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随园先生'袁枚的大寒之夜: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
初候 鸡乳。育也。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
二候 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
三候 水泽腹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 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腊月十五,近大寒。
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 年),袁枚六十一岁。当时,由于患有足疾,只能困于家中。故作此诗,以慰寂寥。因'右足忽病疮',而'望山无时登'。然,袁枚其人,一生简静,心意淡远,总能自得其乐。此诗,作于大寒前后,也是这年最后一个十五月圆之夜。虽孤清一人, 但诗意静好。
旧时自黄昏至拂晓,夜有甲、乙、丙、丁、戊五个时间点,谓之'五更'。也称,'五鼓''五夜'。一更关鼓闭城门、三更夜半时日更、五更天光开城门,民谚有云:'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一夜五更,每更敲鼓,以报时辰。报更之人,称为'更夫'。
此报时之法,既行于民间,也见于是夜,更鼓之声乍然入耳,声声紧促,由远及近。天已二更,到了百姓歇息入睡之时。人人劳作一日,都盼彻夜安眠。更鼓之声一来,市井人声缓缓消散,芜杂世事慢慢寂静。穷通有定,休戚有时。人生一世, 披星戴月,晓行暮宿,所求不过岁时静好,所愿不过光阴柔软。
此诗读来,虽意象幽寂,但处处清新。诗人吹灯欲睡,忽见屋外雪明。月影雪光映照下,无灯更比有灯亮。灯灭窗更明,月雪照天晴。少年时候,也曾见过夜雪如灯。天上皎月斜挂,院中新梅香远,庭前苍雪曾积,明光恍如白昼。诗人心生逸趣,索性观月赏雪。
良辰美景,既在远方,也在目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杭州)人。二十三岁中举做官,三十六岁归隐江宁(今南京)。是年,袁枚父亲去世,故而辞官侍母,在江宁购置一处隋氏废园,更名'随园',筑室安居,有藏书楼'小仓山房',世称'随园先生'。一方净土,及时行乐。
袁枚着色像(清-叶衍兰绘)
历代大多文人,一生喜忧参半。哪怕功成名就,也有枷锁在身。今日有荣光,明朝见风霜。更有命途不济之人,一世怀才不遇,终年沉郁不舒。
袁枚不同,早早宦海抽身,偏安金陵一隅。未及不惑之年,已得山水之喜,遍见花鸟之欢。袁枚满心风雅,随园花木扶疏,亭台秀美如画。
随园湖楼请业图卷(局部) 清 尤诏
随园四面无墙,任人往来行游。袁枚不以为扰,反倒以之为妙。
门联上书:'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生性洒然,也知变通。春盛秋华,人烟群聚。袁枚灵光,开设膳房,贩卖茶食,兜售书卷。据说,只贩书一项,便可年入三四千两白银。父亲去后,服丧结束,他又云游四海,访山品茶。
袁枚自言:'吾少也贫贱,所志在梨枣。'
无须利禄功名,只求快意人生。一手花鸟,一手美人。一路山水,一路文章。世人赞他淡远, 也称之圆滑。而他,不问臧否,自得逍遥。一壶茶,几座山,三五美人, 满席人生好味。他是乾隆年间享誉最高的诗人,不求气魄,不琢格调, 只字字熨帖,只句句随心。
当个通天老狐,尝尽人世盛美。
随园湖楼请业图卷(局部) 清 尤诏
也好。像袁枚一样,做一个散淡闲人,观云水,送烟霞。寻古探幽, 寄傲山水。白云为被,块石为枕。看梁燕穿堂,白云踱步;听修竹拂风, 明月敲窗。春有落花清溪,夏日垂柳荷塘,秋有林泉斜阳,冬有梅花纸帐。
写罢袁枚,再喝一碗随园的茶,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只愿你我:
一年四时,日日噙香。
END
文:王臣
图:《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