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辑 || 王红霞:军校情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题图来自网络)
《军校情》
文|王红霞
1979年,河北、山东100名只有15、16岁的初中应届毕业生考入了北京总后军医学校护训队,其中79名女生,21名男生。
我也是那时从老家河北平泉县考入总后军医学校护训队的。
第一年在母校本部北京太平路13号总部学习医学理论基础知识;第二年在分校北京海淀区黑山扈原法国教堂遗址学习临床技能;第三年所有的同学们分布在在京内外医院实习,我到了西安四医大。
那时的我们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考80分都觉得丢人,每个军校学生都尽可能多的掌握准确的医学知识,反复练习临床技能,学员之间互相打针、抽血、输液、扎针灸……为的是在以后患者身上少失误……
毕业后分配到全军各医院、门诊部及边疆哨所,绝大多数同学在部队医疗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我被分在北京某部工作,直到2013年退休。
我当年的所有同学,都为部队的医疗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又逢八一建军节,往事历历在目,谨以此文怀念曾经34年的军旅生活!《军校情》,主要是对军校生活的回忆......
十六进京城,携笔亦从戎。
二一毛小伙,七九花姣容。
入学初三月,天天操练声。
流汗加流泪,百姓渐变兵!
领导如父母,操心吃喝行。
叮嘱再叮嘱,过路要看灯。
思想工作细,大事和小情。
医学理论难,啥啥搞不懂。
教员耐心讲,学员仔细听。
强记加理解,考试自轻松。
夯实基础课,上山续修行。
圣母院内住,书声代钟声。
一百赤子心,玛丽也感动。
临床需实践,互相来装病。
扎针加抽血,有人直叫疼。
人手书一本,树林最安静。
六队小屁孩,多数不谙情。
懵懂瞧五队,友爱分不清。
不清不要紧,还要问分明。
此人是哪个,名字叫树生!
山上条件窘,喝水卡车送。
满山寻石头,小路修畅通。
帮厨饺子漏,站岗怕怪声。
酸枣酸掉牙,杨梅不敢碰。
春天花烂漫,夏天蚊子盯。
秋叶色如花,冬雪景似琼。
学成要出山,兵分三路行。
北京三零一,西安和重庆。
带教言身传,技不练不精。
异地实习苦,不能丢校名。
嘴脚手均勤,病人称赞声。
三查和七对,没有小事情。
历练八个月,集体汇京城。
各部需人手,分配方案定。
京内七十五,二五赴边城。
首都和边疆,卫生添新兵。
无论身何处,不忘母校情。
经验渐积累,各个成精英。
无私又无畏,傲骨铮铮铮。
三十四载过,成家儿女生。
酸甜苦辣咸,也在情理中。
不惑早已过,已到知天命。
如能再发热,也应悠着用。
目标要转移,家庭最为重。
善待他和己,快乐后半生!
王红霞,1963年生,满族,河北平泉人,1979年入伍,在原总参某部医疗卫生机构服役34年,现已退休,居于北京。
喜欢阅读,常用笔和相机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所见所闻,是一个爱生活爱思考爱较真儿的小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