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错花轿嫁对郎”‖文/刘建东
“上错花轿嫁对郎”
○
刘建东
杜鹃,我同事,一个娇小的女生,在重庆的山间小路里长大,从小就是个顽皮的“野”孩子,摸过鱼,抓过虾,父母担心过,老师头疼过。经常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我特喜欢听。
我缠着杜鹃,央求她再讲点故事给我听,我觉得像她这样“野”孩子的身上,从小经历的事特别有意思。杜鹃说:“好吧好吧,再给你讲讲我父母的爱情故事吧。”
“好呀,好呀,我最喜欢听这类故事了。”随后杜鹃便向我娓娓道来。
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相比于村里没上过学的那些人算是知识分子,也就高中毕业。毕业后呀,父亲便去当兵了,临近退伍的时候,领导便问父亲:“想不想留在成都工作?给你分房,分工作。”
“这不是很好吗?那后来为啥你爸爸没留在成都呢?”
是父亲的母亲,也就是奶奶没有同意,老一辈的思想总希望儿子可以留在自己身边。当时,奶奶对父亲说:“你要是不回来,我就死给你看。”父亲是个特孝顺的人,拗不过,只能回到村子里。杜鹃还说,当年父亲当兵的时候,喜欢上了部队里一个女兵,是父亲中意的姑娘。
“那你父亲回来,心里应该很难过吧。”
后来家里人就给父亲物色对象,也就是我妈,杜鹃的妈妈。杜鹃对我说,当时妈妈是不喜欢父亲的。
“既然不喜欢?那后来为啥在一起了呢?”
是外公外婆他们,看父亲人还不错,是他们看中了父亲,硬是让妈妈嫁给了父亲。听说妈妈当时喜欢的是那个青梅竹马的放牛娃。
“好吧,好吧,妈妈有心上人,爸爸也有心上人,最终走到一起,虽然是拉郎配,赶鸭子上架,但也挺神奇的。”我在一旁偷笑中。
“可不是嘛。”杜鹃接着说,妈妈出嫁那天,死活不肯嫁,跑到放牛娃的家里,躲他家里了,不肯出嫁。“是吗?你妈妈居然上演这出!”妈妈在家里排行最小,舅舅们特别疼爱她,就纷纷去劝她,语重心长的劝,可劝了也没用。后来外婆来了,说你今天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把她揪了出来,揪回家了。“是揪着她的耳朵,把她揪出来的吗?”我继续偷笑。
杜鹃对我说,当时,发生这种事,父亲照理说会非常生气的,理应是他去放牛娃家里要人,可是父亲并没有这样做。没想到父亲当时会这么宽容母亲的这出闹剧。“是因为你父亲心里有那个女兵吧,父亲也是对这桩婚事很无奈的。”后来父亲对杜鹃说,母亲是哭着嫁给他的。从那以后,妈妈就再也没回过娘家,在爸爸家里也是从来不干活,虽然母亲这样,父亲也没责备她,说,“她不想干活就不干好了。”
“是因为你外婆,掐灭了母亲心中的爱情之火,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也真难为她了。”
可是父辈们又不像现代人这样,一言不合就离婚,说离就离,他们那个年代崇尚的还是天长地久。“对呀,对呀,那时的人思想多单纯。那后来你父母咋样了?”
母亲虽然嫁给了父亲,但压根儿就没啥感情,两人分房而睡。杜鹃说,虽然母亲这样,可是父亲一直没有怪她,也没有再提女兵的事,也许父亲心里考虑的是婚姻背后的责任吧,什么活都抢着干,而母亲每天都不干活,就坐在家里。杜鹃还说,从没见过哪个男人像她父亲这般宽容,母亲若嫁给别人,不干活早被数落了。在杜鹃眼里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虽然母亲最初不喜欢父亲,但经过几年的相处,渐渐也觉得父亲人还不错。父亲在村里当书记,经常为一些事儿发愁。有一次父亲为一些事苦恼,在外面和同事喝了点闷酒,醉醺醺的回家了,母亲见到疲惫不堪的父亲,觉得这些年呐,他也挺辛苦的,挺不容易的。便打来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给父亲泡脚,为他解解乏。父亲也觉得此时的母亲无比的温柔。那一晚,他们就把该办的事给办了,后来便有了我哥,杜鹃的哥。
我对杜鹃说:“那一夜也许是上天成人之美呢。”
父母有了我哥之后,两人的感情也比以前融洽了些。之前母亲一直都待在家里,有了我哥之后,母亲心血来潮说想出去打工,挣些钱给哥哥买点小礼物。父亲得知母亲的想法,并没阻挠她。刚好当时二姨在广东那边一家工厂里做工,父亲和二姨商量,打理好一切后,便让母亲坐车去广东找二姨。临行前父亲给了母亲一千元钱,向母亲交代说:“你就当出去玩玩儿吧。”
工厂的生活确实枯燥乏味又辛苦,从小没干过活的母亲自然受不了,干了一周便嚷嚷着要回家。在广东“玩”了一圈,花了三百多块钱,回来前给家里打电话说,“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
自古红颜多薄命,杜鹃四岁时候,母亲染上重病,在家里躺了一年,回天无术,在杜鹃五岁的时候,便撒手人寰。
亲戚告诉杜鹃:“你母亲走了。”
“走了?没事,她还会回来的。”懵懂的杜鹃这样回答。
“不,是永远的走了,不会再回来了。”
“永远的走了?永远的走了,也会回来的。”杜鹃坚定的说。
后来杜鹃懂事了,才知道,永远走了,就是永远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再后来,杜鹃问父亲,“娶了妈妈,觉得遗憾吗?”当时杜鹃是想问父亲,没能和那个女兵在一起,有后悔过吗?
父亲说:“我唯一遗憾的就是没能让你妈妈多活几年。”
杜鹃对我说:“我一直觉得我父亲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没人有他这么宽容。如果母亲最初跟了那个放牛娃,一定会受很多苦,很多罪的,不会有跟了父亲这般幸福,虽然她当时还不乐意嫁给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