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太极云手
云手在整个太极拳套路中出现了三次,每次连续五个拳式,每个拳式有左云手与右云手,是套路中重复最多的动作,整个套路共计30个云手,反映云手对于培养锻炼太极拳技能的重要。
其实云手这种外形的动作不仅所有外家拳都有,而且是属于所有外家拳基本功训练的动作。外家拳云手实质都是单手上抬横格对方的攻击,使得对方往自己的侧旁落空,是十分实用的一种武术搏斗的招式。
而太极拳云手其实是对于外家拳“复从而翻之”,就是虽然外形与外家拳几乎一样,实质却是将外家拳的主动用力彻底颠覆推翻了,变成为模拟培养锻炼《打手歌》所说的“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工具了,这样每个上弧形的动作其实就是一个立圆单推手,就是模拟别人将自己的手臂往上推或者往上往外横格时,以沾连黏随被动不顶抗的方法借对方之力将对方引进,不仅使得对方打不着自己,还使得对方落空,对方落空一旦符合的瞬间,就可以立即主动发劲攻击对方。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含胸,躯干必须是两胯承载着总是后弧形的转动。就右云手而言,就是以左胯为轴与领先后弧形往左移动,如同逆时针往回牵水磨那样带动整个腰胯后弧形地略微右转,同时往右撑靠;当模拟发劲攻击对方时两脚就应该都是着地的,同时躯干必须往左靠撑。整个手的上弧形从俯视看就也是微微后弧形的,只有这样,云手才有借对方之力不丢不顶“引进落空”与透发由脚而起劲力“合即出”的效果,这样的练法才是太极拳与实际应用相同的云手,才能够具有太极拳特点的健身益寿效果。
然而,现代太极拳界许多云手的练法不是这样,整个腰胯的左右转动俯视是形成一个横8字形轨迹,不少人还称为是“腰胯横8字螺旋运动”。虽然这种说法与做法十分普遍,然而这种说法就反映语言与思维混乱。因为所谓“螺旋”自古以来都是指连续不断的圆轨迹运动,比如漩涡就称为螺旋,仅仅一个圆是不能称为螺旋的。又比如螺丝钉的螺纹可以称为螺旋,没有人会称只有一个圆形的钉子为螺旋的。还没有成为一个圆的弧显然是不能称为螺旋的,弧形运动出现了S形更加是不能称为螺旋的,而8字显然是由一个S形与一个倒S形组成,将这样的轨迹说成“螺旋”,纯属张冠李戴。
而就腰胯横8字活动做法自己的躯干与手而言,俯视往右云手就都是顺时针前弧形的,往左云手就都是逆时针前弧形的,而且都是不可能含胸的,那么,与别人接触就根本不可能不丢不顶将对方引进,要使得对方往自己的侧旁落空,就完全不可能借人之力而必然需要始终顶抗主动用力了,能否实现使得对方落空也就完全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那么这样的云手就彻彻底底是外家拳的动作了。
六十年代还有名家说云手移动的两脚就像是跷跷板那样是一脚的脚掌刚着地,另一脚的脚跟就提起;一脚完全着地,另一脚就完全提起,那么这样的云手,实现“引进落空”时自己躯干的空间位置就是固定的,也就是死的,攻击别人就肯定是单脚承担体重了,这样既沾黏连随“引进落空”不一定有效果,而且试想这样能够发劲攻击人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绝对肯定这种说法是太极拳传承中的严重失真,而这样的云手则不仅不是武术,而是舞蹈了。
由此可见,云手的正确练习就外形可见的而言,必须不能两胯的活动是横8字形轨迹的,手的活动上弧形将完成时,手必须有一个往外的动作,两脚必须有一个同时着地的时候,不然,不论是哪一位名家的练法,对于太极拳就是错误的。
除此以外,观察难以知晓的,云手往上云的开始,必须是躯干转动轴一胯的内侧领先后退后弧形移动,除了含胸,必须体现“有左即有右,有右即有左”的与躯干运动方向相反方向的往右撑靠;表现发劲攻击按时,除了拔背,必须体现“有左即有右,有右即有左”的与手运动方向相反方向的往左撑靠等等,这样的练法,对于外家拳的练法与舞蹈练法的人而言就是“牵强附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其实,对于具有太极拳效果练用一致而言,这样的练法无非是建立了不同于外家拳与舞蹈的动作反应而已,动作并不复杂。而这种腰胯横8字活动的练法对于太极拳而言才是“牵强附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因为这种练法对于学习太极拳而言不仅仅是画蛇添足,而且是具有破坏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