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青年践行群之“地理学的性质”讨论【2017.01.13】
成 员名号修炼等级研读的秘籍陶理教师卡尔·索尔《The Education of a Geographer》遂弁研一索加《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安夏大四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无有教师现代地理学汉辉大四苏珊·汉森《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潇湘风雨研二B.A.阿努钦《地理学的理论问题》
1.讨论之前的分享汉辉:《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地理学不是大谈道理、悬于空中、漫无边际的百科知识,而是描述人与地球表面环境关系、来源于实际世界并为世界所运用的、有严谨知识架构和显著学科特点的科学体系。地理学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大大超乎人们想象,从观察天上的日月星辰到分析地上的岩石土壤,从模拟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到体察人类社会的千姿百态,地理学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也用之于实际,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及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地理学的实际应用愈发重要,例如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基于遥感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及监测、基于地理区域区划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
安夏: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透视》就像在本科学习《地理科学导论》中所说,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事物的科学一样,书中引用了众多地理学者的观点,也都离不开地理到底研究什么,本书从地理学是地区差异的研究意味着什么,地球表面意味着什么,研究复杂事物的统一是地理学的特点等问题讲述。其中有些观点,自己很赞同,比如对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研究自然界,地表的事物,但是对于地理学又很容易陷入这样的一个危险就是从其他科学承受了一般项目,甚至到最小的昆虫和苔藓,因而地理学涂上了其他科学的色彩而没有发展自己独立的特征(ps,书中作者的观点),所以我一直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很伟大的学科,记得大一的时候,不知道那本书中曾经有关于地理学的地位的描述,说地理学是众学科之母,(ps,虽然感觉有些夸张,但是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我们的地理学除其本身的分支外还有像历史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等等)。我想格外分享下之前问过我们老师一个问题,我问老师,我学习地理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事物呢,老师直接给了我几个词,大美,统一,和谐,道法自然这几个字到现在我一直都记得。
陶理:我个人读的 the education of a geographer ,反而没有说很多思想性质的独特性。这篇文章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是这个内容:我们如何不低估也不过度表述地理。
2.学习地理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事物呢?潇湘风雨:把自己放在一个联系着的环境当中去看?(自己与环境的联系,环境内部的联系)安夏:老师直接给了我几个词,大美,统一,和谐,道法自然这几个字到现在我一直都记得。而我个人觉得,比如说植物学可能就会以某一植物他怎样分类,属于哪一科,哪一门,植物细胞是什么样的,咱们的植物地理学也会学到,但是植物学却不会整合和统一到和气候有关,和土壤有关,和动物有关,我觉得这就是地理学的不一样,就像我们老师说的统一,和谐陶理:我的感觉是这样,在成长为地理人的路上,我们不仅自己要逐渐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描述、分析和解读之后,感知到地理的美学 as a creative art潇湘风雨:这是一个过程,你目前认为地理之美体现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我想我们一直在做这个探索,不断塑造自己的思想)
3.如何去看待当今的地理学?遂弁:插播一下我的小小疑问:类似于上面@无忧 所提到的地理学的内容界定,后结构主义和关联的地理学等的发展已经使空间比以往更为重要,正如索亚《第三空间》中的空间被认为是个极度开放、混杂、连通的空间,这比以往的二元论下的地理学显得更灵动,(我用灵动这个词不知是否恰当),但也出现了一个我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研究对象的界定也变得更为复杂,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去看待?陶理:我们或许都在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区别,地理的诞生、地理学的诞生以及中学地理课堂的出现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无有: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地理这个概念非常混乱。中学地理教材对地理、环境等概念滥用,每一处地理、环境的概念的外延都不一样。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学内容基本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既注重地理学科经典理论,也注重地理学科典型逻辑关系!陶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地理学其实有这样一个看似讨巧但值得注意的定义:geography is what geographers do. 所以我想作为一门学科的地理学不存在完美的定义,有的只是加入自己理解的working definition潇湘风雨:没错!其实我们这两个问题,最终会聚合在一起,因为我跟晓燕看的东西,更多的是从近代地理出发,得出来的结论。如果把20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考虑进去,可能会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审视。@华师大 遂弁遂弁:@GEO 陶理 @华南师大潇湘风雨 嗯,是的,20c下半叶以来的地理学的多样性的发展也一直在说明,对地理学的定义始终都是一个正在生成的过程陶理:无所谓对错,其实都是在从一定程度上去尝试解读。我同意遂弁的看法,永远启示都是在不断生成。其实地理学的定义是在不断生成的。或许每个学科都是一样的,所以相对谨慎而言,我觉得不能把地理泛生活化。无有:我看群中有的老师在看20世纪70年代之前关于地理学性质的相关论述,我个人觉得其观点不能全面的反应目前地理学的概念和性质。对地理学科性质、地位、概念的界定,我想应该以现代地理为研究基础,传统地理学只能是辅助。潇湘风雨:正是因为对地理学的认识是不断生成的,才需要看看别人是如何理解的,然后审视自己的理解遂弁:在我看来,可能更重要的不是认为的去界定近代或现代,而是通过这个明晰地理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而这条路也并非是我们所看到的唯一,可以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分叉,分叉也并无对错,也可能是作后退,或者是大大突破于之前,只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不同的分叉所带来的对地理研究的核心“自然-社会关系”(引用peet的观点)的改变,在这个了解发现和解读的过程中或许我们就生成了自我对于地理的理解。遂弁:不知道各高校地理专业,地理学性质或者是学科导论或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开展情况如何?以我主观的认识和自己的本科经历,大多数高校地理学思想史的本科生教学可能更多关注于时间发展历程或是人物思想的列举上,但我认为其中的地理学思想史的精髓应该是让本科生认识到批判中成长的地理学,这个可能会在本科地理专业的高校上可有所为。无有:无论从哪个角度,地理学科概念、性质,这样的问题都是一直存在的
4.关于地理教育(广义的教育)的讨论?l 潇湘风雨:“我们需要知道的不同的分叉所带来的对地理研究的核心“自然-社会关系”(引用peet的观点)的改变,在这个了解发现和解读的过程中或许我们就生成了自我对于地理的理解。”@华师大 遂弁 这个观点我赞成。所以我们是想来探讨,当前地理学科发展的现状,研究核心的那些变化,还是说,有什么渠道可以来认识这些变化?l 无有: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学内容基本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既注重地理学科经典理论,也注重地理学科典型逻辑关系!l 陶理:而且我始终认为如果我们青年地理学人仅仅把中学地理课堂作为普及地理学研究的场所,引入许多充满争议和分歧的内容,或许并不是那么的合适。我认同潇湘风雨说的,要更多去思考还有什么渠道。l 无有:教师在中学地理课堂应该讲哪些地理内容,真是值得所用地理人去思考,我们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地理学科课程能否提供这样的能力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考试题材料最重要的来源就是“三地”期刊。地理学科的高考就考查地理学科发展的最前沿!l 陶理:我特别开心地看到潇湘风雨建立这样一个践行小组讨论地理学的性质,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我,就会很迷茫说我们教地理是为了教育学生,还是因为我们真的觉得地理让我们所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实在是太值得传递下去。所以前者是教育的使命感,后者是地理人的使命感,其实有一定的差异。l 潇湘风雨:你是从一个地理人的角度出发,找渠道,还是从一个地理教育者的角度(或者说地理普及者?家长?)出发,如何促使学生认识地理?可能我们要先做好前者,然后才能做后者;前者,似乎,通过不断跟踪学术前沿可以做到?l 陶理:闻道有先后 我一直都觉得为什么需要教师就是因为TA在地理上有所长也有所得,才能够有源头可循,成为一条河流。我始终认为教育只是传播中的一条途径,就像河流的干流一样,但还有许多支流。我这周一的时候和汉辉一起见了一位经济地理学的博士,目前在上理任教,他本科和硕士都是学生物工程这个方向,然后博士转到我们地理学领域。他认为自己所在的国际贸易系其实就非常需要地理学的一些思维。然后我就想到说之前我有一个师妹研究瑞典的课程,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地理(瑞典基础教育阶段地理属于社会科)教的是什么?什么也在教地理(生物、环境教育也有相关内容)?l 潇湘风雨:你的想法是正确的,而我,从我的身份、专业、兴趣出发,我是一个地理教育者,我关注的可能更多的是教育这一条路,其他的,对我来说会不会难度太大?或者说,有没有什么路,其他的支流,是我们可以尝试的?你找到了其他支流木有捏?(想起我一年前的一个地理学思想史的汇报)
l 安夏:我突然想起袁书琪老师说的一句话,好的地理教师一定也是一个好的地理学者,@华南师大 潇湘风雨l 陶理:我一定只是片面正确、还有很多误解,比如可能一些地理教育者会觉得我不接地气,但我可能由于工作原因,的确不会过多去关注国内高考试题,而会更多去看国外的试题。而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探讨的、思索的问题,并非没有先驱尝试过。l 无有:中学地理课程中目前没有明确的地理思维能力体系,这也是来源于地理学科目前对地理能力体系的建设不足,所以,脱离开地理知识,很多人都可以教授地理,不单单是中学,大学也是一样的。l 陶理:嗯嗯 如果自己都没有办法说明白我所在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教这个,可能就在于此。l 潇湘风雨:或许是因为地理教育者的能力毕竟有限,并且,如果能够在学校教育,最大程度地达成地理教育的目的,不是挺好的吗?l 陶理:我又要说不好听的话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喜欢填鸭、灌输,却总还是希望别人给一个思维体系,然后自己再去做,不是也有点自相矛盾了么。我认为国家课程不要管那么多才是更给教师发挥与思考的空间吧。l 潇湘风雨:有一个底线,底线以上,地方和教师可以发挥?可能振宇说的就是这个底线呢?对于底线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差异,需要博弈。l 陶理:对的 我同意你的观点 就是设置一个底线 a national curriculum cannot specify and control all the elementsof the real curriculum- and will run into terrible difficulty if it attempts soto do(英文是引用的 Oates,2011,p133;转引自 learning to teach geography in secondary education(2015))l 陶理:我有一个师兄,也是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保研到我们华东师大,他就是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得出来说:国家设置的,或者说课程设置的更多的是最低标准,我们在实践中一定是要达到底线,随后绝对不能满足于底线,而要带领学生往上看。
l 无有:我曾经关注过中学地理能力方面的研究,数学、语文等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很多关于学科能力体系的著作,而地理学科到目前也没有,广西师范大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出版过能力体系方面的系列著作,很多学科都有,但没有地理,中学地理教师目前仍然很迷茫,在地理知识背后到底隐藏这什么样的地理能力,这样的能力是使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我想目前高校地理学也没有找到相应的能力体系吧。l 陶理:其实对比1992年的宪章和2016年的宪章就可以看出来,因为现在可知的内容、地理学的知识分子都已经越来越多了。所以宪章里都取消了大量关于限定地理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能力的内容,而更多关注说地理学者的合作与探索。其实很多时候一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个点或许就是因为不需要标准答案啊。需要标准答案的是工厂建模,而不是教育。l 遂弁:我想起来一个老师提过的关于课标制定的有争议的问题,就是课标是否应该提供一个基本的诸如表格形式的,说明各知识可以用于培养学生何种地理核心素养的列表。l 潇湘风雨:美国的课标,以及我们正在修订的,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就有这种特征@华师大遂弁 可能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评价学生、教学的效果?l 陶理:你是在说美国的learning progressions?l 潇湘风雨: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第二版。地理学者的合作与探索,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地理学者的合作与探索,其他学者可不可以做?有没有地理学者能做,其他学者不能做的,或者需要地理学者参与才能做的,如果有,那一部分可能就是地理学的核心。l 遂弁:@华南师大潇湘风雨 是的,确实是有这个趋向,划分不同等级水平确实是个可喜的进步,但刚刚我提到的争议是指课标是否要在这些水平划分之外再提供一个某知识点应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还是综合思维或者这些中的哪几种的基本参考?主要是针对大多数教师可能还不具备自主解构开发教材的能力这一点展开的争议,在此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虽然我们都并非课标制定者。l 潇湘风雨:参考可以,但是不能作为规定,让教师有足够的自主性。我要插播一句,@GEO 陶理 你前面说的教育,是特指学校教育吗?“我始终认为教育只是传播中的一条途径,就像河流的干流一样,但还有许多支流”l 陶理:正规教育吧l 潇湘风雨:嗯,那就没问题了哈~然后我想说其实其他方式的传播,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教育(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过程)那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拘泥于正规教育这一条路~l 陶理:嗯嗯 只是教育这个词 有时候总会给人一种严肃的说教感觉。很多时候春风化雨的科普national geographic、博物馆hand on activtity。也会是蛮有意思的一个部分,只是目前对接的太少了。我所指的其实就是我们不要自己画地为牢,还没有到唯高考论的时候吧。很多时候还是有个人可以做的一些新尝试在的呀~l 遂弁:@GEO 陶理是的,可能未来我们还可以去关注学校外的很多方的作为,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潇湘风雨总结:我们组织这次的讨论,与其说通过讨论在解决问题,不如说,通过讨论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驱使我们去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关于在新的时代如何去更新自己对地理学的认识、地理人(包括地理教育者)应当促进人们对地理的了解,以及地理学习者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Over ~
小彩蛋因为手机没电错过了讨论的GEO汉辉:阅读书目:《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每次告诉别人自己学地理专业,总会收到他们的谜之表情&答复。他们很诧异,地理学到底是什么?学来有什么用?以往的我只能用“每个学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么空的答复来搪塞他们,现在我有了更足的底气告诉他们,地理是有生命、来源于世界并为世界所用、有利于帮助人们理解和地球和谐共处的“真科学”:1、地理学很实际。地理学不是大谈道理、悬于空中、漫无边际的百科知识,而是描述人与地球表面环境关系、来源于实际世界并为世界所运用的、有严谨知识架构和显著学科特点的科学体系,地理学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大大超乎人们想象,从观察天上的日月星辰到分析地上的岩石土壤,从模拟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到体察人类社会的千姿百态,地理学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也用之于实际,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及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地理学的实际应用愈发重要,例如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基于遥感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及监测、基于地理区域区划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2、地理学很有用。这十大地理思想未必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但这些思想产生的过程、论证方法都体现了地理学严谨的思考模式,突出鲜明的“地理味”,而且这些地理思想比较完善,对于整个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地图学的原始状态体现于远古时期,先人在壁画或泥画中用简单符号(如线条、圆圈等)表示河流、地点等,紧接在地图投影术发展下,制图者发明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图,再到现在被运用于GIS中,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灾害预测、导航定位等领域,地图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也从侧面深刻反映了地理学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3、用学地理的方法看世界。告诫读者以思考地理问题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辩证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以南北战争为例,双方发生战争的关键因素在于抢夺位于兵家必争之地——XX,而我们应从表面看本质,抢夺XX是因为:①、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四周;②、地形要素决定居高临下更易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