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妻子继,兄死娶嫂”,古代匈奴为何会出现如此惊悚的习俗?
当社会的思想解放时,深藏的问题就会露出水面。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开放,对社会上“拿习俗当幌子,做尽恶事”的恶俗容忍度越来越低。
我们坚决地反对一切恶俗,反对一切罔顾人伦的,一切低俗恶臭的“文化习俗”。但是所有的以我们现在的目光看来不能理解的习俗就都是恶俗吗?
匈奴地图
不是这样的。有些难以理解的生活方式或文化习俗,都是由于当时的年代,当时的环境限制不得已而造成的。
对于自己父亲去世然后娶自己的母亲,自己哥哥去世娶自己嫂子的这种乱伦行为,毋庸置疑是遭人唾弃的。所以,当看到匈奴“父妻子继,兄死娶嫂”,我们往往会给它扣上“恶俗”的帽子,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了解“父妻子继,兄死娶嫂”
“父妻子继,兄死娶嫂”是古时候北部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习俗。但事实上,这种习俗并不是匈奴创新,也不是匈奴独有。其实柔然、鲜卑、契丹、突厥、党项、蒙古、女真等等草原部落都有这种风俗。
草原
⑴父妻子继
顾名思义,“父妻子继”就是儿子娶了父亲的妻子。这之中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在父亲去世之后,二是不能娶自己的亲生母亲。当时的人们,大多会娶许多老婆。
当一个人的父亲去世后,他会在自己父亲的其余侧室中选一些年轻漂亮且有生育能力的“母亲”嫁给自己,成为自己的夫人,剩下年老的依旧尊为母亲。甚至有许多的儿子会为了娶到最漂亮的母亲而大打出手。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著名事例:
王昭君出塞后,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但是呼韩邪早早在王昭君二十四岁时就与世长辞了。当时的王昭君上书给当时的汉帝想到回到中原,但是根据当地的习俗,年轻又漂亮的王昭君应当嫁给呼韩邪的儿子。虽然来自中原的王昭君十分不能接受这种习俗,但汉帝拒绝了她的请求,孤身于异乡的王昭君只能入乡随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也就是新继位的雕陶莫皋即复株累单于,并为他生育了两个女儿。
王昭君电视剧照
除了在匈奴地区,中原历史上也有过许多这样的著名案例:
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起初是唐太宗的才人,才人做了十二年,没有受到唐太宗的宠爱。在唐太宗病重时期,她与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在唐太宗去世后,没有子嗣的武则天与其他一些嫔妃一样,进入了长安感业寺为尼。继位的唐高宗让武则天再一次进宫,成为自己的皇后,最终铸造了一代女皇的传奇。
武则天剧照
⑵兄死娶嫂
兄死娶嫂其意为在哥哥死后娶他的老婆也就是自己的嫂子为妻。以我们现在来看,“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娶自己的嫂子是不可能被理解的。但在以前,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情。
在汉朝时,有一个乌孙王国,与中原关系相对融洽。这个乌孙王国先后娶了两位汉家女子。其中一位名叫刘解忧。解忧公主英姿飒爽,被誉为是绽放在西域大地的铿锵玫瑰。但她也没有逃过多次改嫁的命运。解忧公主最开始嫁给了昆弥(首领,国王之意)军须靡,军须靡死后,又被迫嫁给了军须靡的堂弟,新昆弥“肥王”翁归靡,并生下了五个孩子。肥王去世后,解忧公主又被军须靡的儿子新昆弥泥靡强娶,后又生儿子邸靡。
解忧公主电视剧照
二、探寻其中的原因
如果说,对于有钱有势的上流社会,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都是贪恋美色。那为什么匈奴这个民族不论阶级,几乎人人都是这样的呢?
草原民族
当时的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随水草而居,以放牧捕猎为生,生产生活极不稳定。在那里,女人的劳动能力较弱,地位低下,甚至被当作是归属于大家族的财产。
当一个男人死后,如果他的遗孀改嫁到其它的家族,会带走原来家族的一些牛羊财宝,甚至可能会带走剩下的孩子。这对于原本的家族来说就是财富的流逝,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他们是不会允许寡妇改嫁到别人家去的。
这个问题解决了,但另一个问题又浮出水面了:死了男人的女人和他们剩下的孩子该怎么办?在适者生存的大草原上,没有男人的庇护,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很难生存下去。所以,他们会在这个家族内另找人改嫁,而这其中的人选,则往往都是原配的兄弟或儿子。归根结底这其中的原因,还是生产力的低下。
农耕文明
相比较同时期的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更加稳定的生产生活,造就了他们更加文明的思想,更不必迫于生存出卖道德和伦理。
这种“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行为于我们现代人的严重自然是极其落后愚昧的,但在生产力条件、思想文化都十分落后的时代,能够维持生命便是最重要的事情。
经过一代代人的变革与改造,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思想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内容也在持续地调整和完善。如今的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水平并非一蹴而就,由我们凭空创造的,而是人类社会长期演变更新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割裂地看待过去的风俗习惯,应以辩证的眼光认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