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健:重庆轿夫报路行话,言子
重庆轿夫报路行话,言子
作者: 杨耀健
旧社会重庆机动车稀少,一般市民出行,习惯让老幼妇孺坐滑竿代步。所谓滑竿,就是用两支竹杆绑起一张竹椅或藤椅,讲究一点的设有风雨篷,乘客可躺可卧。抬滑杆需要轿夫两名,一前一后,后者被滑竿遮挡了视线,最易犯险,自己摔伤不要紧,摔伤客人赔不起。
所以,全靠前面的伙伴报路准确及时,以便踩稳脚步,相互配合。在长年累月的劳动中,没有多少文化的轿夫们创造了许多朴实而押韵的行话,前呼后应,诙谐风趣,以缓解疲劳。笔者搜集了数则,以供谈资。
遇有爬坡上坎,前面轿夫就会报道:“抬头望。”后面轿夫就会应:“搂起上。”改为下行,前报“阴阳坡”,后应“慢慢梭”;遇有小桥,前报“独木一根”,后应“下细小心”;遇有乱石路,前报“满天星”,后应“踩坪坪”;遇有水池水坑,前报“天上明晃晃”,后应“地下水凼凼”;遇有下陷之处,前报“左边有道岩”,后应“我不跟到来”。
行路途中,必然会遇见其他行人,轿夫的应答很有针对性。如果迎面人多,前面轿夫就会报道:“天上许多云。”后面轿夫就会应:“地下闹沉沉。”遇有官员,前报“包公到来”,后应“路边一抬”;遇有军队,前报“撞到有硬火”,后应“闪避靠你我”;遇有妇女,前报“眼前一支花”,后应“那是你的妈”。
行路途中,也必然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轿夫的应答也随时变化。如果路边有狗,前面轿夫就会报路道:“前头有喇叭。”后面轿夫就会应:“不要张事它。”路旁有牛,前报“牛马不说话”,后应“赶紧让一下”;路面有粪便,前报“点心一盘”,后应“你吃我给钱”;乘客提出要解手,前报“歇令行”,后应“要进林”。
天气如何,对体力劳动大有影响,所以也在行话内容中。例如将有雷阵雨,前面轿夫就会报道:“雷公唱歌。”后面轿夫就会应:“前面有窝。”意思是要找地方躲雨。已经下雨,前报“脑壳上头掉线子”,后应“屁股后面打点子”;路面积水,前报“点子花”,后应“不踩它”;雨过天晴,前报“头顶一根虹(读作杠)”,后应“脚底明晃晃”。
其它杂七杂八的还有:
天上鹞鹰飞,地下一大堆。狭石板,侧边点。屋檐脚哈,压不着哟。狮子拐,两边甩。挂牌路,踩平处。单条子,横踩起。前来大步,后来满踩。天上月,地下缺。前面大肚岩,后来端起抬。陡上又加陡,越来越好走。爬坡懒洋洋,上去好歇凉。左边立木站一排,一根一根数起来。幺二拐的王三槐,两边捏的拿拢来。前来一尺八,走路一步咔。左边一堵墙,右边人商量。单田一根线,踩稳不断欠。天上枝枝挂,底脚埋一下。桥脚两空,要踩逢中。抬头望,要赶上。右边有朵云,左边有个人。前面独木桥,滑竿莫要摇……
重庆轿夫报路行话属于劳动号子,它是与劳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内容根据各种状况随意发挥。它的词汇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
重庆轿夫报路行话,体现出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轿夫们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
载2006年12月3日《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