这么简单。假如你把脉象搞的神仙也分辨不出来,那就不是中医了。那叫半仙儿。有些搞脉学的还真是那样,书写了一大堆,到最后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脉学应该简约化,实用化,临床化,不应该把它装扮的那么玄奥神秘,那不符合临床需要。
现在的脉学假的东西很多,有的人讲脉学,搞的连计算机也分辨不出来。学生学习以后,背诵了一大通理论,到了临床怎么也把不出那样的脉象来。无法应用,这就不是中医,中医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高展6 我完成赞成楼主的观点,给您点赞!
大道至简,脉学与六经都认为是中医之最难者,其实也是最朴素最简单的中医方法。
楼主治疗肩周炎用治茯苓丸,我用大柴胡治疗急性发作一般一个小时就活动了。也有转移太阳的服一剂桂枝汤就可以了。
我感觉脉学比六经更简单,太阳在表所以浮,阳明在中间水火交汇之际所以热胀冷缩感觉洪大,少阳是交界线寒热温差所以拉得很紧如琴弦,三阴脉更简单阴静聚下所以都是对应着三阳,太阴就沉,少阴就细,厥阴就不知道哈哈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