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林毓秀老师《中秋月赋》祝大家团圆幸福
中 秋 月 赋
作者:林毓秀
时维八月,序属仲秋。蒸炎渐涣,凛气方遒。衣飘飘金风送爽,云淡淡丹桂飘幽。劲草萧瑟以承露,黄花窈窕而含羞。太虚廖廓,蝉眠瘦劲之高树;秋水澄清,雁憩凄寒之汀州。月悬青汉,华朗神州。携樽酒以赏月,登高楼而驰眸。饮吴刚以玉髓,邀嫦娥以广袖。逢良辰而起兴,赋明月以寄愁。
思云汉之渺远,望玉盘之苍茫。悬千秋之冰魄,洒万里之清光。感月华之无尽,叹人世之离伤:樽酒酹江月,苏东坡赤壁伤古;客窗悲羁途,李太白月夜怀乡。月落姑苏,襄阳才子愁对江枫渔火;笛鸣霜夜,塞外征人泪洒异国他邦。南浦素娥,长送征篷远影;霸陵瑶月,惯听骊歌离肠。斜依危栏,盼归人月明帆渺;伫立中夜,念梓里云重露凉。数缕清辉,融几多游子断梗之恨?一轮玉镜,照几许伊人无眠之窗?春江秋夜,惊见他乡之圆月;晓风残月,遥思故土之垂杨。问游子兮,天涯望断几处?怀佳人兮,绿水驰流何方?
念千古兮蟾轮依旧,看今宵兮皓发如霜。悟浮生之虚幻,知人世之沧桑。圆缺有常,见明月勿悲离恨;盛衰有数,逢秋风莫叹冯唐。视荣华以粪土,寄逸兴于松篁。陋室调琴,幸清风明月之无价;茅堂听雨,有荷叶梧桐之清商。东篱把酒,闲赏素秋之野菊;西畔行吟,漫听春草之池塘。会胜境深情以眷恋,携嘉宾恣意而徜徉。慕兰亭流觞以会友,效王勃登阁而赋章。眼空红尘,百年足以行乐;心绕杂虑,千岁无非孤伤。付离恨于明月,托形骸与秋风,吾将起舞以腾翔!
林毓秀重撰于己亥中秋
借林毓秀老师《中秋月赋》
祝大家团圆幸福
今日团圆之际,偶得林毓秀师重撰《中秋月赋》,细品其中深意,仅略领一二。小编不才,现借林老师之作与大家共享,从另一角度,感怀中秋。愿大家节日快乐,全家福安,一生长乐。
我国的中秋节来历
1、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我国固定的传统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2、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八月十五日,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传说和习俗
一、中秋节的传说:
1、嫦娥奔月。有了嫦娥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夫君后羿,以及后羿射日。有点死脑筋的后羿,太阳都能射下来,老婆却没能看住,被不屑之恶徒给逼到了月亮上,从此过上了两地分居、永无相聚的非人道日子。于是,月饼便成了寂寞嫦娥与夫君后羿彼此思念,梦想团圆,寄情喻意的物品,当然还少不了白兔和桂花树,民间也就有了中秋节的时候做月饼,吃月饼来怀念他们的习惯。
2、战士凯旋。唐太宗李世民为讨伐北方的突厥,大举进攻数次,终于于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们也终得和家人、故土团聚。举国欢庆之机,有个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进贡上一种带陷的面饼。其装饰华丽,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传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吃月饼、庆中秋的喜庆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
1、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此外,因地而异,民间还有拜月、中秋宴俗、中秋博饼、月光马儿、兔儿爷、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3、中秋节习俗相传至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自古月是故乡明,祝愿大家团圆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