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省平 || 商洛印象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商洛印象》

作者|刘省平(陕西西安)

  最早知道商洛这个地方是在我小时候。那时,我爱看电视,经常在陕西台的天气预报上听到商洛这个地名,知道它是陕西的一个地市。但是商洛总是最后一个出现,我就问父亲,他说商洛地处陕南山区,那里很穷,没有咱们关中道好。这是我对商洛的最初印象。

  上了初中,我们语文课本上有贾平凹的几篇文章,他是商洛人,他文章里写的大都是他们家乡的事情。从贾平凹的文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商洛的情况,知道那里虽穷,但是有山有水,环境优美,还出很多农特产。对于我这个从小在关中道长大的孩子来说,大山对我有着很大的新鲜感和诱惑力。所以,我很想有机会能去商洛的山中看一看。

  及至上高中,我才有机会见到大山,但不是商洛的山,而是眉县汤峪的山。那年暑假,我一个人第一次出远门,跑到眉县汤峪口去看我的一位在那里工作的同学。他叫张栓锁,是我们绛帐镇人,初中毕业后上了眉县横渠镇的一个技校,学了烹饪,然后在汤峪镇一个酒楼当了厨师。我那时还在上学,身上没有多少零花钱,多亏同学热情招待,管了我几天食宿,还带我到汤峪口泡了一回温泉,到附近山头上转了一圈,让我终于亲睹了一回大山的风采。第一次登山,我兴奋极了,站在一个小山头上极目眺望,只见这山一个套一个,一个连一个,根本望不到尽头。我想去大山深处探幽,但同学要上班,没时间陪我,我也不敢只身进山,只好就此作罢;但感觉很不尽兴,希望有机会能去商洛大山里走一遭。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从西府农村走进了省城西安,在这里工作,从此成了半个城里人。我一直酷爱文学,早期特别喜欢读贾平凹的书,他笔下的商洛山一直牵系着我的心。后来,我还看到方英文、孙见喜、刘少鸿、鱼在洋等商洛籍作家写商洛山区的文章,就更加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向往。

  2006年的春天,我当时在小寨一家商业地产公司上班。西安东郊有一家林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不知从哪里得到我的电话,多次打电话并发邮件给我,邀请我加盟他们公司。我被这位经理的真诚所感动,便去了这家公司工作。

  这家林业公司是做橡树产业的。刚进公司的时候,我极力表现,手脚勤快,很快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有一次,一个姓刘的副总让我去商洛市工商局送一份材料,我当即就收拾东西,搭车过去了。

  当大巴车开进秦岭的那一刻,我就兴奋得不行,坐在车窗边目不转眼睛地欣赏大山里的风景。那时,正好是4月份,秦岭山基本上泛绿了,尽管空气还有些清冷,但我的心却很是热火。山路曲折盘旋,大巴车不停地颠簸,车上很多人昏昏欲睡,唯独我睁大了一双眼睛贪婪地看着山景。一路上,随着大巴车的移动,我的眼里除了山还是山,但是山和山的形状、高低和色彩总是有所不同,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化。遇到转弯紧急、坡度很大或者临近深沟的时候,我不免有些害怕,担心车翻到沟里去。

  几个小时候后,终于走到了一个较为平阔的地面,一座城市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问旁边乘客,说是马上就到市区了。很快,大巴车走到了一个河边,我又问旁边的人,说是丹江。哦,这就是丹江啊!我将头探出车窗,只见河面并不很宽,水流也不大,还没有我们家乡的渭河宽阔,怎么就叫江呢?车过了一座水泥桥,很快就进入市区。我不停地朝两边张望,想看看这座城市的风貌。这毕竟是一个地级市,马路没有西安的宽,高楼大厦也很少。但这的确就是商洛市了。

  因为是初来乍到,对路况不熟悉,出了客运站,我就打了一辆出租车,没几分钟就到了工商局,才花了4元钱。在出租车上,我向司机打听商洛市的情况。司机热情地告诉我,商洛市以前叫商县,现在叫商州,东西长、南北短,面积不大,坐出租车十几分钟就转完了。我到市工商局后,几分钟就办完了业务。那时已经到了下午一两点了,我就近找了一家饭馆,胡乱吃了一碗面,为了赶天黑回去交差,没敢再逗留,匆匆忙忙搭车回西安了。这次到商洛,来去匆匆,没时间好好遛达,我心里颇有些遗憾。

  一个月之后,黄总把叫我到他办公室,说让我策划一个活动,提高一下公司在商洛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黄总是商洛人,以前当过教师,公司的橡树林基地在商洛山中,让我策划这个活动是为了下一步争取到更多橡树林地。于是,我策划了一个公益活动,就是在“六·一”儿童节来临前给商洛贫困山区的小学捐赠图书、教具和公司生产的保健品等物资。

  我们公司在商洛还有一个分公司,那里的几个同事在当地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记得有一次,我还跟着刘副总到丹凤县去考察,见识到了那里的秀美山川,也第一次见到了舒婷诗中写到的美丽的橡树。但是,在丹凤,我们只是沿着国道走了十几里路,在路边拍了几张照片,摘了几片橡树叶子而已,并没有逗留多长时间。我给司机说,贾平凹的家乡在棣花镇,我很想去看看。司机说,棣花还远着呢,以后我们会经常到商洛来,机会多的是,这次就不去了,黄总这两天在商洛市开会呢,我们还要赶回去和他会面呢。

  回到商洛市后,我们在一个酒店见到了黄总,他请我们几个人吃了一顿商洛特色饭菜,还给我们津津乐道这些饭菜的来历和做法。由于时间太长,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所吃饭菜的名称,只觉得很可口、有特色,和西安口味大有不同。

  经过商洛分公司几个员工的考察,最后确定的捐赠对象是商州区五所小学和商南县两所小学。由于商州地面大,这几所学校又太分散,我们把捐赠点集中在了一个地方——牧户关秦茂村小学,时间是5月30日。

  我和会务组人员前一天就拉着捐赠物资赶到了秦茂村。我们先到秦茂村小学,把所有捐赠物资卸下来,然后和学校领导沟通了一下捐赠仪式的流程和细节。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很热情,对我们非常客气。

  当晚,我们被安排在学校附近一个农户家。这户人家,临近河道,住的是大瓦房,房内是土脚地,非常干净整洁。家里老人都在,儿子在西安打工,儿媳在家里操持家务,孙子们在外地上学,因此显得很清静。晚上,主人为我们安排了一顿家常便饭,虽不丰盛,但很可口。我们要给主人付钱,人家死活不要,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朴实和厚道。吃罢饭,我在门外的路上散步,山村的夜晚很黑很静,只听见路边河道里的水哗哗流动。山里的夜风冷森,我在河边站了没几分钟,经不住寒冷,回房子歇息去了。晚上,我睡得很踏实,一夜无梦。

  翌日清晨,我和同事刚起床,就听见主人喊我们吃饭。饭菜依然很可口,主妇还端上了一盘粽子,说是昨晚上才包的。这种粽子与我以往吃的粽子不同:外皮是荷叶,扎着红线绳;外表是一个比手掌还要大的长方形,像一块小砖头;里面裹的是糯米,还加了蜜枣、花生仁和红豆等食材。看到这个粽子,我很好奇,就说:“你们商洛的粽子咋跟我们关中道的粽子不一样啊,不但形状不同,个头大,而且内容也多……”主妇说:“十里不同俗嘛,你们关中距离我们要几百里路呢,肯定在饮食习惯和方式等方面有很多不同,商洛地方你没见过的东西还多着哩,哈哈……”。

  早餐吃完,我们告别了主人,去了秦茂村小学。很多学生穿着白衬衣,戴着红领巾,列成一个方队,站在学校门口。学生们有些手里拿着小号,有些抬着大鼓,有些拿着鼓槌,看起来很有精气神。校长站在学生面前讲话,看见我们公司几个人来了,立即给学生介绍,让他们今天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我和几个同事走进校园,与几个老师一起布置活动现场:安桌子、放凳子、挂条幅、搬书……

  大概一个小时之后,黄总开着一辆小车在前面开道,后面还跟了几辆小车,徐徐进入村口。于是,学校师生全体出动了。女学生们分两列站在学校门前的水泥大路上,手里摇动着塑料花,嘴里大声喊着口号:“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男学生们则形成一个纵队,踏着整齐的步伐,打着彩旗、吹着小号、敲着鼓,上前迎接前来捐赠的车队。

  车队在学校门口停下了。下来的有公司的几个领导,还有七八个人,据说是商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秦茂村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还有秦茂村等几个受捐赠学校的校长都上前与各位领导分别握手。然后,大家进了校园。

  中午十二点多,捐赠仪式结束了。秦茂村书记在附近的一个农家乐为我们举办了答谢宴,现场气氛很热烈。饭菜是当地特色,大部分我以前都没见过,也没吃过,非常可口。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当地人自家酿制的苞谷酒:酒盛在一个玻璃器皿里,色泽金黄清亮,往酒杯里倒时,还扯着细细的丝线,光滑如绸缎,看起来很诱人;喝起来香醇绵柔,不呛喉,也不上头。我平时不善饮酒,以前在贾平凹等商洛作家的文章中看到过苞谷酒,对这种酒本身就有一种好奇感,那天亲眼见到,就忍不住多贪了几杯。

  吃完饭,大家散伙了。我坐着黄总的小车回西安。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啥事都没有,一路上还透过车窗看外面的风景;可是等车快出秦岭时,我的脑子便有些晕了,感觉自己的双脚仿佛踩了一团云朵,身体在天空里飘荡了起来……

  从那以后,我再没去过商洛,但我时常会想起在商洛的那段日子。

  原载《商洛文化》

  

作者简介

  刘省平,生于1979年,陕西扶风人,现居西安。营销策划人、作家。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00年公开发表作品,相继在《中国文学》《中国农资》《西部文学》《黄河文学》《华夏散文》《秦岭印象》《中国散文家》等数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50万字文学作品;作品入选《中华散文精粹》《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当代文学作品精选》《陕西青年散文选》《宝鸡文学六十年》多部文集。曾策划主编《西府散文选》《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出版散文集《梦回乡关》,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驶向春天的火车》、诗集《我是一棵冬天的树》, 近日长篇系列随笔《西行漫笔》在《旅游商报》连载中。

关于评奖

  2016年11月份开始,〈嘉年华时光〉联合“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陕西中烟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一人一城一故事”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读者参与和网络微信投票,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里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奖励价值128元的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两条(每条260元)、胡锋先生书法作品一幅。

  二等奖两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两提、陕西中烟价值260元延安(红韵)一条。

  三等奖三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礼盒两个(每个价值60元)。

  优秀奖若干名,奖励陕西中烟价值60元延安(红韵)礼盒一个。

  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将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嘉年华时光〉平台实行赞赏即稿酬。即所有入选的各类原创稿件发表时全部打开“赞赏”功能,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