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云:徜徉在弹子石的前世今生

徜徉在弹子石的前世今生

作者:随云

初夏的重庆,淡淡的风,淡淡的云。行走在长江之南的弹子石老街,更有一种时光素简、岁月暗香的情愫在心中流淌。

老街的“百岁坊”前,不时飘来悠扬婉转的胡琴声,似乎在向人们倾诉弹子石的今古传奇、千年沧桑。

民间传说的弹子石其实叫“诞子石”。远古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望夫心切,天天立于江边的石礁眺望和呼唤,久而久之便与石头融为一体,化为屹立南滨的呼归石。大禹治水功成回家,却见涂女石化,悲痛欲绝,仰天大哭。哭声撼天动地,石头应声而开,并蹦出一个男婴来,这男婴便是禹的儿子启。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的君王。此后,这个地方便被人们称作诞子石。岁月沧桑,几经衍变,诞子石不知不觉又讹传为今日之弹子石了。

但史实所载却是:滨江南岸,原有三尊柱石,支撑着一圆形巨石,因其形似"弹子"(即弹丸),故而得名“弹子石”。后来,石头遭雷击爆毁,石虽不存,名却长留至今。

两个不同版本的“弹子石”,我当然情是钟第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和人间烟火的版本了。

修旧如旧的弹子石老街,是一处集历史与现代,融合东西方建筑艺术,充分展现重庆风土人情及地貌特色的网红打卡之地。优哉游哉,徘徊于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总有一种穿越时空,心旷神怡的感觉。伏在临江的廊台上,看大江东去,任清风拂面,一直在找寻化为石头的“涂山氏”。

虽然我也知道,为疏通长江航道,“呼归石”早已于2008年被炸并淹没于江中。但我更相信,“禹王治水”和“涂氏呼归”的故事无论如何也不会随江东逝,无论如何也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恍惚之间,我看见“粉身碎骨”的呼归石复活了,涂山氏又屹立江中眺望,耳畔已然响起高亢激越的川江号子来……

史载,弹子石在乾隆年间就是重庆远近闻名的水码头了,与毗邻的黄葛渡、海棠溪、龙门浩、玄坛庙并称南岸“五渡口”。1891年3月,重庆开埠后,列强蜂拥而至,弹子石、海棠溪、王家沱沿江一带便成为重庆最早的洋人街。

沿着80米高差的梯步,我们蜿蜒而行。沉默的海关石,寂寥的法国水师兵营,回荡着耶稣福音的一德教堂以及王家大院、孙家花园、青阳公馆和众多的洋行,无一不记录和见证着这里的盛衰兴废、巨变沧桑。我们依次游览了百岁坊、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或故事。

走累了,一行人便在杜莎夫人蜡像馆旁边的露台上小憩。要来几杯清茶,有的坐在那里看飘来飘去的过江索道,看长江大桥上来来往往的不息车流,看上上下下的红男绿女。有的窃窃私语,谈时政、说新闻、拉家常。我则在慵懒的阳光下打盹儿,一头栽进那悠长的时光隧道,细细吟嚼和体味弹子石的前世今生……

(文中图片阿丁摄)

作者简介:随云,本名徐朝贵,曾经的老三届学生。喜文学诗词,擅写游记散文。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是其为人宗旨。现为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市知青诗社社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