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玉(商)

惟德悦享 第713期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夏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自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至公元前14世纪中叶盘庚迁都殷,及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被周武王带领西南各族所灭,共传17世,31王,历时500余年。
其强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陕西东部,北达河北北部,南至长江,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目前商代早期玉器主要出土于偃师商城遗址和郑州商城遗址及墓葬中。一般来说,商早期墓葬出土玉器较少,主要有柄形器、玉戈、玉笄等,品种较为单一。故宫博物院所藏商代玉器大部分为旧时零星发掘,器物的时间轴也不甚清晰,只笼统的将年代定在商代。
但是这些非大家熟知的商代大墓出土的玉器仍然值得品味,走进北京故宫博物院,探寻那些从3000多年前的商玉吧。

玉龙形

高2.3厘米 长6.5厘米 宽2.5厘米

(音勒)以青玉制,有白色沁,圆筒形,两端粗细不等。器表饰龙纹,其龙纹特点是“臣”字眼,并饰有重环纹、鳞纹等。

商代的玉龙,由龙眼的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龙眼为方形或菱形,中、晚期为“臣”字形。重环纹和鳞纹直至西周中晚期才出现在青铜器上,因此本器上的这两种纹饰对于玉器和青铜器装饰纹样的比较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玉牛形

长4.8厘米 孔径0.9厘米

(音勒)玉料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斑,筒状,牛形,一端较细,为牛首,另一端较粗,雕牛尾,四肢收于腹下。其横截面近于方形,两端间有一通孔,孔壁有螺旋纹。商代玉石器中有一定数量以牛为题材的作品,多为牛头形,整身的立体造型较少。这件作品较好地表现了牛的全形,艺术手法简练,外表可分解为上、下、左、右四个面,方圆兼顾。中孔较粗,可穿绳接连其它器物。


玉弦纹环 商
外径12.1厘米 孔径6.7厘米 厚1.4厘米

环因受沁蚀成鸡骨白色,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两面各饰相同的弦纹3圈,近孔处有一圈环形凸脊。

这类器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至商代仍有延续。以前曾被定名为乳环,推断其为女性乳房饰物。近年根据考古发掘,始知它是戴在手腕上的饰物。

玉兽面纹韘 商
高3.2厘米 直径2.8厘米

韘有黄褐色沁,圆筒形,上口斜,下口平。正面凸雕饕餮纹,鼻两侧各有一穿孔,背面近下口处有一凹槽。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穿孔可用来系绳,缚于腕部,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韘初见于商代,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玉蝉形出牙环 商
外径10.5厘米 孔径3.3厘米 厚0.4厘米

环玉质较杂,大体为白色。圆片状,肉、好等径。外沿有三个顺时针方向且等距的蝉形出廓雕。此环造型朴拙,刀法简练,俗称璇玑式环。


玉鸟形佩,商
高9厘米 宽4厘米 厚0.6厘米

玉为青色,通体红色沁。器呈片状,两面稍凸。主要采用双勾阴线技法雕琢,两面纹饰相同。此玉鸟头顶高冠,额下有五个出戟,勾嘴,双目“臣”字形。冠的两侧各阴刻一铭文,似为:“牧”、“侯”两字。

玉鸟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较为流行并一直延续至清。高冠是殷商时期玉鸟常见的装饰风格。但刻有文字的商代高冠玉鸟,无论在出土器还是传世品中,这是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极其珍贵。

玉人首 商
高4.3厘米 宽3.4厘米 厚1厘米

青绿色玉,局部有白色沁。大致呈片状,正面凸鼓,背面稍内凹。玉人首主要采用阴刻等方法雕琢。“臣”字形双目,阔鼻,大嘴,头发用纵向细阴线装饰。虽刀法简洁,但五官非常清晰。两眼中间有一通孔,可供穿系或他用。

玉人首一般分正面像和侧面像两种,工艺上有圆雕和浮雕之分。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也较为流行。

玉凸唇环 商
径10.4厘米 厚2厘米

青绿色玉,局部有紫色斑,器体较薄,透明度较低。通体光素无纹。圆形中间为一大孔,两面孔边沿处各起一圈环形凸唇。

这种凸唇环在商代较为流行。玉料主要选用青玉或白玉,器形大小不一,简洁规矩,打磨精细,有的还阴刻细线装饰纹。考古研究证明,它可能为手臂上的饰物,故也可称其为玉镯。凸唇在佩戴时可起到稳固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青玉弓弭 商
长8.5厘米 宽1.7厘米 厚0.8厘米

青玉质,器身有朱砂痕。器身上端以双阴线雕琢一卷尾龙,卷尾处有一钻孔。龙椭圆眼,蘑菇角,卷鼻,二爪,背上饰卷云形纹。器身中部有一半月形凹槽,下端收为尖刃状。

此器为古代弓箭两端安装的弓弭。河南安阳殷墟小屯C区20号墓车马坑中出土的两张驰弓上,曾分别装有玉质弓弭和铜质弓弭,其玉弓弭的造型纹饰与此类似。另外,弓弭还有骨质及木质等,而玉质等级最高。

玉矛头 商
长12.8厘米 宽4.1厘米 厚0.4厘米

玉已受沁为灰色。靠近底端有一孔。整器呈扁平片状,肩部不甚规整。矛中间起脊,两侧均有刃,刃部锋利。

玉矛为石矛的礼器化,非实用兵器,而是一种礼仪兵器。

玉箭簇 商
长5.8厘米 最宽3.1 最厚0.3厘米

原可能为青玉质,后受沁,呈淡鸡骨白色。器中间起脊,脊两侧至边缘磨出弧形,尖部磨刃尖。底部中间有一插柱,用于连接箭杆,但没有使用痕迹,应为石簇的礼器化,为礼仪兵器。


青玉鱼形刀 商
长7厘米 宽0.9厘米 厚0.3厘米

青玉质,玉中有黑斑,已受沁为褐绿色。整器为鱼形,半弧形,鱼眼阴刻,鱼嘴以对钻小孔表示,上唇上翘。鱼头与身以一弧线分界,鱼身上用斜阴线刻出鳞纹,尾部呈刃状,类似刻刀。


玉兽面纹戚 商
长15厘米 宽14.7厘米 孔径6.3厘米

青玉质,已受沁为黄褐色。玉戚中穿大圆孔,刃部为七个连弧。两侧各有两组凸齿。兽面纹“臣”字眼,卷云形长眉,卷耳,两眼之间有一方菱形。两面纹饰相同。

戚是一种兵器,商周时期青铜戚较多。玉戚为商代礼仪用器,非实用品,主要为兵权的象征。

玉双鸟式佩 商

玉兽面纹戈 商
长11厘米 最宽2.1厘米 厚0.5厘米

青玉质,表面有白色水沁。器身雕琢龙凤纹,柄端为一凤鸟,大勾喙,椭圆眼。戈身上端浮雕一龙首纹,以双阴起阳线雕琢出龙之“臣”字眼,蘑菇形角,大耳。戈身中间起脊,两面斜磨出刃,收尖。

此戈造型小巧精致,类似于解结所用的玉觿觿。龙首上端还有一孔,可佩挂,可见其已非礼仪兵器的象征,而成为人身的佩饰物了。

玉三牙璧 商
外径15.2厘米 内径6.2厘米 厚0.6厘米

白玉质,玉料外围有大片糖色,外缘已部分鸡骨白化,并有黄褐色沁斑。器身呈扁平圆形,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中间有孔。璧外出三牙,呈旋转状,每牙上有四齿。

牙璧从新石器时代出现一直延续至两周。对于牙璧的用途,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尚书·舜典》里所说的“在璇玑玉衡,以齐其政”中的璇玑,为古代一种玉质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所以长期以来将其定名为玉璇玑;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古代兵器或机械零件;还有学者倾向于其具有某种礼仪性质,非实用器,是一种神器。

玉嵌松石铜柄戈 商
通长24.7厘米 玉最宽5.2厘米 柄厚0.5厘米

青玉质,已受沁为鸡骨白,玉戈表面还残留有织物包裹的痕迹。戈上端阴刻一条直线,并有一孔,刃部锋利,戈身柄部有榫,嵌入铜柄内。铜柄锈,有大小各一孔。柄身嵌绿松石片,围绕构成龙纹,龙眼凸出,身体卷曲,两爪。

玉戈为商周时期重要的礼仪用兵器,多用于重大的祭典或军礼场合,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商周时期常有将玉戈与铜镶嵌在一起的做法,显示其当时高超的金玉镶嵌技术。

青玉嵌凤柄戈 商代

碧玉祖形器 新石器时代-商
长11.9厘米 最宽6.4厘米 厚3.7厘米

碧玉质,玉中有黑点,表面有灰褐色沁。器形呈男性生殖器状。可能是上古时期作为生殖崇拜的一种象征物。


玉高冠鸟柄形器 商
高13.2厘米 宽3.5厘米 厚1.4厘米

青玉质,玉中有黑点。整器为一鸟形,圆眼,勾喙,身上以双阴起阳线的手法雕琢鸟羽纹,皮褶纹。鸟头上戴一高冠,三节,两侧出脊,鸟腿下方有两个尖榫,应是插嵌于某物上,做器物之柄。

商代柄形器出土较多,因考古出土时所插之物已朽烂,故不知为何物之柄。多数柄形器造型简单,似这般复杂精致的鸟形十分少见。

玉人首 商
高6.3厘米 最宽2.6厘米 最厚0.8厘米

青玉质,表面有白色水沁。器横截面略呈三角形,高浮雕一人首形象。人梭形眼,出梢,粗眉,大嘴,厚唇,大耳,长颈,头戴冠,冠上饰以阴刻线纹。

此器反面光素平滑,下部有一榫状物,榫上还残留有半个孔的遗痕,可能原插嵌绑缚于某种器物上。

黄玉兔佩 商
长4.2厘米 高2.8厘米
青玉兔 商
高1.25厘米 长2.1厘米 厚0.2厘米
青玉兔 商
高5.6厘米 宽3.1厘米 厚0.2厘米
玉兔 商
长5.2厘米 宽0.8厘米 高1.8厘米
玉圭 商
高16.1厘米 宽3.5厘米 厚1.25厘米
玉虎形佩 商
长6厘米 宽1.5厘米 厚0.5厘米

整器已受沁为鸡骨白色,看不出原来的玉色。玉虎为扁身片状,呈匍匐状,四爪前伸,动感十足。“曰”字形眼,卷耳。口及尾部均钻一孔,孔为两面对钻,可系挂。

商代玉虎较为多见,有片状也有圆雕件,一般形体较小,安阳殷墟就出土有多件类似的玉虎形佩。

玉虎形刻刀 商 清宫旧藏
高5.8厘米 宽3.8厘米 厚0.4厘米

器为白玉质,但已沁为黄褐色。扁薄片状的造型将一只扭头卷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虎张口,用连续钻孔的工艺制成口中的利齿。椭圆形眼,蘑菇状角。胸前凸起一环形小穿,可供系挂。尾一侧琢出一小尖刀,刀刃部两面磨薄,使之兼具一定的实用功能。这件玉刻刀虽然外形似虎,但由于头上有蘑菇状角,所以也有人认为是龙与虎的结合体。

商代小型玉质刻刀多见,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而刀柄则是各类动物的造型,有兽形、龙形、鱼形、蝉形、虎形等,大多有穿孔可系挂,使之成为可佩可用、美观实用的玉饰品。

玉兽首饰件 商 清宫旧藏

长4.5厘米 宽2.6厘米 厚1.5厘米

此饰件呈梯形,上部凸雕兽首,大耳,环眼,嘴部向内勾卷,似鸟喙,兽首旁有阴线雕出的鹰翅及爪。饰件中部隆起似瓦面,下部似柄,有二道凸起的弦纹,底边略宽,呈多棱状。

与此玉饰件类似的一件作品出土于山东滕县前掌大遗址,但凸雕的兽首已失。此件玉兽首饰件是目前发现的同类器中最完整的一件,且发现得较早,对研究此类玉饰的图案内容、使用方式和加工工艺都有重要意义。

玉双鸟璜式佩 商

黄玉鹰攫人首佩 商

青玉弦纹筒形器 商

青玉戚 商
松石异兽嵌件 商
玉蚩尤首 商
玉兽首纹佩 商
黄玉鸟 商
青玉璋 商
玉凿 商
青玉刀 商
青玉兽面纹匕饰 商
白玉弦纹刀 商
玉戈 商
松石飞燕饰 商
松石异兽饰件 商
玉兽面纹戈 商

青玉嵌铜凤柄戈 商

玉兽面纹韘 商

玉蚕 商

青玉觹柄 商

(0)

相关推荐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7

    121. 玉龟.水晶龟 北宋 玉龟∶ 长 2.2 厘米 水晶龟∶长 2.2 厘米 1969 年 5 月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玉龟青白色.圆雕呈扁圆形.昂首作半缩状,眉目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0

    181.白玉双人耳礼乐杯 元 通耳高 7.5 厘米 口径10.8厘米 足径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细润,随绺纹有黄褐沁.圆形,里外雕纹饰.里壁至底琢朵云,共四周三十二个.口沿外阴刻圈纹二十个.外 ...

  • 中国玉器大全(清)4

    62.63.玛瑙光素盘 清雍正 高4.4厘米 口径 15.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酱斑玛瑙,含有美丽的纹理.器矮敦式,圆直口,釜底,无足.通体光素无纹.外底中心阴刻双行'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为雍正时期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8

    141.青玉双鹅带盖小盒 辽 高9.3厘米 宽3.8厘米 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盒作双鹅蹲伏状,中间挖空,圆口,内为管状盒腔,口稍敛,两侧各有一穿绳用的小孔,细线刻羽毛状,制作精巧.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2

    221.白玉观音插扦 明中期 玉观音高5.5 厘米 长 10厘米 宽 3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头部为白玉观音,以金质莲座托之,右手在胸前执一云帚,神态肃穆,衣着飘然,胸前 ...

  • 古玉欣赏|故宫博物院藏玉(商)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夏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自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至公元前14世纪中叶盘庚迁都殷,及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被周武王带领西南各族所灭,共传17世,31王,历时500余年.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明代

    明初,明太祖不仅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以巩固其统治,而且还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使中国封建经济得以急速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相继形成了以北京.苏州.南京等地为首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明代(下)

    明初,明太祖不仅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以巩固其统治,而且还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使中国封建经济得以急速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相继形成了以北京.苏州.南京等地为首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明代(上)

    明代我国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玉器的需求量亦日益增强.在这种形势下,琢玉名匠辈出,玉器品种更加丰富,不管是文房用具.装饰品.陈设品等无一不有.随着商品化生产的发展,玉器艺术品数量空前高涨,琢玉技术也取得了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清代(上)

    碧玉兽耳活环香熏,清, 通盖高13.4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0.5厘米. 青玉甪端,清, 高12.5厘米,长19厘米,宽8厘米.清宫旧藏. 玉质暗青色,有微斑,局部染褐色.甪端为卧姿回首状,兽 ...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一瞥

    北京故宫号称藏玉超过三万,但是人们很难有机会看到它的全貌,在这方面,北京故宫的开放程度远不如台北故宫.同台北故宫一样,北京故宫藏玉主要以清宫旧藏为主,但是太多富丽堂皇的明清玉器难免让人提不起精神.而台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清代(中)

    在中国玉器的发展过程中,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此时期继承发扬了数千年传统的琢玉技术和风尚,集历代之大成,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作品. 青玉龙凤尊,清, 口径18. 2×7厘米,足径16.8×6.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一瞥(二)

    古玉吧 在这都是朋友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一瞥(一)

    北京故宫号称藏玉超过三万,但是人们很难有机会看到它的全貌,在这方面,北京故宫的开放程度远不如台北故宫.同台北故宫一样,北京故宫藏玉主要以清宫旧藏为主,但是太多富丽堂皇的明清玉器难免让人提不起精神.而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