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鉴定

关注
一、根据序、跋、牌记鉴别:
古人印书,常常要请人作序,或由编撰人自己写序。而印书的经手人或因地位低下,或因辈份晚出,不能跻身作序行列,则常常采取写跋的办法附于书后,有点类乎现代书的后记。古代印制的书籍虽无现代书籍那样明确的版权页,但也常常印有牌记,以交待印制的年月和印制的书坊、堂号。若能从这些地方下手,往往能够找出一些借鉴和判断的证据。(牌记,又名木记、书碑,指在书的卷末或序文目录的后边、封面的后边刻印的图记。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刻地点等。)

雕版刻版

二、根据边栏界行衔接处的迹象鉴别:
活字排版印刷的书,不但模仿雕板印刷书籍的版式风貌,更重要的是它要靠四周的边栏将版中排好的活字圈紧,靠界行的竹木片将每行文字卡紧屑紧。所以活字版的边栏界行,不仅仅起边栏界行的作用,同时也有围紧屑紧活字以使之成为一版的作用。但同为边栏界行,雕板与活字印出来的书是有不同特点的。雕板是在事先予备好的一块一块的木板上镌字雕栏刻线,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边栏在四角的衔接处,条条界行与上下边栏的衔接处都浑然一体,毫无缝隙。这主要是因为本来是一块木板,其中所有的文字、边栏界行等都是雕刻出来的。凡属未施刀雕刻处,都仍与木板相连,故不可能有缝隙。当然现存的古书中,有时也可见到边栏界行继续的痕迹,那是书版雕好之后,或因刷印太多,或因年久断裂而造成的,绝不是固有的。可是活字印刷就不同了。任何材料的活字,要想用它来印书,都只能根据书的内容把一个个的单字检排在事先预备好的各种材料的板上。一版字排好了,四周加围彼此不相联结的边框,行行文字之间屑加各种材料的板片。这样在边栏的四角衔接处,界行与上下边栏的衔接处,都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缝隙。于是印出来的书叶就会在缝隙处表现出未着墨迹的空白。这种现象几乎所有的活字印书全都避免不了。掌握住雕板印书和活字印书的各自特点,再去审别古书是采用什么技术印制的,也是不难做到的。

古籍

三、据有无断板迹象签别:
雕板刷印的书籍,常有粗细、方向不同等不规则的未着墨的白道子出现,这是雕板印书所特有的现象。古人将文字镌刻在木板上印书,一般都要选择比较硬的木料,如梨木、杜木、枣木等,原因是硬木刻出来的笔画剔透,刀法清晰,而且耐磨损,经得起多次刷印。但硬木烈性较大,受潮着水之后容易断裂或走形。而书板每次印刷都必须敷墨,刷印一多,由于木板吃水而字的笔道就会发胖,失去原来的精神。每次刷印完了,收起来多年不动,就会因潮到干而发生断裂现象。这种书板再拿来印书,其裂纹处由于成了深裂的口子而无法着墨,所以印出来的书叶就出现没墨的白道。这种白道,行话就称为断板。依靠这些断板现象,非但可以用来判断一书是初印还是后印,可以用来判断两部书、三部书是否为同版,还可以用它来判断一书是为雕板印刷还是活字印刷。活字排版,不管是什么活字,都是在印书之前刚刚捡排起来的版面。这种版面,即使是木活字排成的版面,也不是整块的木板,一书印完版即拆除,不可发生断板现象。因此,我们在审别一书是雕板印刷还是活字印刷时,这种有无断板的现象,就成了我们用以判断的根据了。凡有断板现象者,绝不是活字印刷的书。反过来说,凡活字印刷的书,绝不应该有断板的现象。当然,初印的雕板书,通常也没有,或很少有断板现象,但结合其它因素加以悉心审别,还是可以鉴别得出什么是雕板印书,什么是活字印书的。

古籍

四、据行字疏密、歪斜、横置、倒置鉴别:
活字排印的书,在每行中文字与文字之间疏密程度与雕板印书不尽相同。雕板印书每张书叶在上板雕印前都是先要写好书样的。中国的汉字是方块文字,书写时,特别是竖行书写时,很讲究整个文字的布局。也就是说上下文字之间,常常出现上一字下部笔画之间的空白处,由下一字上部高出的笔画所填补,形成文字与文字之间有笔走龙蛇、首尾相连之感。看起来紧凑而不拥挤,疏朗而又不觉断续。这种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彼此交插,是雕板印书所特有的,活字则不然。活字印书,每版文字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单字捡排而成的,因此字与字之间绝无彼此下上笔画交插的现象。所以看起来字与字之间显得疏落、松散,无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之感。掌握这种特点,也是鉴别一书究竟是雕板印刷,还是活字印刷的方法之一。与此同时,活字印刷的书籍由于是一个字一个字捡排起来的,一行文字中常常出现字与字之间对得不整齐,乃至歪斜的现象,甚而出现单字横置、倒置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出现在捡排时,而试刷时未经严格校正,或因活版不紧,刷印过程中越发松动,致使单字打横,乃至于倒置。这些现象,在雕板白书中是绝不会出现的。因此,古代印本书中只要有文字歪斜、横置、倒置的现象,就一定是活字印本。

古籍

五、据印纸墨色的浓淡是否均匀鉴别:
活字印书与雕板印书在墨色浓淡的均匀程度上也有区别。雕板印书,由于是在刮削平整的木板上施刀镌字。所以每版文字的表面也是非常平整的。因此,在敷墨时各个文字及各个文字中每一笔画,着墨轻重也就基本一致,刷印出来的书叶其墨色浓淡也就显得很匀称。活字印书则不行。原因是活字版是由一个个的单字捡排组成的。这种活字版非但边栏界行往往高出版面中的文字,就是文字与文字之间也有高下不平的现象。即使是开始刷印前再怎么样用平板压平字面,而在刷印过程中由于活版卡屑不紧,仍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这种版面上边栏界行与文字之间,以及文字与文字之间凹凸不平的现象,致使凸出来的地方着墨就浓重,凹下去的地方着墨就轻淡。即使是敷墨时有意识地使高下之处全都着墨,印出来的书叶也会不同。囚为活字版面着墨浓淡不匀,印出来的书叶便会呈现墨色轻重不同甚至笔画断续现象。
(0)

相关推荐

  • 书评A385:时光掩埋的秘密——读《且居且读》

    文/望月听雪 如此扑面而来浓浓学术气息的书籍,原本以为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有着其为了知识拓展必备的严谨枯燥,却未曾想到读来竟然不失趣味性与阅读性,古玩字画的鉴定是一门深层次的学问,带着对于悠悠华夏千年文 ...

  • “又见大宋”古籍修复及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在长沙举行

    活动现场. 10月8日下午,在长沙国金中心三楼西侧中庭大宋潮LABS展览现场,由湖南图书馆联合方实验室举办的"又见大宋"古籍修复及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在这里举行,现场观众与古籍修复这一 ...

  • 连城四堡,被遗忘的雕版印刷之乡

    谁都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随着时光的推移,曾是"尖端技术"的雕版印刷早已成为历史.不过在闽西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四县交界处,却 ...

  • 李开升:中国雕版印刷时代的转折点——浅谈嘉靖本和嘉靖时代

    嘉靖朝是明代出版业的第一个高峰,刻书规模空前扩大.版本风格中出现新的宋体字风格,成为此后四百年刻书字体的主流,并发展成为今天主要的汉字印刷字体. 明嘉靖一朝四十五年(1522-1566),在中国版本史 ...

  •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十六 :最早发明的印刷术——雕版印刷

    作者:张树栋   李  英  张耀崑 编辑:赵志忠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十六     最早发明的印刷术--雕版印刷   编者按:征得旅居北京的献县淮镇籍老乡张树栋老先生的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起,全文 ...

  •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一 :最早出现的手工雕刻技术——雕版印刷之源头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者:张树栋   李  英  张耀崑 编辑:赵志忠   中华印刷史典故   编者按:征得旅居北京的献县淮镇籍老乡张树栋老先生的同意,诗眼 ...

  • 谁启发了古登堡?是中国的雕版印刷吗?

    李崇寒 就像古代中国很多尝试用活字印书的个人一样,往往开始不久就宣告放弃,能坚持下来的要么很有钱,要么耗个二三十年终成一套活字设备.很显然,古登堡没那么多钱,他只好四处借贷.可他从什么时候起,有了活字 ...

  • 墨香四溢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它肇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又以扬州为代表.扬州雕版印刷& ...

  • 宋代雕版印刷对诗文注释的影响

    作者:刘美燕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0日 06版) 关于雕版印刷术产生的年代,学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是其在宋代的繁荣却毋庸置疑.雕版印刷对宋代社会.文化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如教 ...

  • 唐代雕版印刷的佛经,画美字更美!

    (唐咸通九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卷展开图) 水墨纸本 规格:27.6 x 499.5 cm 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