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玉(商)
惟德悦享 第713期
商
(音勒)以青玉制,有白色沁,圆筒形,两端粗细不等。器表饰龙纹,其龙纹特点是“臣”字眼,并饰有重环纹、鳞纹等。
商
(音勒)玉料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斑,筒状,牛形,一端较细,为牛首,另一端较粗,雕牛尾,四肢收于腹下。其横截面近于方形,两端间有一通孔,孔壁有螺旋纹。商代玉石器中有一定数量以牛为题材的作品,多为牛头形,整身的立体造型较少。这件作品较好地表现了牛的全形,艺术手法简练,外表可分解为上、下、左、右四个面,方圆兼顾。中孔较粗,可穿绳接连其它器物。
环因受沁蚀成鸡骨白色,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两面各饰相同的弦纹3圈,近孔处有一圈环形凸脊。
韘有黄褐色沁,圆筒形,上口斜,下口平。正面凸雕饕餮纹,鼻两侧各有一穿孔,背面近下口处有一凹槽。
环玉质较杂,大体为白色。圆片状,肉、好等径。外沿有三个顺时针方向且等距的蝉形出廓雕。此环造型朴拙,刀法简练,俗称璇玑式环。
玉为青色,通体红色沁。器呈片状,两面稍凸。主要采用双勾阴线技法雕琢,两面纹饰相同。此玉鸟头顶高冠,额下有五个出戟,勾嘴,双目“臣”字形。冠的两侧各阴刻一铭文,似为:“牧”、“侯”两字。
青绿色玉,局部有白色沁。大致呈片状,正面凸鼓,背面稍内凹。玉人首主要采用阴刻等方法雕琢。“臣”字形双目,阔鼻,大嘴,头发用纵向细阴线装饰。虽刀法简洁,但五官非常清晰。两眼中间有一通孔,可供穿系或他用。
青绿色玉,局部有紫色斑,器体较薄,透明度较低。通体光素无纹。圆形中间为一大孔,两面孔边沿处各起一圈环形凸唇。
青玉质,器身有朱砂痕。器身上端以双阴线雕琢一卷尾龙,卷尾处有一钻孔。龙椭圆眼,蘑菇角,卷鼻,二爪,背上饰卷云形纹。器身中部有一半月形凹槽,下端收为尖刃状。
玉已受沁为灰色。靠近底端有一孔。整器呈扁平片状,肩部不甚规整。矛中间起脊,两侧均有刃,刃部锋利。
原可能为青玉质,后受沁,呈淡鸡骨白色。器中间起脊,脊两侧至边缘磨出弧形,尖部磨刃尖。底部中间有一插柱,用于连接箭杆,但没有使用痕迹,应为石簇的礼器化,为礼仪兵器。
青玉质,玉中有黑斑,已受沁为褐绿色。整器为鱼形,半弧形,鱼眼阴刻,鱼嘴以对钻小孔表示,上唇上翘。鱼头与身以一弧线分界,鱼身上用斜阴线刻出鳞纹,尾部呈刃状,类似刻刀。
青玉质,已受沁为黄褐色。玉戚中穿大圆孔,刃部为七个连弧。两侧各有两组凸齿。兽面纹“臣”字眼,卷云形长眉,卷耳,两眼之间有一方菱形。两面纹饰相同。
青玉质,表面有白色水沁。器身雕琢龙凤纹,柄端为一凤鸟,大勾喙,椭圆眼。戈身上端浮雕一龙首纹,以双阴起阳线雕琢出龙之“臣”字眼,蘑菇形角,大耳。戈身中间起脊,两面斜磨出刃,收尖。
白玉质,玉料外围有大片糖色,外缘已部分鸡骨白化,并有黄褐色沁斑。器身呈扁平圆形,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中间有孔。璧外出三牙,呈旋转状,每牙上有四齿。
青玉质,已受沁为鸡骨白,玉戈表面还残留有织物包裹的痕迹。戈上端阴刻一条直线,并有一孔,刃部锋利,戈身柄部有榫,嵌入铜柄内。铜柄锈,有大小各一孔。柄身嵌绿松石片,围绕构成龙纹,龙眼凸出,身体卷曲,两爪。
碧玉质,玉中有黑点,表面有灰褐色沁。器形呈男性生殖器状。可能是上古时期作为生殖崇拜的一种象征物。
青玉质,玉中有黑点。整器为一鸟形,圆眼,勾喙,身上以双阴起阳线的手法雕琢鸟羽纹,皮褶纹。鸟头上戴一高冠,三节,两侧出脊,鸟腿下方有两个尖榫,应是插嵌于某物上,做器物之柄。
青玉质,表面有白色水沁。器横截面略呈三角形,高浮雕一人首形象。人梭形眼,出梢,粗眉,大嘴,厚唇,大耳,长颈,头戴冠,冠上饰以阴刻线纹。
整器已受沁为鸡骨白色,看不出原来的玉色。玉虎为扁身片状,呈匍匐状,四爪前伸,动感十足。“曰”字形眼,卷耳。口及尾部均钻一孔,孔为两面对钻,可系挂。
器为白玉质,但已沁为黄褐色。扁薄片状的造型将一只扭头卷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虎张口,用连续钻孔的工艺制成口中的利齿。椭圆形眼,蘑菇状角。胸前凸起一环形小穿,可供系挂。尾一侧琢出一小尖刀,刀刃部两面磨薄,使之兼具一定的实用功能。这件玉刻刀虽然外形似虎,但由于头上有蘑菇状角,所以也有人认为是龙与虎的结合体。
玉兽首饰件 商 清宫旧藏
长4.5厘米 宽2.6厘米 厚1.5厘米
此饰件呈梯形,上部凸雕兽首,大耳,环眼,嘴部向内勾卷,似鸟喙,兽首旁有阴线雕出的鹰翅及爪。饰件中部隆起似瓦面,下部似柄,有二道凸起的弦纹,底边略宽,呈多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