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洁癖大王”,因爱干净而丢官,前途都被毁了
“荆公终日不梳洗,虮虱满衣,当是月老错配”。
◆ ◆ ◆
来源 | 《古今谭概》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爱干净当然不是什么坏事,特别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一定要勤洗手勤消毒,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但什么事儿都有一个度,超越了这个度就不正常了,洁癖就是爱干净过了度,你看癖这个字的解释,百科里面是这样写的:
“因长期的习惯而形成的对某种事物的偏好、嗜好”。
古代把洁癖也叫做洁疾,可见在普通人眼里看来,洁癖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病了,明代刘梦龙写了一本《古今谭概》,有“怪诞”一篇,专门记录洁癖的趣事,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那些古人,都能洁癖到什么程度。
01
▲
王维
王维的诗清新隽雅,又崇尚佛学,诗中饱含禅意和哲学,被称为诗佛。王维不仅在文学作品中爱干净,实际生活中,他也是个洁癖狂魔——他居住的院子里,不能看到一丢丢灰尘。
可王维过分的是,看不惯也不自己个儿打扫,本来嘛,朝廷命官,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怎么会自己去做这些事儿呢,王维作为唐朝时的大诗人,风流名士,他的故事自然被记录下来了:
“王维居辋川,地不容微尘,日有十数帚扫治。专使两僮缚帚,有时不给。”
你看,他请了好多清洁工、买了好多清洁用具,每天专门负责打扫辋川别业的清洁卫生。
02
▲
刘澄
南朝有个小县令,也是个洁癖狂魔。
当年,他刚到遂安县任县令,就搞了一出轰轰烈烈的清洁运动,到什么程度呢:
“遂安令刘澄有洁癖,在县扫拂郭邑,路无横草,水翦虫秽,百姓不堪。”
路无杂草、水无蚊虫,古代那条件,又不能修水泥路、柏油路,不长杂草真是让人头疼,水中滋生蚊虫也很正常,可刘县令就是看不惯,逼着全县老百姓必须贯彻自己的指导思想。
结果,刘县令被全县老百姓联名上告,把官都丢了。放在现代社会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爱干净的父母官居然会被百姓挤兑,清洁城市居然变成了苛政。不知道刘县令泉下有知,看着现在各个城市都争破了头要创卫,是一种怎样的感想。
03
▲
王安石
你可能会问,咦?王安石不是个脏娃娃吗,怎么还跟洁癖扯上关系了?其实我要说的是王安石他媳妇儿。
王安石的老婆姓吴,特别爱干净,两口子没少为这事儿吵嘴。
有一次吴氏跟别人借了一张藤床,竟想来个有借无还,王安石就不乐意了,他光着脚跳上床蹦跶了几下,吴氏一看你这香港脚谁受得了,赶忙叫仆人把床抬走还给别人了。
还有一次因为一只猫在布料旁边玩耍,吴氏认为布料被猫爬过了不再干净,就把这块布料堆在浴室里面,眼不见心不烦,宁愿腐烂也不再用了。
而老王呢,从来不梳洗,浑身长满了虱子,据说有一次和皇上聊着天,头发里面蹦出个虱子来,把皇帝恶心坏了。
就这样两口子,刘梦龙也拿这事儿开玩笑,说可能是月老眼瞎了吧:
“荆公终日不梳洗,虮虱满衣,当是月老错配。”
月老表示,他不爱干净我也没办法啊!
04
▲
米芾
众所周知,米芾大人是个洁癖狂魔,这个小把柄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也让米芾大人吃了不少亏。
米芾为了洗手,还发明了水斗——用银做的有长柄的容器,每次洗手时,就让仆人拿着水斗倒水,这大概是最早的“淋浴”了。洗完手后,坚决不擦手,因为嫌弃毛巾脏,拍拍手直到干了为止。
有人到他家作客,米芾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面子上要过得去啊,表面笑嘻嘻,心里XXX,客人走后,米芾要把客人坐过的地方翻来覆去洗了又洗。
衣服鞋帽更是日日新。有一次他的朝靴被别人摸了一下,米芾感到发自内心的恶心,把靴子洗了一万遍,后来把靴子洗烂了。
上面说了,米芾在这上面吃过亏的——米芾有一天得到了一块宝砚,喜欢的不得了,到处跟朋友炫耀,这天周仁熟问他讨砚台一观,发现这真是了不起的好砚台啊,心中十分欢喜,于是这货往砚台里吐了一口痰,对米芾说:“还给你”。
米芾说:“滚!”
周仁熟揣着砚台,喜滋滋地滚了。
“周非欲砚,特以米好洁,聊资嬉笑耳。周后复以砚归米,米竟不取。”
后来老周也跟米芾道歉了,说老米啊,你不要生气,我跟你开个玩笑,并不是真心想要你的砚,现在物归原主,还给你吧。
米芾:“滚啊!叫你滚啊!”
05
▲
小结
《古今谭概》,又称《古今笑史》,是冯梦龙收集民间异闻而成的一本笔记小说,听名字你也知道,这其实就是一本笑话书啊。
这些洁癖小故事,更被记录在书中《怪诞·洁疾》一篇,可见无论是王维这样的风流名士,还是刘澄这种小人物,说到底都是普通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癖好,他们的故事被记录下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当然,这个笑并非嘲笑。
———— / END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