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这些人,由生到死只做一件事
在日本,有很多匠人们「一生只做一件事」,哪怕是鲜为人知的事,他们也在用心专注地演绎自己的生活。
有些传统技艺会在工匠们的代代传承下延续着,也有的手工技艺已经慢慢被机器生产所取代,日本有些工匠们仍然在坚持着一些很少人去坚持的事情。
今天禾希有物想跟大家聊一聊来自日本的几个匠人,他们倾尽一生,做着一些可能很少人听说过的事情。
01. 指物师:木村正
我们平常接触的家具或者工艺品,一般都需要铁钉或者螺丝这些金属配件来固定住,但是有一种不使用一根钉子,仅靠木材的榫头就能接合制作而成,在日本被叫做「指物」。
什么是「榫头」呢?其实就是器物两边利用凹凸相接法的凸出的部分,看张动图了解一下~
而制作「指物」的人,就是「指物师」。
木村正就是来自日本的一名指物师,他从18岁到东京后就慢慢进入这个行业。他制作过衣橱、屏风、镜台等各种作品,用的原材料都是最高级的桑木。
木村正
木材的种类特别多,但是以桑木为原料的作品,不管是外观还是质感都是不一样的,桑木更加强韧而且时间久了颜色还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木村正认为的「指物」的魅力。
御藏岛产的桑木
成为指物师,最先要学会的是制作道具。有很多人跟木村正说过想当指物师,但基本上都中途放弃了——因为要花十来年时间学做道具,他们觉得「对未来很不安」,很多人坚持了两三年就退出了,木村正也说「很难找到后继者」。
木村正曾经在家具厂工作过3年,那时会做类似于衣橱之类比较大件的东西。后来到了东京做更多的是小件物品,但是小件物品的工具需要自己制作,需要花的时间也更多,一个作品就需要一个月左右了。
其实一直在做同一件事,对很多人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木村正说「现在这个时代,反正都有别的选择,大家也就不喜欢忍耐了。」
但是他却不一样,坚持做指物师已经62个年头了。今年80岁的他说「只要身体没有问题,又有客人来的话,应该就会一直做下去吧。」
工房摆放着木村正最喜欢的作品
02. 扇绘师:宫崎友禅斋
把一幅画穿在身上,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提到日本服装,我们可能都会想到华丽的和服,跟和服同样受人喜爱的是一种染色法——「友禅染」,因为这种技法诞生在京都,也有人称为「京友禅」。
「友禅染」就是用淀粉糊来遮盖布料,染布的时候分层上色的技法,它是以创始人宫崎友禅斋的名字命名的。
宫崎友禅斋是江户时代京都的一个扇绘师,也就是给扇子绘画的人。他发挥了画扇子时的技巧,用古风图案为主,在白布上画一些花、鸟、风、月或者人物之类的图纹,然后染制、漂洗做成和服。
用于和服染底的刷子
在之前,和服的制作主要以绞染、刺绣工艺为主,看起来美是挺美的,但就是很「厚重」,没办法把女性的娇美婉约体现出来。
电影《艺伎回忆录》剧照
而宫崎友禅斋从设计、剪裁、编织,到印刷、染色、漂洗,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手工制作,染出来的和服既有着绚烂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看起来也很轻盈飘逸,日本很多女性都特别喜欢。
别看和服看起来就是几层薄薄的布料,但制作每一件都需要花费数年心血,其中也蕴含了友禅染工艺者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直到现在,人们也会使用型染或数码印刷,做出跟「友禅染」类似的技法花样,而这样的技艺几百年来还是流传着。
宫崎友禅斋一直坚持所有工序手工制作,几十年如一日。他画出来的线条简练雅致,整件和服看起来端庄大方,让日本女性「把画穿在身上」。
03. 银师:二代上川宗照
在现在的先进时代,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机器生产为主,但是日本的银师二代上川宗照年过七旬却依然坚持每天手工制作银器。
二代上川宗照
「银师」,其实就是将一片银板变为光泽耀眼、造型精美的银器的人。
在二代上川宗照看来,当银师最难的是设计构思。毕竟模仿已经存在的东西没什么意思,只有做出世界上还没有的银器,才是真的有挑战。
不仅仅是设计构思,还有把银板软化、切割到适当大小、敲打出形状等等步骤都十分繁琐。比如用木槌击打出基本形状后,要让被锤击的地方冷却硬化,再把材料软化,反反复复十多次,这个过程叫做「烧钝」。
上川宗照制作的十字架
二代上川宗照的作品从小小的蝴蝶饰品到精致的酒杯,都体现出他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他说过「专心地钻研到能够自己做出成品,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
从二代上川宗照三四岁的时候就看着父亲在打银器了,毕业后也自然而然跟随父亲做着一样的事情,也许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从事别的工作」。
银器制作时使用的器械
二代上川宗照一直秉持着「制作符合时代的作品」的态度,从设计到打磨、抛光等步骤都很用心,在坚持手工制作的同时,他也赋予银器日本的文化底蕴。
「我不是天才,只是个职人。」这是二代上川宗照对自己的认知,事实上,他的匠人精神一直深深感染着很多人。
银器制作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样本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匠人精神」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是永垂不朽的。无论什么行业,「传承」都是一件很难的事。也许这些技艺已经慢慢淡出大众的视野,但他们仍然在坚持「纯粹」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