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十年后的关系

截图源自我的浏览器,网址链接为:

https://patthomson.net/2018/10/22/from-description-to-analysis-a-revision-strategy/

这个与博士生学术写作相关的网站(https://patthomson.net)是我在周末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时候,有一位英国的同行在报告中分享的。

她特别提到这个标题中的“从描述到分析”不仅是对于学术写作,对于我们地理人来说也是很熟悉的一个概念。

其实这个网站我去年也在一次图书管理员的课堂上听到过,好像还在GEO发过,但我懒得去查证了。这个星期天也分享给了我圆桌星期天的小伙伴,并且约定好下次分享的时候大家一起交流下在这个网站中收获的,以及对自己的写作带来的影响与改变,我们会各自举出例子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条推送的直接推动力是我听到了一条音频推送*。它里面说到投资人用来判断创业者的一个问题是:你这周末干了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在了解创业者业余时间的安排,其中最打动我的一个理由是:

一个人对于空闲时间的使用,能看出TA对自己的长期规划。

的确我的周末,至少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做了三件自己觉得非常有趣又特别重要的事情。

  1. 专业:星期六下午蹭会(还给周日分享的主题注入了新灵感)

  2. 学术:星期天下午圆桌读书会进入新阶段(这次推送会提到)

  3. 生活:和家人视频、听弟弟弹吉他、收弟弟和妈妈写的家书

星期六蹭会

周六醒来发现导师前一天给我转发的邮件,噌一下就从床上跳起来,下午有会可以听,真是很棒了。虽然没有和导师一对一对谈(supervision)那么直接高效,但是了解一些同行业领域内其他人的研究也是非常有趣的体验。碍于今后专业内容另有去处,就不在GEO赘述,就只提出题图中的这一点。

希望有需要的GEO读者能够在其中探索到自己想找寻的一点荧光。

然后说点祛魅的,以免我的形象变成一个只有积极向上爱学习的一面。开完会之后,由于当天是降温十度的,实在是觉得太冷,懒惰小人放弃了原本要去看的电影First Man,在家里2倍速刷完了人人视频上的一部英剧:Bodyguard。嗯,反正对我胃口,而且我迅速把这部剧和之前在学校附近看到的场景联系起来。没错,里面有关键镜头是在我们学校取景的。原来我还有幸差点围观过(其实是被迫绕道过)这部英剧的拍摄。正是这种遥远的联系,让我觉得这部讨论当下时局的电影变得很有现实感。这部英剧也让再一次提醒我:人心复杂不可轻信,以及家庭亲情可以给一个人巨大的能量。

【插播:这周日是英国夏令时调整回来的日子,现在我们之间的时差是8小时】

圆桌星期天

周日上午虽然没有能够实现原计划会有的视频交流,但是明确表达了我觉得常规性邮件交流的重要性。相比微信的即时,我有时更喜欢书写和品味文字。当然对谈也很重要,不过那要建立在有文字的基础上再进行有内容有主旨的对话。

下午的圆桌星期天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周六在预定好了房间之后,给我想要邀请参加的人都发了邮件,并且说清楚了我想要分享的主题。到了之后,我们都知道是我要讲一些内容,以及明确一下之后我们交流的形式与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有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我们最终通过画画的方式达成了一致。由于画技拙劣,就暂时不公开了。但我想在这篇推送中公开一个我们接下来圆桌星期天的运作步骤。

圆桌星期天(2018-19)

交流时间:星期天1点到3点

1.XX确定想要交流的主题,定场地(建议在该周工作日完成),定好后转发邮件给想邀请参加的人。

2.收到邮件的人如果对交流的主题感兴趣,则回复;如果有时间冲突或者不那么感兴趣,就不要回了(彼此千万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3.到了见面的时间,XX作为发起人,先介绍自己为什么想要交流这个主题,与会者参与讨论,丰富主题内容,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4.如果交流主题持续到下个月,就重复1、2、3。

5.交流结束的那一次,发起人整理精炼出一份与交流主题相关的小总结,与参与者共同商定是否公开,以何种形式公开。

举个栗子🌰——

缪鑫——

如何在英文学术写作中论述你的观点?

How to argue in academic writing?

10.28 第一次  明确会在接下来的四周里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使用1和2两个资料

11.25 第二次 参与者各自给出自己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亮点,给出自己的例子

待续...

相关资料:

1.书 how to argue (已经在邮件中附上了)

2.网站 https://patthomson.net

如果有人想要复刻或者发展这种形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欢迎使用、改进,也期待你与我取得联系。

简单来说我们这样做,是把之前统一由一个人定场地、安排啥时候轮到谁讲,转换成了更加灵活的形式。你觉得自己有需要讲的,就使用这个时间。至于你使用的频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成每月一次、每两周一次。同时一个交流的主题可以是延续性的,不再是一次讲一个,下次接着讲,下次的内容可以和之前的有一个连接、更新。

我们最终整理出来一份小报告,这不仅是对我们有意义,是对我们付出时间的尊重,而且可以自信地说,这对于未来走上读博士这条路的后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纪实资料,至少是能够提个真实的醒儿:学业精进是要自己花时间的,而且是自己要先花自己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经之后才可以和别人谈经。学业精进可没有顺风车可以搭。

到这里,突然让我想起星期六下午参会的时候有一位年长的学者(不是我的导师,看头发颜色我觉得比我的导师还要年长一点儿)说:

我们总是在说要学生学习,可有多少老师自己还在学习呢?有多少老师自己还会在课外去搜一些资料、去查证一些内容、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我导师回答说:我不知道别人,但我做老师的时候,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而且我到现在也觉得做这些事情还是很自豪的。(我觉得可以配上一个傲娇得意的小表情)

我说这个是因为写着写着突然想到,感觉也正好和最开始提到的周末你在做什么相关?这些都是看起来不紧急的、甚至可能没有直接效用的事情,但无论是想要想让圆桌星期天变得更可持续的我,还是在闲暇时间找一些资料来丰富自己的地理老师,都是在怀着热情坚持着做着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

写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适合搬出今天读到的话做小结,升华一下:

因为无论什么事情,如果不能让人怀着热情去做,那么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值得做的事情。(韦伯,1919,p24 冯克利 译,1998)

这句话是马克斯·韦伯在《以学术为业》这篇演讲中写给有志于从事学术事业的人。

和家人交流

另外我周六周日还有一个常规的活动,就是和家人交流,有手写的家书,也有视频聊天。

周六是我弟弟的,周日是我妈妈的,我一般会立刻看,但我的回复会在下周五才回给他们,我最近几封也都是手写的。(我得赶紧找机会打出来,不然将来有机会出版的时候一起敲出来,光是想想也是很累。)

多次实践证明:同一个地点,FaceTime的成像要比微信清晰许多倍。这意味着FaceTime的稳定性要更好。音频质量也是更好,杂声更少。

以上大概就是我这周一晚上要说的了。

看到这里,应该是你想一下:

回顾:上周末你有做什么想起来就开心的事情吗?

展望:下个周末你打算做什么呢?


Inc.com. 36氪编译. 方法:通过空闲时间判断一个人 [EB/OL]. 得到app, 李翔知识内参. 2018.10.29 上载, 2018.10.29

韦伯 著,冯克利 译. 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1


昨日新例 放两篇旧文

如何维持一个学习小组?

结语:成为你想要的改变,先开始进化为一个“文献交流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