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年级班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可见,习惯的重要性。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习惯养成考虑,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需要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继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好习惯的培养比什么都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所看、所做、所思、所悟来谈谈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1.教室门口测温。学生要站立自然而有气质、有精神。先摘帽然后向老师问好,测温完毕,说谢谢老师,然后走进教室。

2.放凳子。早上进教室后,先来的学生要把教室课桌上所有的凳子放下来,这样有三个好处:首先,后来的学生不会因为再放凳子而过多打扰邻桌学生,第二,班主任老师也不必担心后来的学生因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艰难放凳子而给同桌或邻桌同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第三,教室里会因为桌面上没有凳子而显得很宽敞、很整洁。
3.课前准备。上课前,把不属于本节课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放书包里;同时准备好上本节课需要的课本、练习本、练习册、笔和橡皮、直尺等。
4.上课。要有起立、互相问好的环节,这里的问好有两个意思:一是表达尊重;二是告诉学生现在已经上课而不是在课间。
5.坐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
6.听课。读书姿势:读书时,要求学生把课本立起来,一般课本和眼睛成90度角。回答问题:放课桌上举右手,发言时眼睛直视老师或同学等提问的对象,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不摸东西,立正姿态,声音要洪亮,动作大气、不扭捏。
7.下课。下课问好,学生离开座位前,收拾本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离开教室前把凳子放在课桌下面。
8.收交、发放作业。收交作业形式各异,可以等学生全部写完后,从最后一名学生往前传作业,最前面一名学生数本列学生作业本数,并报数量;发作业时,也可以由最前面一名学生往后传作业。这样的收发很有秩序,但这种形式会对一些特殊情况有制约,比如,你在批改作业后,发现有7、8名学生作业出现问题,找这些学生订正后,没有及时放到原来按序排列的小组中,就会出现学生在传作业过程中断层的现象。学生又不认识姓名,我们该怎么办?这种情况我在后面会说到。
9.请提醒学生每晚做到“六个一”,提前准备好以下六项:带帽子、红领巾、校服,检查老师布置的作业、对照第二天的课表整理书包、和桌布,另外,疫情期间,提醒学生戴口罩。今天再次提醒,从下周开始,如果再有忘记带的情况,不允许家长再送学校门口。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有规划、有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1.学生进校后,教师教育学生不要在校园内追逐打闹,要及时组织学生测温、进班,进行早读或午读,早上可以安排学生领读课文内容或小儿歌、背诵优美篇章或古诗词等,数学上可安排口算或计算比赛等,让学生有具体的事情可做。
2.纪律。学生纪律,纪律是成绩的保证。首先,课堂上要有纪律,比如:不乱讲话、要说普通话、说文明用语;第二,不交头接耳,摇头晃脑,更不能随意走动等做一些非正常动作。卫生纪律,我们长江东路小学这么美丽的校园,需要大家共同的呵护,首先我们要有不随手扔捡垃圾的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做到,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别人扔的垃圾自己主动捡起来,而不是视作不见;第三个层次是制止别人随手乱丢垃圾。相信我们率先做好,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我们长东的校园的风景将会更靓丽!

3.教师指令。教师给学生的所有指令一定要清晰、准确、有效。不能在学生乱作一团的时候发放指令,即使你的声音很大,喊破喉咙,没用,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亲近你、信任你,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有的老师声音不大,学生却很听老师的话,有很强的向师性。

4.培养小组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要善于利用小组长的资源,在和学生相处中,你会发现哪些孩子出类拔萃,知识面比较广,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就培养这些孩子当小组长,前两周,一个组长可以先认识4-6个学生的姓名,在今后的集体相处和学习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会飞速发展,识字能力也会加强。同时培养小组长的班级管理能力。这样,在收发作业时就能成为你的小助手。

让我们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精细化的理解工作,精细化的推进工作,大格局的开展工作,切实地行动起来并且坚持不懈地摒弃不良习惯,让教育无非服务真正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把良好的习惯抓下去,让服务成为一种教育信仰,在陪伴中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在服务中慢慢体验“悦纳教育”的温度、美感、个性和力量!
(本文所有图文均来自于刘志,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