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一炮击中美军坦克,排长不屑一顾,下一幕却让他吃惊!
1951年5月,朝鲜半岛局势更加恶化,驻守在鸭绿江岸的二线部队开赴朝鲜。23岁的梁继永,当时是第68军203师609团1营的一名战士,也主动申请赴朝作战。到了朝鲜战场,他被分到炮兵连,担任副排长。
同年8月,朝鲜半岛洪水泛滥,志愿军物资供应十分困难,联合国军见志愿军立足未稳,工事不坚,趁机发动猛烈攻势,秋季防御战役爆发。这是志愿军入朝作战最艰苦的阶段,也是联合国军气焰最嚣张的阶段。10月中旬,第203师奉命坚守城山阵地,阻击联合国军。梁继永全连4个排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布置在一公里长的阵地上。
白天,美军的坦克、火炮向我军阵地轮番轰炸,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扫射,还有数不清的敌人疯狂地向阵地发起冲击。梁继永和战士们白天浴血奋战,晚上还要抢修交通壕、单人掩体、机枪掩体。然而,忙活一晚上构筑的工事,往往天一亮就被炮火摧毁了。
这天上午,数百名敌人在2辆坦克的掩护下,再一次向梁继永排所在高地发起进攻。居高临下望去,坦克就像2只“铁乌龟”,虽然速度缓慢,无奈装甲极厚,俨然一个横行的“钢铁巨兽”。而梁继永作为炮兵连的副排长,手里最强的武器,只是4门82毫米口径的迫击炮。
美国的战地记者贝文·亚历山大曾说过:“志愿军进攻时,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雷,只有对付最有价值的目标时,才会动用迫击炮”。这话一点没错,跟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相比,志愿军没有飞机、缺少大炮,甚至连手雷都不敢可劲扔,迫击炮更是弥足珍贵。
为了守住高地,梁继永不得不动用这4门炮,尽管它的火力在坦克面前微不足道。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用最短的时间支起炮架,调试好瞄准镜,随着一声令下,4门迫击炮同时开火,连续8枚炮弹在坦克周围爆炸,却一发都没击中。
一直以来,志愿军的军需物资都极度匮乏,炮弹更是紧缺。梁继永看到炮击无效,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但是很快镇定下来,沉着地观察炮弹落点,以便调整坐标方位。这时,耳边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敌人的坦克越来越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侧面的白色五角星。
梁继永深呼一口气,心里默念“冷静,要冷静”,调整好射击角度,再一次下令:“预备,放!”一声巨响,第9枚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呼啸着朝着坦克飞去。这一次打得非常精确,炮弹准确无误地击中第一辆坦克,冒起一团黑色的浓烟。
“打中啦!打中啦!”几名炮手兴奋地欢呼雀跃。“可梁继永却毫无喜悦之色,因为他明白炮弹的杀伤力微不足道,难以对重装甲坦克造成威胁,甚至可以用“隔靴搔痒”来形容,顶多震慑一下敌人,缓一下他们的进攻节奏。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出乎梁继永的意料。
坦克被击中数秒后,突然传出震耳欲聋的的爆炸声,随后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球,烧成了一堆废铜烂铁。龟缩在坦克中的美军,无一人逃出生天,全部命丧当场。紧随其后的那辆坦克,见势不妙,立刻调头逃窜。眼前发生的一切太突然,梁继永惊得目瞪口呆,实在想不通一枚小口径迫击炮弹,怎么就摧毁了美军的重型坦克。
战后,炮兵排被通令嘉奖,梁继永也因此立功,提升为炮兵连副连长。消息很快传遍了师部,成为那阵子最爆炸性的新闻,战士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梁继永用了“秘密武器”,还有人说是神灵保佑,总之越传越邪乎。
恰好,师部有一个国民党投诚的参谋,他上过高等军事院校,对坦克也略知一二。据他分析,那枚炮弹可能击中了坦克的外挂式油箱。当时的美军坦克,大部分采用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相对于柴油而言更容易爆炸起火。因此,他推断是炮弹命中了外挂式油箱,进而引爆了弹药舱,这才阴差阳错摧毁了坦克。
无论当时发生了什么,这“一枚炮弹摧毁一辆坦克”的事迹确实发生了,成为当年炮兵阵地上略带传奇色彩的“神话”,在战争结束十数年后,仍然是战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每逢战友聚会,大家还会说起这段往事,并引以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