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樱子论赋系列【二】

一,赋的起源浅说
赋的流变关系到赋的起源。赋的来源大抵3种说法,有说是源于“古诗”,所谓赋者,古诗之流也。这个“古诗”,是指《诗经》。也有说赋源自楚辞的。这是两种比较主要的说法。另也有说赋源自先秦散文的。其实无论那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赋者,古诗之流也”的说法来源于《汉书》,而赞同赋起源于楚辞的刘勰是六朝的人。而在这两个时代,赋体的演变还没有终止,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在这时下结论是有片面性的。对于这些有争议的说法,这里不做详考,仅就传承关系比较明显的“骈赋”“律赋”“文体赋”做些考据。
① 骈赋骈文的音律流变。
以偶对为文的手法,其源起可以追溯到先秦文。那时期已可以见早期偶对的文字形式。如《道德经》中的“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论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学》的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早期的“偶”句形式。需要重视的是,后期成熟骈句的阅读节奏与这些早期“偶”句的节奏非常接近。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并且骈文骈赋乃至律赋中有关段“提引”、句“引发”的部分,如“是故、然则、若夫、而后、于是”等等词语,无疑皆是直借或鉴变于这些前秦文章。可以这样推断:赋,确实与先秦文的句式与阅读习惯有莫大干系。若说赋的比兴铺陈出自《诗》与《楚辞》的话,那其句式则与先秦文有大关系。
但要达到后世所公认意义上的“骈偶”,需要有相对规范的韵书做基础。因为没有韵书,实无法在一个统一的层面上规范音律。我国家的音韵体系大抵分为“上古音系,中古音系,近古音系”。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古音系”。反切注音法的出现是“中古音系”的发端,其代表为《切韵》。而反切注音虽在东汉末初见端倪,但真正“大行”是在六朝,成熟在隋朝。而在反切、四声出现之前的时期,则归为“上古音系”。那时因为缺少科学而准确的注音方法,四声未全,上古音系汉语的声调到底有几类,至今尚无定论。如《说文》《字林》之类,只是区别形体字意。也就是说,在六朝出现“反切注音法”与发现“平上去入”之前,是不可能在“声律”上做到“偶对”的,大不了只能按字意偶对。实事上,汉赋的偶对也确实是如此。
而后的,真正与文学创作挂钩与有关声韵规范的《声类》《韵集》《四声切韵》之类初级韵书的出现,才是点燃了“音律”对偶的火种。 “四声”被归纳,随后“八病”说的兴起,让整个六朝时代的文学为之沸腾,真正意义上的骈文骈赋便正式出场了。那时期的文人,几乎无人不写骈文或骈赋。但由于那时期的韵书多且杂乱,如《声韵》《四声韵林》《韵集》《文章音韵》《五音韵》《群玉典韵》《韵略》《音谱》《四声指归》《四声切韵》等等,竟不下10数种之多。这些韵书的具体内容到后面几乎全部失传,故要想将六朝骈文骈赋考证到具体的部分上去,是不现实的。加之六朝只是“音律”发展的萌芽阶段,故那时期的骈文与骈赋虽已具备平仄与韵律上的基本要求,但离完善与真正规范还差一步。由声律的规范,再到4,6句式的规范, 六朝奠定了骈文与骈赋的句式基础。
一直到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出现之后,很快终结了六朝“有韵并杂”的现象。《切韵》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既承六朝之先声,亦启千年之后调。随之其后的《唐韵》《广韵》及后的《集韵》与《平水韵》等等莫不是根据《切韵》而来。《切韵》的出现,开启了真正的“格律”时代。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关系,韵书越规范,音律上亦越规范。
② 律赋与骈赋的关系。
毫无疑问,律赋与骈赋有传承关系。律赋大抵出现在初唐,最早期的律赋已不可考,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是王勃的律赋作品《寒梧栖凤赋》,其题韵字是“孤清夜月”。通篇赋仅仅200多字。这样既限了韵,又篇幅短小,且属对工切的赋,对于初唐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王勃的这篇律赋作品,虽然在音律上比六朝骈赋大为规范,但其句式还是以“4,6”为主。另一些句子已见散文倾向(中唐后归纳为“漫句”)。
虽然律赋与骈赋有传承关系,但后代人论赋体划分时,皆无一例外地将律赋与骈赋分述别论。考其原因无非有三。其一是体例上,律赋有限韵的特点。其二是唐人对于骈赋的句式加以了开拓,并为句式的划分与使用找到了声律理论。其三是立意主旨上强调“为世所用”。所以说,无论是研究学者也好,还是初学者也罢,皆是将骈赋与律赋区分开来加以研究学习的。并且唐以后的骈赋与骈文,其声律与句式,非常明显地吸取了律赋的一些优点。其实是相互交叉影响的。
③ 文体赋的一些浅说
文体赋的发端是受唐“古文运动”的影响,这点几是公论。由于唐时韵书与音律学已经成熟,所以文体赋在需要使用骈偶的句法上要比散体赋规范些。而整体上来说,带有浓郁的先秦散章风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一些汉赋手法。比如设问作答,但是却比汉赋要灵活许多。所谓文无常式,所以若一定要将文体赋划一个大框框小框框出来的话,反到是一种“狭曲”了。
(0)

相关推荐

  •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

    [说明]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有"手迹本"和"印刷体本"两种.均由中华书局出版."手迹本"1977年11月第1版,1977 ...

  • 中国音韵学入门——读刘晓南《汉语音韵研究教程》笔记

    吴老师 醍醐讲学 2018-05-24 吴老师案:本文主要节录自刘晓南老师<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并加以组织.中国音韵学历来难懂,号为绝学,乃古汉语中最有难度的学科.我曾遍读诸家音韵学教程, ...

  • 《音韵常识(1): 音韵学的内容》

    <音韵常识(1): 音韵学的内容> 转载 2015-10-15 18:23:39 ​ 一.音韵学的内容 (1)什么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 ...

  • 声律

    声律 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一个小故事:一家请家教,老师好饮,女主人教下人斟酒时把酒瓶倾斜着倒,意思是告诉客人酒不多了,意其自已提出来不要再饮了,但是老师不识相,女主人在内面大声叫&qu ...

  • 中华辞赋,吾观以复

    永州  王万荣 辞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体裁,开篇具宏丽典雅之风格.宏如高山流水,丽赛大家闺秀,典同国宝熊猫,雅比琴棋书画.其源于诗经,兴于楚辞,盛于汉魏,延至当今.赋无定式,全凭自 ...

  • 凝樱子论赋系列【一】

    一.赋的体式及其划分 关于"骈文.骈赋.律赋.散体赋.文体赋"这些名词的一些具体解释,其实"百度"一下亦就大体知道了,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一一去看过,按" ...

  • 凝樱子论赋系列【三】

    骈赋.律赋句式的分类与举例说明(壮.紧.长.隔漫.提引等句式的详说) 骈赋,骈文,律赋的基本句式是四言与六言(简称4,6),及后衍生出来的如"三五七八九言句"等等,皆是4,6为基础 ...

  • 凝樱子论赋系列【四】

    辞.赋之别 辞亦指楚辞,说宽一些,也可包涵一些其他的韵文类.早期辞的特点是用"兮"来调和整句或上下句的语调,因为那会没有用平仄控制音调的说法,而"兮"这个音,可 ...

  • 赋之技法“起首”【摘自凝樱子《赋学微义》】

    "起首"对于一篇赋文来说至关重要.就技巧上而言,"起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篇实起法. 所谓实起法,即起笔开宗明义,这与下面要另外介绍的破题法不同.实起法多 ...

  • 凝樱子赋

    ​电梯直达1#  发表于 2021-4-21 22:09: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气磅礴,辞赋雄浑:中正清韶,诗词隽远.开显学而阐弘,著微义而广衍.晖丽万有,存技法之高深:照烛三才 ...

  • 儒商赋【凝樱子】

    儒商赋 夫民乏仁义不立,物无流通不昌.儒济于民,乃道乃德:物兴于市,为贾为商.文教若滋,当敷华于千载:生资若达,则周利于四方.是以物产丰而民即富,人文盛而国必强. 至若业曼百流,商分数类.尽物于私,其 ...

  • 骈文、骈赋、律赋、散文体赋各自的平仄特点【凝樱子】

    骈文.骈赋.律赋.散文体赋各自的平仄特点 平仄问题在骈文.骈赋.律赋.散文体赋中,若要研究的话,应分为两大类.其一是"脚句"类的平仄,其二是"句中"类的平仄.而 ...

  • 凝樱子赋【钟秀华】

    大气磅礴,辞赋雄浑:中正清韶,诗词隽远.开显学而阐弘,著微义而广衍.晖丽万有,存技法之高深:照烛三才,执教诲而煦暖.乃若绣腹新裁,玉笺锦翰.气慨衍自东坡,意趣承于子建.端雅刚劲,心声振羽而冲霄:炫丽瑰 ...

  • 百花赋(十八)◆【野蔷薇赋】(4)◎凝樱子

    一方花草,各具刚柔.植乎于人,娇态莫出于庭舍:生乎于野,清香广散于陵丘.受眷养之恩,势必作千娇以报:蒙乾坤之泽,又何羁一室之囚!纵然倾城,或恐失怜于朝夕:不妨横逸,更当恣意于春秋.名花得人寰之宠,野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