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地理是否有出息?”我问了三个月

你好呀,
我在周日远足回来后更新这篇推送,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推送前加上这一个我今天听了感触良多的音频:锵锵前尘20081222 告密是摧毁道德的开始
因为我觉得GEO宇宙树洞的匿名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我看来这个音频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得到隐私保护。同时里面对于,大学成为“职业培训”的前站这种看法,也和我眼中这篇推送里提到的我目前对于“生涯教育”的忧虑有一定关系。
接下来是我周六写下的内容:
在看这篇推送的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订阅GEO的呢?如果是六月份或者八月份,或许你已经看到过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
【宇宙树洞】学生在课上说学地理没出息,教师怎么回答?(2019.6.23)
地理课上学生说学地理没出息,教师该如何回应?【更新知乎用户会答】(2019.8.22)--发出时查看了,知乎用户们没有再更新
会有这篇推送是因为当时通过【宇宙树洞】提问的人,特地来和我分享三个多月以来TA搜集到的反馈。
TA表示自从提问以后三个多月以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不同的答案,也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影响。
在TA收集答案的渠道中,微信朋友圈、面向地理教师同行或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微信群等社交媒体是TA主要的信息来源。
答案主要包括三类:
  1. 拓宽视野
  2. 举出具体应用例子反驳学生
  3. 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尚有欠缺
其中提问者目前比较认可的是一个微信群中同行分享的内容,认为给到了自己灵感,以下是提问者关于提出这个问题后得到不同人回答后如何影响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以下为原话*):
对我教学理念的影响:
我9月开始正式成为一名七年级的初中地理教师,我的课的背景全部都是学生身边真实情景,因为我认为学生会有这种疑问是因为教师课堂上地理教学脱离了实际情景,才会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没有用,所以我从第一节就说明我的课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是为了应试,并且我也在考虑下学期开设一门生涯规划的校本课程。
说实话,看完这段内容,以及TA给我分享的群聊天记录之后,我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想法。
积极的一面,我为现在通讯技术发达之后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交流,感到社会的进步、技术可以给人的支撑与辅助作用越来越强大了。
消极的一面,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其中的聊天内容,会觉得有些讽刺,在认为学生没有“深度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时候,或许是因为这是群聊,也甚少有人解释自己到底在说的是什么,更少去解释为什么。似乎,教师教地理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当然不是说只有长篇大论才可以是翔实有力的表达,但我的确还蛮看不下去零散的碎片以及自说自话。我也不是认为只有引经据典才可以让观点有支撑,但完全凭借个人经验,似乎也太小看我们人类沉淀着一代代中喜爱思考的人思想结晶的书本了吧。
我会觉得有些可惜,这几个月以来提问者似乎没有怎么去看和学生、和地理、和教育有关的书,而是在不断地问同行。当然,我和提问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可能TA看了不少书,只是没有觉得有收获、或者收获小到不值得和我分享。目前在我看来对提问者而言,反而是同行的回答有给到TA启发。
再谈生涯教育,其实有不少人都在讨论。我在两年前也曾是很看重这一部分内容的,甚至还专门去做了十几周生涯教育相关的志愿者(参见:我们该如何将现在与即将发生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 伦敦一日5)。
但我从这个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就慢慢不那么热衷于此,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当然和我读书学习有一定关系,是因为我慢慢发现所谓的生涯教育和我理解的教育本质是冲突的。
现在被大多数人所讲的生涯教育不是我理解的教育,顶多算是了解相关的职业以及工作前景,是很市场导向的,这种视角下的教育就是把学生看作了未来市场上的劳动力,把教育看作了提供劳动力的工具。这在我看来不是教育,是职前培训。
可我理解和追寻的教育不是工具,我想教育的学生不是劳动力,我看到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着无限可能性但TA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潜能的人,我所理解的教育是唤醒学生潜在能力的推动力。
我又要用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小册子的一句话了:
教育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更简洁的表达是,教育是一种触及灵魂的对话。
我写出这句话就知道自己要被批评天真的研究者真是过于理想主义了。“理想主义”我承认,我就是理想主义者。但“天真”,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所以,在我看来,当学生质疑“学地理有什么出息?”时,我不会先自己想着怎么反驳学生,或者判断这是一种浅层的价值观,认为自己有更高级或更深刻的价值观。
我更倾向于把这看作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然后会问学生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一点,因为我不是很清楚我理解的"地理"和我理解的"出息"和TA理解得是否一致或者有相似性。
所以首先,我觉得可以有一种商量和探讨的态度在,而不是站在地理老师的角度给出一锤定音的结论:学地理可有出息了。
因为你和学生理解的“学地理”、“有出息”可能定义都大相径庭。
就目前的我而言,我认为在中学学地理,学的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开阔视角。这种视角相比其他学校里的科目有更加明显的综合性,可以帮助学生从诸多方面来考量一件事的利弊,长期与短期影响,从而更好地作出合情合理的决定。
有出息,我想问问你会怎么翻译?我脑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对应英文词组是 make a difference(能够做出改变),但可能学生想到的是 be a millionnaire(成为百万富翁),甚至我自己可能初中时也是想的考上大学就是光宗耀祖有出息了。
所以,谁的理解错了呢?我认为都没错,因为都符合这个人当前对这个词的理解。这个理解会慢慢变的,因为人也会逐渐成长。
所以到这里,我想邀请你在自己身边展开一个小调查,或者读几本书看看里面的作者是怎么写的。注意在我看来这还远远不是研究,而是一个好奇心起的调查。你可以搜集一手的数据,可以自己分析,也可以和身边同行分析,和我交流分享与否,由你决定。
调查内容是问这两个问题:
  1. 你觉得学地理是在学什么?
    (如果对方听不太懂,可以改成问比较口语化,便于理解的:你还记得你上过的地理课吗?你印象中都学了什么啊?)
  2. 你觉得什么是有出息?
    (如果对方有点懵,可以改成问:在你眼中有出息的人有谁?为什么你觉得ta们有出息?)
你是老师可以问学生和同事,你是研究生、师范生可以问同学、你大学里的老师,你是对地理有些兴趣的人也可以问问其他你身边对地理没什么兴趣的人,你不想问或者问了真人之后,我也很建议去读读书看看里面有什么观点。
总之不要被自己的生活圈、交流圈限定住!
书中还有很多奇妙的观点值得你去探索!
就是这样,期待你试试这个小小的调查。
缪鑫
2019.10.19
于伦敦
*虽然GEO是个人建立的面向公众的交流平台,并非在个人做研究,但我在编辑时依然尽可能遵循研究伦理,删除了TA提及的群名和网友昵称;因为宇宙树洞奉行的是匿名原则,为的是提问者身份可以保密,不会被有不同意见且不理智的读者识别出来之后,对提问者可能进行语言攻击和身心伤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