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气血原本等(8)

从人体的内部讲一气周流结构体系、这个规律的时候,大家也知道,它主要是从气的这个层面来讲的。有时候是从神的层面,神就是比气的层面更高一些,就是从无形的角度来讲,它不是从有形的角度。有形的角度你说这个肝脏和肺脏从西医来讲具体的器官它各自有各自的组织结构,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那是不一样的,但是整个这个生理之气,它是融会贯通的,是可以成为一个整体的。所以咱们理解的时候一定要从这个气的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这个气,会意一样,讲究这个神气,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讲了这个人的脏腑,脏腑的功能,脏腑的规律,它这个脏腑之气的运行规律,也是一气周流的时候。 
   下一个小节《气血本源》,越讲越细,还是讲的这个一气周流在人体之内的这个规律、模式。

网址提示:气血原本

他讲这个气和血,血为阴,气为阳,阴升为阳,所以血是温升的;气是凉降的。肝主血,肺主气,气血也都是从中焦化生而来。后天的饮食,中焦消磨,化为气血,这就是说为什么中焦是一气的根基、来源呀?后天的一气、气血都是我们每天的吃饭、饮食,都是从脾胃来的,从这儿来的,所以它是一个中枢。首先讲这个气血它也是相对而言,气血也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这一气呢,由阴出阳的时候就是由血变成气,由阳入阴的时候它就会由气变成血,气血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中医里面气血也是相关联的,可以相互化生的,也是一气的不同形式。所以讲肝血就是往上升的,由下往上,往上升;肺气就是往下降。血升为阳变成气,气降为阴变为血,它们都是来源于中土的化生,中土脾胃化生气血。脾土主升,所以它就主生血,胃土主降,所以它主生气。

这么讲的这个道理,实际只是为了说明一气周流的模式,实际上一个人血虚的时候,你给他补血的同时要温运中土,加强左路升的这个力量,就是说血虚的人左脉都是偏细、偏虚的,你要给他养血养阴的时候,还是要从中土的角度来给他运中土,通过中土的化原来补。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气虚的时候,他右脉,特别是右寸脉肺脉都是偏虚的,摸着比较软。那么你给他补气的时候也要注意给他运中土,中土运转有力,可以消磨水谷,化生气血的时候,他这个气血自己就补上来了,所以补中益气汤是很好的方子,它为什么能够有比较好的效果呢?其中有一个道理,就是它有这个运中焦的药。我们要知道气血呢,咱们要知道从这个脏腑的角度来讲,肺主气,肝藏血,但是它的源头还是在中土。那么这一小节就是从气血化生,气血由中土化生,气血本源的角度来阐述人体一气周流,它在各个脏腑之间存在的这种模式,实际上还是讲了人体五脏本身这个一气周流的模式,还是中土斡旋,肝升肺降,心散肾藏,还是这个模式,他不过是从不同的层面来反复给你讲,就是这个道理。

网址提示:精神化生

下一节这个《精神化生》也是,那么这个从气血的角度来讲呢,精神化生呢,就是从神气的角度了,神气发于心。黄元御讲,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精。肾精之气,它来源于肺的阴魄,这是从这个人的精神层面来讲。肾精上升,下焦发动演变成肝木的阳魂,由阴出阳,就是魂,魂魄的魂;再往上升,就演变成心神,心神在中土,中土是脾藏意,在中土的吸引斡旋下,它会演变成肺的这个阴魄,肺藏魄;继续往下降,它就演变成这个肾藏精,肾的精。这是从精神的层面来讲,精神呢,我个人理解这个就是说人体的一气,它是周流五脏六腑,既执行全身一气周流的路线,同时它在五脏六腑就相当于周流不同的路径,又体现了五脏六腑不同的功能,也体现了这个一气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部位,它相应的一些特点。

为什么叫肝木,因为它在这一块的时候,它生发之气强,生发之力旺盛,由阴出阳往上走,所以叫肝木。肝木呢,它在精神层面就是这个魂的这个层面,就是说这一气周流在不同的脏腑的时候,它会在相应的脏腑的这个精神层面也有相应的表现。这个,实际上是从一个外在表象,因为人的这个精神、精神面貌、神情,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可以看得出来的。它这个不同的变化,它的根基,它的根源实际还是来源于一气周流。所以为什么给我们讲的这么细,从不同的层面来讲,就是方便我们来判断这个病情,了解这个理论体系。它的这个更细致的在各个层面的这个相通的规律,让我们了解的更细致,让我们在临床上诊断疾病的时候,来了一个病人,他某一方面的神智不一样,我们通过望诊,我们就知道他的一气周流,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主要起这么一个作用。
    我们要知道神志也是一气,它的周流变化在神志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的精神这种变化,不同的精神面貌实际上它也是一种连续的变化,也是一气周流的体现。所以我们学习《四圣心源》,黄元御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一方面煞费苦心,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反复给我们讲。另一方面因为这个结构体系很圆融、很对称、很完美,所以他用词的时候,遣词用句都很对称、很有美感。念他的文章,念他写的这个书很有节奏、很压韵、很对称,看这样的书,你看着看着就会有这种感觉。书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理论结构、天地之间这种天然存在的这个规律,它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通过看书、念书、看文字,通过这种外在的象,表象也可以间接地体会到这种意境。黄元御先生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写,他是有他的深意在里面的。他希望大家通过看书就能体会到这种意境,体会这种结构,从形式到内容到内涵,他实际上都是统一的。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讲,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各个层面它这个理论体系都是存在的,都是统一的,这是气血流通在各个五脏、在不同的脏器演变成脏器的功能。脏都藏神啊,演变成人体的神气的时候,它依然也是符合一气周流这个规律,所以这一节《精神化生》讲了这么个问题。
    那么《形体结聚》呢,讲得就更具体了,讲得就更细了。前面讲五脏,然后讲了五脏的神气,现在继续讲五脏跟人体各部位很细微的东西,爪甲毛窍具体的组织结构,这都是《内经》的东西。《内经》讲:肝主筋,其容爪,其色青,其味酸等等,五脏各有所主,实际上这些都是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这个体系在一些非常具体的脏腑器官层面的一些体现。那么,前面我们讲了,一气周流它只是在无形之气的角度存在,它为什么在这个有形的器官上它依然存在呢?这不是矛盾吗?这就牵扯到一个气聚而成形的理念。

网址提示:形体结聚

《内经》讲:气聚而有形,人体之气聚在一起它就成形了,聚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聚的方式,可能会有不同的形。木气它聚结在内脏这个层面,它就是肝;聚结在外周爪甲它就是手指甲、身上的筋,就是这样。它还是这股木气,只不过这个木气它在周流、在人体生成的过程当中,在演变的过程当中,它就会慢慢的由无形之气演变成有形之体。在演变的过程当中它保留了一气周流的这个特点和规律,所以它有这个具体的五脏,五脏是有形的,但它的功能还是由无形的一气来流通串联在一块的。外在的指节毛窍,外在的爪甲毛发它是内外相应的,也都是分成五大块一样,它实际上也是一气周流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脏器、不同细节上的一些体现,所以它虽然外观不一样,指甲、毛发它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它实际上也是一气在不同脏器、外在的小节上的相应体现。

所以,我们看一个人的指甲,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肝气的好坏,看一个人的头发能看到一个人的肾气的好坏,一看这个人的白头发,肯定是肾气不足。所以这个气它是由内到外,由内在的脏腑到外在的器官爪窍,它都是相应的,《形体结聚》这一节讲了这个问题,讲了这个人体具体的组织器官跟五脏也是相应的。同样的道理,它跟一气周流也是相应的,也具备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四象轮旋,这也具有这个相同的规律。讲这么多,也是便于我们在临床上灵活运用。一看,假设我不能感受到一气周流,那你就靠看靠望诊,看这个人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跟内在的脏腑是相对应的:头发反应肾气的问题,体表的毛发反应肺气的问题,身体肌肉的厚薄反映了中土的问题等等,所以这个一气,在任何时候,都是在人体的不同的器官上、不同的内外组织上,这个规律都是同时存在的。黄元御反反复复来讲,就是告诉我们这些,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体会这个规律。
    再下一节《五官开窍》,前面讲的外在官窍,这节主要是讲开窍的。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它也是五脏的精气外融,向外伸打,舒达于外,产生五窍精气的来源。黄元御讲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耳鼻目口舌它的功能来源于五脏,精气还是是来源于五脏,五脏的精气疏散于外,会产生官器的功能,所以我们治疗五官这方面的疾病时,你还是要从五脏的角度。不能单纯的像鼻炎,现在很多孩子都有鼻炎,单纯治鼻炎有时可能效果不好,你要知道它这个鼻炎它的根源还是在五脏,不但是肺脏。不同的小孩它有不同的类型,有的可能是单纯的肺虚,有的可能是中土虚,有的可能是木气郁滞,有的可能是肾虚,它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治疗效果就很好,比单纯治鼻炎效果要好得多。

网址提示:五官开窍

讲五窍,讲五窍的功能,它也是有阴有阳有升有降,主要是清气清阳之气来荣养着五窍。所以精气不足的时候,浊气在上面瘀滞的时候,五窍都会出问题,治疗的时候就要从补益五脏、祛除瘀滞、流通五窍,从这些思路来治。它的根基还是人体本身这个一气周流,人体本身这个一气周流的基础是以五脏为基础的,内养五脏嘛。五脏就是根是人体的根本,中土澣旋,四象,就是外在的四脏——心、肺、肝、肾,四象轮旋,形成这个一气周流,这是人体一气周流大的基础,大的模式。那么具体到某一个层面,官窍、形体、精神、气味都是一些不同的细微的层次,一气周流的规律它是怎么体现的,主要从这个角度来讲。

那么再下一节呢,《五气分主》,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等等,这是《内经》里的东西,你看我们学《内经》,学阴阳五行的时候,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至于它为什么会这样?黄元御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给我们讲,颜色的变化、气味的变化、味道的变化、声音的变化、体液的不同;不同的状态,代表了一气在不同脏腑的功能。打个比方说,脾土,其味甘、其嗅香,甘甜、香甜,人饮食靠脾胃,我们都喜欢吃甜的,小孩都喜欢吃糖,吃饭我们要吃色香味俱全,甜甜的,中土它就是这个特点。如果我们觉得不香了,吃什么都没味了,这首先第一条肯定是中土出现了问题了,要想办法去运中土。

网址提示:五味根源 五气分主

正常情况下,一气周流圆融的时候,感觉不到这个一气的存在,相当于合而为一了,土枢四象、这个五行啊、很圆融的成为一行,感觉不到五行,五象也成了一象了。一旦生病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这就是一气周流不圆融了分裂开了。所以正常情况下,嘴里是没味的,感觉不到异味,当你觉得有不对的味道,总觉得有酸味,有的觉得嘴里是咸味,有的觉得嘴里是火辣辣的,这都是相应的脏器出了问题。打个比方说,心脏不好的人,心阳虚,这样的人,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很多人会觉得舌头好象抹了辣椒一样,这股火气怎么都下不去,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这就是心阳虚比较重的才会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一看到这个火气大的时候,舌头又辣又苦,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呢,所以我们就要温养心阳,温通心阳,大剂量,剂量少了可能纠正不过来。这些东西都是供我们临床辨证用的,碰到什么症状,我们知道它是哪一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它在哪个位置,这就是讲生理。

给我们讲在正常的情况下,一气周流来流通、来轮旋,一旦生病了,它可能就表现出来啦,所以就他知道哪儿病了,所以一气周流的体系,相当于定位,它定的是那个位置。在不同的层面它都存在这个规律,疾病它在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来,就说明第一疾病是在这个层面上,比方说是在官窍这个层面,还是在体液这个层面,还是在气味的层面,会到不同的层面。然后它具体的定位,在四象中土的角度讲它是在中土?还是在周围的四象?在哪一个部位,你也就知道了。一个是一气周流的哪个环节?大的部位一定,然后具体根据疾病症状的表现,它是在那个层面上也就知道了,那么就会有这针对性地去用药,首先从一气周流的角度去疏通,是升还是降?然后针对它这个疾病,在不同的层面我会用一些相对应的药,比方说在肌表的时候,那我可能用些走表的药,在脏腑的时候我会用些入里的药。

但是呢,可能同时升,感冒了往上升不上去,我可能会用麻黄,如果内脏升不上去我可能会用黄芪会用升麻,不一样,但是治疗的走向是确定的。所以你看《四圣心源》这个理论体系,它是一个很精确的治病定位的一个东西,很准确的,不光能将疾病定位到一气周流这一圈的哪个位置,还能定位到你这个具体疾病的哪一个层次,你这个疾病表现在哪方面,它就在哪个层次。当然治疗的时候,很多时候,还是因为脏腑是根本是基础,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要从脏腑这个角度来入手来治疗。
    相应地根据不同的疾病层次,也会相应地用一些不同层次的药物,不同的药,它入的层次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临床你用药如果用得比较熟练的时候,可能也不难,很灵活的一件事。一看这个病,在哪个层面你就该知道用哪个药,因为每个药,它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是偏走表、偏于走里,还是半表半里,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同的药物它可能都是往某一个方向,疏通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作用的层次不一样。治疗不同的病时它就有不同的效果。把最符合的药用到最恰当的病上,那就会有一个最好的效果。所以《四圣心源》它本身的方子,大部分都是从脏腑的层面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性的处方,我们不能所有的情况都照搬呀,你用上肯定有时也有效果,但有时候如果疾病的层面不一样的话,你照搬这个方子有时效果就差一些。就要灵活变化一些,是这个意思。

网址提示:五情缘起

网址提示:精华滋生

后面的这几个小节,《五味根源》,还有这个《五情缘起》,《精华滋生》啊,后面这几节,我就不细讲了。跟大家讲一下,都是一个道理,从味道的角度来讲,它也是一气周流的表现,也符合这个规律;从人的这个五情,从人的情志,喜怒悲忧恐,从这个来讲,它同样反映了一气周流的这个规律;从《精华滋生》它还是和那个《气血本源》是一样的。在《精华滋生》这个节里,其中有一句,“五谷香甘,颐养脾胃”,最后这一段,“土气充盈,分输四子”,这句话你看,大家把这个理解了。人吃五谷杂粮,香甜入脾土,养脾胃呀,养中土,那么中土这股气,土气充盈,很充足的时候化生气血,那么它就是升降斡旋,周流、流通出来了,分输四子。四子就是四脏、四象,肝、心、肺、肾啊、木、火、金、水啊!

所以你看,从人体五脏这个层面来讲,一气周流,脏腑层面来讲就是基础。中土脾胃,作为一个气血化生的来源,它升降斡旋,化生气血,气血周流,输送到五脏,输送到外面的四脏,然后完成这个一气周流。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五脏所对应的这个气血呀、精神呀、形体呀、官窍呀、神志呀,等等,只要是它们相对应的这些东西,全部它的基础是一气周流这个根源,都是从这儿化生过来的。
    所以不管我们从那一个层面,只要见到属于一气周流那一个阶段的问题,我们就知道它是出现是升不上去还是降不下来,我们就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然后再根据它不同的层面,疾病表现的不同的层面,那么它会有一些相对来说不太一样的药物,来去调整它。好比都是往东走,我是在一楼,或者在二楼,或者在三楼,它是不一样的。一、二、三楼用的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层面用的药有一些区别,但是方向是一样的。所以一气周流大的模式首先是有一个大的定位,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是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位,这就很详细地把疾病给你精确地标注出来了,和全球定位系统是一样的。定出来之后你就知道该用什么药,来帮助它流通,让一气恢复圆融呀!恢复圆融就是把这一气合二为一,五象变成一象,五行变成一行,这个时候就是正常的状态,疾病也就治好了。

所以你看它这个理论体系,它很简单,又很圆融,又很完美。没有任何的偏颇,既不偏阴也不偏阳,升为阳降为阴,我是阴阳并重的,而且独重中气。中气也是后天的根源呀,所以再后面就是讲了这个什么奇经部次,营气运行呀,卫气出入呀,这就从经脉、营卫的角度来讲这个,包括还有这个经脉的起止,包括传导,后面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看一下,总而言之,这也是讲人体所有的生理功能的,全部都是符合一气周流这个规律的,就讲了这么一件事。

网址提示:糟粕传导

网址提示:经脉起止

网址提示:奇经部次

网址提示:营气运行

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个《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黄元御先生不辞劳苦,不嫌罗索,反反复复从不同的层面,来讲这一个问题,讲一气周流这个体系,讲这个规律,为什么?就是希望我们理解他的用心,理解他的意思,一气周流这个规律不光在天地之间存在,在人体本身也存在。在人体来讲,那么它这个流通的基础就是五脏,以五脏为基础,五脏的一气周流作为一个根本。然后它会在不同的层面,人体的这个五官百骸、指甲毛窍,在各个方面,包括精神层面呀,气血、味道呀,通通这一些,全都有这相同的这个规律,都符合一气周流这个变化规律,就是讲了这么一个意思。
    所以我们知道《天人解》,黄元御先生把这个《四圣心源》写完了,一直迟迟没有把这个书做一个终结,他觉得这个一定要把《天人解》写完之后才认为把这本书写完了。后面讲这个内、外杂病的时候,早就写完了呀,为什么一直要把这个《天人解》写完才觉得我算是把《四圣心源》这本书算是写明白了,因为他要把这个规律讲清楚,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理解得更细致,更透彻一些。
    咱们学习卷一《天人解》,主要就是学习《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的这个精髓,这个结构体系,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主要就是中土斡旋、升降流通、一气周流。这一个体系,在人体任何一个层面都存在,以五脏为基础,任何一个层面都存在,是这么一个结构体系。整个这一卷,全都讲了这一个问题,不同的层面反复讲,我们只要把这个理解透了,后面的所有问题都好理解,都好学了。所以卷一《天人解》是《四圣心源》这个精华中的精华,精髓、灵魂。
卷二是《六气解》,你《六气解》看不懂都没有关系,甚至你不看也不影响你对整本书的学习,但是这个《天人解》一定要理解透彻。《天人解》要是理解好了,后面如果你要是悟性好,后面的你不学都没有问题,你读这本书你就算是学会了。所以我们今天,把这个卷一《天人解》就算简单地学完了。大家看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咱再提出来再互相交流一下,我稍微歇一下,过几分钟咱们再接着讨论。

课后互动
    主持人:大家好!老师先休息一会儿!大家如果对第一章第一节有什么问题,可以先提出来,当然可以抢麦,也可以打字问。对了,大家现在尽量问第一章的各小节的问题。毕竟好多人都是从头开始学的。所以说如果讲第一章以外的问题,有好多同学可能都听不明白。
    问题一:“大道至简”老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说是为什么是己土左旋而不是戊土?我们知道己土左旋而升,戊土右转而降,为什么不是相反?
    这个问题怎么讲呢?实际上,己土、戊土,就是脾胃这股气,它本身、本质上也是一股气。就跟咱们刚开始讲到太极的时候,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股气最开始的时候圆融不动,一旦为人,升华为人这一股气,它就已经是后天了,就已经有动静了,一动就有阴阳,就有升降。所以升起来的这股气,我们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己土,就是脾土;降的这股气,它往下降的时候,我们给起了个名字就叫戊土。所以为什么己土左旋而戊土右转,这个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么命名的。就像你生下来时你爸妈给你取了个名字,你就叫这个名字。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给你取了个这么个名,你可不就叫这个名字。为什么己土左旋而戊土右转这个样子,我们可以理解成人为约定成俗这么一个称呼。

但它的本质是来源于一气,从中土,一气混茫、未分阴阳的状态而来的,本质上它并不是截然分为两股气。它本质上也是一股气,只不过它从最原始的那个,相当于太极的那个状态,一旦动起来的时候,它自然的就会变成升降两种情况,自然就产生脾胃这两个不同的升降方向,并且我们人为地给它赋予不同的名字,是这么一个道理。叫什么名不重要,假设最开始我们讲了就是戊土左旋,己土右转,那我们今天就可以反过来讲,这个名字不重要。我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它是一气混蒙未分、未分阴阳的时候,演化而来的,一动就产生阴阳,产生升降,它的来源是一样的。来源是一股气,是一个状态,这一点搞清楚就可以了。
     问题二:然后还有一位老师问这个,是“雨夜独行”老师,说木郁从火化还是从寒化?这个程度有限定吗?
    这个木郁,黄元御讲,说凡病则郁,只要是疾病,必然是气郁。这一气可以分成木火土金水,可以分成五种气,可以分成五种情况。木气、木郁大部分是从火化的,木郁从寒化的比较少,但是如果肾水之气它郁的话,有从寒化的,有从热化的。就是每一个气它都有寒化,都有热化。为什么呢?这取决于你本身正气的盛衰。正气盛,郁而化火;正气虚,阳虚,可能郁而化寒。气虚、阳虚可能就化寒。实际上也不是化寒,打个比方说吧,什么叫化火啊?你这一股气,你这个人很有劲儿,你郁在这个地方走不动了,火冒三丈啊!周围打个稀巴烂,一股火象!假设一个人是老弱病残,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它也郁在这了,这就是化寒,所以化寒化火只不过是一气郁滞、虚实的不同,也没有一个完全严格的一个界限,它也是渐渐变化的。所以我们学习一气周流啊,既要通过四象、五行对一气的状态有一个阶段性的定位,同时也要有一个整体的、圆融的概念,一气它是圆融一体的,逐渐变化流通的。这样我们在临床上分析疾病,治病用药的时候就会更灵活,就不会那么机械,顺便多说几句。
     问题三:然后悠闲老师问,肝郁是肝血不足还是肾阳不足?
    这个也是要看虚实,从象的角度,因为这个一气周流,我们是从气的角度来讲的,它外在的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症状。黄元御讲了很多层面,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讲,就是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从外在表象的这些东西,都能够从外面的表象看到里面的实质,里面的实质就是一气的周流。所以我们看这个肝郁的时候,肝郁在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表现,它是肝血不足还是肾阳不足,你就看它在不同的层面表现出啥来,如果它表现出来是脉虚涩,爪甲枯燥,那就是肝血不足;相反如果它表现的是脉沉软无力,四末冰凉,这可能就是肾阳不足,根据它外在不同的象,察象以辨气。
    黄元御给我们讲了这么多层面,啰嗦了这么多,不就是让我们从不同的外在表现,从象的角度去理解它里面真正的一气状态。所以我为什么出版的那本书叫《临证辨象》,就是从象的角度,从临床症状,从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感觉到的这种象,不管是病象也好啊,脉象也好啊,去感知人体一气的变化。象是外在的表现,一气的周流是内在的实质,辨象的本质是为了辩气。如果大家对脉诊望诊熟练的话,望而知之谓之神,一看就知道这个气是怎么回事,强弱瘀滞流畅,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一望而知,不需要转化。如果不熟的话,可以先慢慢来,从外在的病象,我们可以知道,他里面这个一气是什么状态,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问题四:还有一位老师,问中土之气从中土出发,流到四象,与后天之气有什么关系什么作用?是这么个意思吧,可能问了这么个问题。这个后天之气,咱们讲先天肾,后天脾胃。后天之气,就是咱们讲的中土之气,就是这股中气,叫法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咱们讲的后天之气,就是我们讲的中土脾胃之气,就是这股中土之气,所以咱们讲的一气周流,就是从这个后天来讲的,就是讲的中土脾胃之气,流通到外周四脏形成一气周流,就讲的这么一个结构体系。它是一回事,你也可以讲,后天之气,输布全身,形成一气周流,这么讲也可以,意思是一样的。
    问题五:老师,你讲几句第一节《阴阳变化》的这最后一段吧,最后一段: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这一句话,大家是不是不太理解?

咱们讲这个一气周流的时候,他这个模式是,中土之气,斡旋升降,流通外出,输送到,外周四象,形成一气周流。黄元御他从一年四季变化上来讲,讲这个规律,为什么叫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这个说法,我个人理解,四季每一季,都是土气。一年夏秋之交,他讲六月之间啊,桑拿天的时候,寒热交蒸,湿气最闷热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土气最盛的时候,这是从一年当中来讲。中土于中央,它在四季的中间,这个土气表现的最明显。实际上,一年四季的变化,都是中土之气的变化,并不是说只在每个季度的十八天是土气,这个说法,可能是为了便于表述,土气在四个季节里面都存在,可能是为了表述这么个意思。

这么一个说法,我个人理解,要是真这么理解,有点机械了,实际上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都是中土之气在变化。当然最典型的变化,它是在六月桑拿天湿气最重的这个时候,那是最典型的,其他时候,可能就显得各有各的特点,土性中庸,不升不降,所以它就闷热,不动乎了。
     咱们主要从土无专位来理解,至于各十八日,你理解他的意思就行了,我觉得,至少我目前理解不是这么机械的,土气是无处不在的,并不仅仅在这十八天,既然讲了土无专位,哪来的十八天,这不就矛盾了吗,所以我们理解的时候,从整体上去理解,这么讲可能只是为了便于描述。这样的话,从一年的角度来讲,这个,中土之气,它每个季节都有,它实际上是中土之气的变现表现,这样理解就好理解了。各十八日这个问题就不存在,只是这么一个方便的说法而已,这么理解就可以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一些意见,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问题六:老师还有这一句,怎么设计出三阴三阳来了?
    这个问题让小胡给大家说一下,我对易学没有什么研究。这句话,你整体上理解,咱们自己校对的《四圣心源》,封底上有一个图,我给他写了一句话,左边从下往上念是阴升为阳,右边呢,从上边往下念是,阳降为阴。什么叫三阴左升,三阳右降呢,这个降则为阴,升则为阳,运动的趋势,只要是往上升的就是阳,往下降的就是阴,讲的是这个过程。实际上,凡是往上升的,阴升阳降嘛。只有阴性的气才有升的可能,只有阳性的气才有降得可能,阳性不在上,怎么可能往下降呢?先上去才能下来啊,只有降下来,它才有机会升上去,所以这方面阴阳都是相对的,大家不要理解的太死板了。这个等讲第二卷六、七节的时候,我想咱们可以更具体的讨论这个问题。小胡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这方面的基础课,易经这方面我理解的比较肤浅了。大家哪方面理解的比较好,都可以出来给大家讲,不要我一个人讲,一个人的知识层面毕竟有限,理解的可能有些片面,我们这肯定也有很多老师理解得比我好,希望只要理解的好,都可以来讲一讲,讲一讲大家的见解,互相学习,不是我一个人独角戏,希望我也能从大家这里学到一点东西,我也是来学习的,这个问题留到后面以后来讨论吧。

(0)

相关推荐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气血应候篇

    上篇 天地之间,阴阳两分,阳行阴用,得立五行,世界万物,皆从五行所化.天地之道,自然之理,人之身体,法于天地自然,是以从阴阳而生.人法于天,感阴阳而生营卫,定六气而出六经.营卫者,气血也.卫气在外,为 ...

  • 情伤不是月亮的祸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六淫时邪等由外而来的致病因素和它们的致病特点.接下来开始学习"内所因者",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内因.我们要讲的第一个内因,是七情内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

  • 补土派传承人赵莲英——要治耳鸣必补脾胃

    赵莲英主任从医50余年,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传承人,主张"补土学说"和"阴证论",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与<内经> ...

  • 根尘不偶老师《四圣心源》阴阳变化(5)

     今天讲<四圣心源·卷一>,第一部分<天人解>.从我们讲<四圣心源>的成书写作过程的时候就说过了,黄元御当时写<四圣心源>呢,是先写的<杂病>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一气周流(一)

    那么下面咱们把<四圣心源>这本书主要的理论体系,也是我们今天晚上交流的一个重点,大概地讲一下.刚才说了,<四圣心源>这本书是黄元御所有著作中水平最高的一本,代表了他的顶峰之作,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生平简介(一)

    黄元御刚开始学医的时候啊,他有一个堂哥也是一个当大夫的,就指点他说你可以先看看<伤寒论>,先看<伤寒>,所以他这个学医是从<伤寒>开始看起的,因为黄元御他本身的文化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小儿湿疹的治疗(31)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次,我们讲了<四圣心源>的一些病症,跟我们临床上见到的那些疾病差别比较大.书里面讲的各种疾病,我们也能见到.但是,我们在临床见到更多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成人疾病的治疗过程(37)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咱们今天接着说<四圣心源>在临床上的运用.前几次讲课,跟大家聊了聊小孩的疾病,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基本方,供大家参考. 今天,给大家讲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一气周流(3)

    那么下面咱们把<四圣心源>这本书主要的理论体系,也是我们今天晚上交流的一个重点,大概地讲一下.刚才说了,<四圣心源>这本书是黄元御所有著作中水平最高的一本,代表了他的顶峰之作,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生平简介(2)

    黄元御刚开始学医的时候啊,他有一个堂哥也是一个当大夫的,就指点他说你可以先看看<伤寒论>,先看<伤寒>,所以他这个学医是从<伤寒>开始看起的,因为黄元御他本身的文化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流传(4)

    上一次讲课有一部分内容没有讲全,今天做一个补充.就是<四圣心源>的流传及演革,今天在这里说一说.上次讲的是对黄元御先生的生平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知道黄元御先生写<四圣心源>这本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阴阳变化(5)

    今天讲<四圣心源·卷一>,第一部分<天人解>.从我们讲<四圣心源>的成书写作过程的时候就说过了,黄元御当时写<四圣心源>呢,是先写的<杂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