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车话】整个“车圈”又乱成一锅粥了!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8/22
海豚、芭蕾猫棋逢对手;特斯拉又被“鹰酱”盯上了;恒大、小米共商“造车”大计;捷达喜迎“独立”之日·······这一周,好不消停。
记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朱锦斌
我算是看明白了,当下的车界新闻已然围绕着整个新造车企业的发展而团团转了。从特斯拉到国内的“蔚小理”,几乎时刻承包着所有车媒的头版头条。
近一周来,事关造车新势力的负面和声讨依然如故。为此,传统出身的汽车品牌,但凡想搞出点名堂,不动用点非常手段,根本得不到任何关注。而如果说,在博眼球方面,长城早早就做出了表率,那么,作为传统新能源车企的老大,比亚迪自然也不甘人后。
王朝系列已经玩腻了。这不,比亚迪带着全新的产品序列出现了。8月13日,比亚迪海洋车系正式发布。作为该车系的首款车型,比亚迪海豚的预售同步开启。不管该车300~400公里续航和动辄十万元的预售多么不匹配,海豚的出现,还是多少给了点比亚迪不同往日的底色。
当然,在卖弄年轻化的道路上,比亚迪毕竟还是个“弟弟”,能整出个如此另类的小车,已经很不容易了。相比之下,已经在这条路上玩出瘾的长城,对于拿捏这样的车型简直易如反掌。
一年里,白猫、黑猫和好猫,将欧拉对新消费趋势的诠释,做出了最具象的表达。不说这些小车是否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但至少,能让大多数人记住就已经算是成功了。而有了此番成绩后,欧拉的确是更加无所顾及了。
芭蕾猫一出,直接将猫系列车型的发展节奏带得飞起。只可惜,相比现有车型的研发初衷,芭蕾猫着实有点变味了。作为概念车在上海车展上出现,就因为和大众甲壳虫过于类似的外观,而饱受争议。可仅仅过去了数月,欧拉还是不顾一切地选择了“躺平”。
这一下,直接让我想起了长城十年前的操作。从精灵、酷熊、炫丽,到凌傲和嘉誉,每一个都深得各大车企真传。本以为这段历史放在当下,我想长城自己都不愿意提及。没想到,还是我太肤浅了。原来借着电动化的浪潮,一切都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重启。至于芭蕾猫,好自为之吧。
中国车企对待电动化的骚操作,如今确实陷入了一个怪圈。但与此同时,身在金字塔顶端的特斯拉,其实也没好过多少。
在美国老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启动正式调查,此次调查包括了765000辆汽车,几乎涵盖了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自2014款以后的所有车辆。
据悉,美国这一次之所以突然对特斯拉发难,也是由于在近一段时间里,特斯拉的车主因使用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后频繁发生事故。再加上,特斯拉所搭载的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自从上市起就一直被马斯克所鼓吹。很显然,特斯拉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
而在中国,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在国内的舆论环境中,总是充当着一个负面角色。随着公众形象管理和监管层面的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特斯拉在公关和法务上终于大肆释放出“缺人”的信号。
在特斯拉官方发布一则名为“特斯拉职能部门最新职位汇总”的推文中,除了需要招聘较为常规的财务、人力资源、培训人员外,排在首位的“对外事务”和“公共关系”岗位空缺更是格外醒目。或许是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想必产品逐渐大众化的特斯拉,终于想着好好维护下自己的名声了。毕竟“黑红”也不是什么好事。
新能源产业的“乱”是由来已久的。这不仅是针对以上这类汽车企业来说的,从相关的科技巨头到毫无关联的房地产商,产业之乱比比皆是。
正当外界还在猜测下一个搅局者会是谁时,看似财大气粗的恒大汽车似乎对造车这件事兴趣锐减。前有,许家印卸任了恒大地产集团董事长,柯鹏卸任总经理、法人代表等职位。而新任董事长、总经理和法人代表,均变更为赵长龙。紧接着,就有消息爆料,小米将会入股恒大汽车,承接其造车业务。
对此,不管恒大汽车发出声明称,“在战略股东引进过程中,曾于小米集团有过初步交流,并未深入洽谈推进”,还是针对“入股恒大汽车一事”,小米公司发言人回应表示,“截至目前小米集团的确接触了来自各方面造车团队进行交流洽谈,但本集团并未作出任何合作意向的决议。本集团不再对市场传言做任何回应,请一切以官方公告为准。”
当下,“造车”这件事在中国着实令各路资本几近癫狂。恒大也好,小米之类也罢,皆因造车而起势,但无论结局会走向何处,电动化掀起的腥风血雨,总会反噬一些投机者的。
其实在此种大环境下,就别说非科班出身的玩家,能把车造成什么样,又卖成什么样。如今,强如大众这样的车企,都实难摸清楚套路。当整个ID系列还在缓慢掘进时,燃油车市场都时不时给自己出起了难题。
一边,上汽大众的斯柯达品牌自今年起,直接被自主品牌按在了地板上反复摩擦。另一边,一汽-大众旗下的捷达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
和为了提振销量而回归上汽大众的斯柯达不同,捷达对于彻底独立这件事愈发执着。近日,一汽-大众在新一轮组织机构及职责划转中就确定,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将从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大众品牌划转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及捷达品牌。
而调整后,捷达品牌的产销业务将统一由成都分公司及捷达品牌负责,捷达品牌将脱离对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的依赖,实现完全独立运营和产销一体化。换言之,为了提升捷达品牌的管理效率,一汽-大众异常坚决地选择将更多的决策权授予捷达品牌。
采取这样的举动先不说有没有用,捷达的情况着实需要改善一下了。头顶上长达二十年的车型情怀,却随着大众品牌光环的消散受到牵连,估计也是捷达没有想到的。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嘛,早就过了因情怀和市场固有的发展逻辑而买单的日子了。面对反复出现的危机,每一个试图活下去的企业,除了频频出招之外,有必要好好解读下“何为见好就收”这句话了。疯够了,长城们收收心吧!在“玩脱”之前,特斯拉们也该醒醒了!
|曹佳东|
血液中流淌着汽油,
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