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推崇的“天人合一”究竟是什么

古人推崇的“天人合一”究竟是什么

小王子的故事
2021.8.21.22:25
天人合一在古人心中是修行的最高境界。这里所谓的“天”,指的就是上天,后来发展为天理,即是“道”。天人合一,就是全身心归入大道,与道融为一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那么,天人合一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古人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世间万物都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中国的古人看来,“天”代表“道”、“真理”、“法则”,万物芸芸,各含道性,“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
虽说古人大多推崇天人合一的境界,但诸子百家对这个境界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这里举最有代表性的道家和儒家为例。

道家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在庄子看来,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们修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儒家
在道家的基础上,儒家真正将这一说法发扬光大。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这一说法。他的主张是做人要顺应天道,否则会受到天谴。根据这一说法,后来慢慢发展出了程朱理学。

心学
提到天人合一,不得不提到王阳明的心学。虽然王阳明也是儒家的分支,但是他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却颠覆了传统儒家的理念。
王阳明曾经说过: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在王阳明看来,什么是道,我心就是道,什么是天理,我心就是天理。所以王阳明认为,一个人如果真正的能达到致良知的一个境界,他能扩充我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自然又能达到天人合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