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粥《香桂枯荷》
香桂枯荷
最近几日的小城溧阳,大多是时常阴雨,偶尔乍晴。这时节,枫叶尚未绯红,百花几已开尽。小城虽小,但平日里还是会有三两场花会。
什么花?印象中秋天大概是桂花菊花尔等肆意妄为的季节,无奈岁月不等,一夜之间,桂花香消玉损,只留下满眼青绿,袅袅余香。
不知是年龄大了还是有意为之,今年的我对桂花情有独钟。外婆是个很有情调的人,追求着小资的同时过着“门前种花,门后种菜,田央头里向往的生活”。与门前的那棵玉兰声名在外不同的是,门后的那株香桂显得默默无闻。但她有属于自己的味道。
九月末,驱车前往外婆家,推开车门,那弥漫着甜腻粉脂般的浓香说是十里飘香也不为过。走进院子,满地金黄,那香气盛的让人不敢在花下驻足,但仍是不甘心的贪婪的吮吸着她的香味,只期盼这种香味在我的鼻腔里停留的久一些,再久一些。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白先生的这首桂词真是道尽对她的喜爱。
三国水浒西游,不说烂熟于心但也至少略懂一二。可唯独这石头记,不曾领略,总觉得那是一本女人书,男孩子看了像什么样子?
犹记得好几年前,去姐姐家吃饭,闲来无事走进书房,随手摘下一本最厚的,胡乱的翻了一翻,现在仍能清晰的记起那段“那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被老太太、凤姐、宝玉、黛玉等人带着,一起在园子的湖里坐船,黛玉因听宝玉说要拔掉湖里的残荷枯叶时,“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有了林妹妹这般诗典故,宝玉便改了口:“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当时却是不懂,但那首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却是印象深刻。
赶巧,秋日里和一好友约好一同去公园走走,即使三年未见但相视一笑却还是当初的味道。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知道彼此的含义。看到满池荷花都已枯萎,伪文青作祟,诗兴大发的来了一句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本想博得好友大加赞赏,谁曾想来了句“你读错了,不是残荷,是枯荷”。
我一愣,极力回想难道是自己记错了?嘴上虽不愿承认但我知道是我错了,李公子的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在表达自己对舅舅的相思感伤之情,也许我们都被石头记给误导了,但我转念又想,李公子为何当时不用“残荷”而要用“枯荷”呢?
我想,虽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者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却是全然不同的,“枯荷”符合自然时光的流逝,虽是写实,倒也平平淡淡,安详静谧,“残荷”则是多了些破败哀怜之感,我想黛玉正是因为这点联想到自己那漂泊不定的身世而改用“残荷”的吧。
盛开的莲花,人人都能欣赏到它的美,而想识得枯荷的韵,却不是那么简单,得是有缘人,有心人,有情人。
正如一朵花开,从绽放到凋零,似乎都是我们给它加上了赞美,但其本身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有什么惊奇的。花未全开月未圆。花一旦全开,便近凋谢,月一旦全圆,就将亏损,而未全开,未全圆,内心就有所期待。心里有所期待的时候,是最美好的。就像眼前的满池枯荷,无期待,无欢喜,无可亲,只余宁静。
香桂枯荷,看似寻常却大有味道,每一种事物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底蕴,我有幸融入其中,初见端倪。
妙哉,妙哉。
作者简介
陈白粥 讲究 矫情 伪文青 在校警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