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间,汇源果汁公布,联交所上市覆核委员会已于2020年12月9日举行覆核聆讯,以覆核除牌决定。2021年1月5日,上市覆核委员会通知公司其已决定维持除牌决定。1月6日,联交所致函公司告知公司股份的最后上市日期将为2021年1月15日,而股份的上市地位将于2021年1月18日上午九时正起被取消。如果最后这三天汇源果汁无法绝地翻盘,那么1月18日就是汇源果汁摘牌之日。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作为国内果汁行业的领军企业,汇源2018年的果汁销售依然保持领先态势,2018年在100%果汁及中浓度果汁的市场份额,汇源依旧稳居业内第一,销售份额占比分别为43.7%、31.5%,较之2017年甚至还有所增长。(此后汇源未再公布财务相关数据)从停牌前的数据来看,汇源依旧是国内果汁第一品牌。如今,汇源果汁负债114亿元,摘牌在即,68岁的朱新礼也和女儿朱圣琴辞去了在汇源的职务,41亿资产被冻结,收到10次限制消费令,6次被执行,1次失信被执行。山东农民出生的朱新礼,28年打拼创造了汇源,成为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第一品牌,如今竟然落得退市下场,而朱新礼也被多家媒体冠以老赖的帽子。汇源发生了什么?朱新礼又做错了什么?
-01-
公开资料显示,朱新礼生于1952年,山东沂源人,是汇源集团的创始人。
1992年,40岁的朱新礼辞职下海,创立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1993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后,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去德国参加食品展,成功签下500万美元浓缩果汁出口合同。此后,汇源浓缩果汁相继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4年,创立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1997年,朱新礼7000万拿下央视新闻联播5秒的黄金广告时间,汇源果汁的知名度快速提升,一举成为“国民饮料”;
1998年,开始面向全国布局建厂;
2000年,汇源果汁一举牢牢占据市场高达23%的份额,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朱新礼野心不止于此,2007年2月,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筹集资金24亿港元。一时间,朱新礼可谓意气风发,汇源果汁也处于“高光时刻”,随后的一件事,更是使其觉得达到了人生巅峰。2008年,可口可乐宣布将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这是当时可口可乐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一笔收购计划,也是当时金额最大的外资企业全资收购中国企业的交易。随后受消息影响,汇源果汁当日股价暴涨164.25%。然而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金融风暴,打破了西方世界的神话,北京奥运圣火点燃了民族情绪。对于汇源“卖身”给可口可乐,群情激愤。一项由近7万名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82%的网民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面对“民族资产流失”的反对声浪,朱新礼的解释显得很被动:“谁说卖了个企业就是卖国啊?”,但“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的言论又再度引起一片哗然。那年8月《反垄断法》开始实施,次年,商务部以反垄断为由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这成了汇源发展的转折点。2009年,汇源业绩首次出现亏损,净利润-0.99亿元,市值也在三日内腰斩。
但这些并非致命伤,这场收购失败真正让汇源措手不及的是,为了满足可口可乐方的要求和自身转型上游供应商的目的,汇源失去了接近75%销售团队和分销网络,砍掉了花费十六年建立起来的销售体系,时任汇源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9722人一年内降到了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削减到1160人。汇源的根基被动摇了。随后的汇源连年亏损,朱新礼又想了很多方法试图挽回局面。2015年出资30亿元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认购该公司2.4亿股股份。但混改后一直未能如愿上市,占用汇源果汁30亿元巨额资金,这对重资产的汇源果汁来说,造成了严重的资金短缺。2013年-2018年,汇源果汁四度换帅,但也没能挽回局面,反倒是战略始终变化不定,错失机遇同时损害了大量经销商利益。大量精力、资金、渠道资源的流失,使得汇源债台高筑。2019年,汇源再度试图与天地壹号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实现逆转,然而三个月就宣告计划夭折,直至走到今天这个局面。
-02-
朱新礼最大优点是吃苦耐劳。据知情人士透露,艰苦创业后,几千个日日夜夜,朱新礼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星期天,每年除夕夜都是在车间和员工们一起度过。“他会大清早就和员工一起去卸车;每到发货高峰时,深更半夜朱新礼也和大家一起去装货。”他也有魄力,只身一人奔赴德国参展,没钱吃饭,从国内带着煎饼充饥,拿下第一桶金;豪掷千金拿下央视黄金广告时间,一举成名。汇源的成功离不开朱新礼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毫无疑义。同时,主流观点也认为,汇源走到今天,没能继续做大,大部分责任也在朱新礼:其实从他那句“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开始,或许就已经注定了汇源的结局。因为这句话足以证明,他的战略追求就不在于把汇源做成百年企业。而除了在巅峰期想要将汇源“卖身”给可口可乐以外,困境中的他试图救公司时,也是将大量精力花在了投资、资本运作等方面。而从企业内部来看,汇源毫无疑问是一个家族式企业,一些高管被踢出局,高管因为得罪朱新礼家人被迫离职等事件时不时被传出。关于这一点,甚至流传着一个说法“汇源集团超过一半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老板的亲戚或老乡”。国内外饮料企业纷纷进入果汁饮料市场,康师傅、统一、娃哈哈都在果汁产品上蚕食汇源的份额;在整个饮料市场,果汁又要面对乳制品、功能性饮料的争夺。在这种压力下,汇源先后收购冰茶品牌“旭日升”和主打乌龙茶饮的“三得利”中国,但在经营上都失败了,汇源的销量已经和娃哈哈、农夫山泉这些民族品牌不是一个量级,入不敷出最终走向了高负债。而被讨论最多的就是他2008年“卖掉”汇源的选择,将这次选择视为他最大的错误。以上前三个观点,经过一些行业人士的确认,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但要将汇源的失败完全归咎于朱新礼,认为2008年的选择是他最大的错误,笔者却并不认同。
-03-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以农民自居的朱新礼,他的确有些问题,但他自己不知道吗?恰恰相反,我认为他是一个对自己有着清醒认知的高手。以农民自居的朱新礼,在很多场合表现得并不狂妄。很多人诟病的那句“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后面他还有一句“这是市场行为,你算得账要去做,算不得账不要去做。”这段话就是他对自己清醒认知的证明。朱新礼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运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他太了解创业的艰辛,想要将汇源做到百亿、两百亿规模恐怕很难,于是2008年他选择了高点出手“嫁给”可口可乐。彼时的他,已经让可口可乐同意以一个极高的价格收购汇源,对于朱新礼个人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但天不遂人愿,商务部出手以反垄断法叫停了收购案,否则至少朱新礼不会过今天这样的苦日子。而这之后,朱新礼也在不断地去寻求资本等外部的助力,或者找人才来帮助自己管理企业。很显然,他正是因为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才会这么做。有人说那些人才都被他们家族挤走了。这我想问一句:如果真是这个原因,他有必要先后花费那么大代价,请那么多位人才来,又费力踢走吗?一位两位因利益冲突还有可能,可要知道从汇源离开的高管,都是当初朱新礼花精力财力挖来的。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些人才并没有改善汇源的经营现状。所以,朱新礼有错,但在做选择方面,至少2008年那场被视为汇源命运转折点的收购案,我认为他没错。他是个有清醒自我认知,并且能够把握机会的高手。
-04-
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太困难了。纵观历史,多少个品牌、企业之中才能诞生一个百亿巨头?企业做出一个网红品牌,相对而言还不算太难,有些机遇和风口会造就一大批这样的品牌。但是要从1亿做到10亿以上呢?近些年来除了元気森林、江小白等少数几个以外,想必你也找不出太多,更何况百亿、两百亿的巨头企业。想要做到百亿甚至以上级别的企业,除了机遇、趋势不可少以外,可能最重要的就是运营力了。康师傅、统一、青岛啤酒...这些企业哪一个没有极其强大的运营力?即便如元気森林、江小白这样被行业公认优秀的新兴品牌,到今天一样面临很多问题,想要长红何其困难。今天,很多品牌动辄谈自己要做十亿、百亿,他们也许看到了趋势、看到了风口,但真的看清自己了么?从历史来看,能将企业、品牌真正做大的概率太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企业其实远不如2008年的朱新礼看得清楚。
但我们都清楚的懂得,仅是看得清楚还是远远不够。看得清楚,未必想得透彻;想透彻了,也未必放得了手。
就算以上你都做到了,也未必能左右时局和企业的命运。数十年来的商业风云人物,最后都不免雨打风吹去的落幕,不仅是汇源和朱新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