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折叠时间”,你也是高手!

文/大胯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涂山

不知道你发现一个现象没有:普通人和高手的差距到底在哪?

读过的书?做事的效率?人脉资源?财富的多少?都不是。

反正至少不会是智商上的差距。仅仅一代人的时间,由于智商那十几分的差距,就造成了人生的天壤之别,的确说不过去,也不符合逻辑。

人类学的研究早就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距少之又少。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普通人与高手之间的差距?

虽说金钱是身外之物,但理性地看,金钱的确也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它是现实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配备的一个类似游戏中经验值一样的可见的“进度条”。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很多人表面上并不同意,但是内心还是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个人获取金钱的能力基本可以衡量普通人和高手之间的差距。

有一个可能令人咋舌的比喻:普通人和高手之间的差距就好像是智人与大猩猩之间的差距。

先别急着反驳,我们先从吃东西的方式来看:你可以想想,大猩猩的咀嚼力能够高达500公斤,基本上什么都能嚼碎,甚至铁管子都能嚼碎,坚硬的食物外壳当然也不在话下。而我们智人的咀嚼力只有31公斤左右,仅仅是大猩猩的十六分之一都不到。

咀嚼能力不行,几乎就代表着要被饿死。所以,这就逼着人类就开始寻找替代方案——用石头砸。

从表面上看,用自己的牙齿嚼和用石头砸貌似是对等的,甚至直接用嘴嚼看起来还更方便一些,大猩猩正是通过用嘴进行长时间咀嚼之后才吃掉食物。

而我们智人则是先用石头砸——坚果的外壳被砸碎、大块的生肉被砸成肉馅、动物的骨骼被敲出骨髓,然后再用嘴吃掉。

这里吃东西的关键有两步:一是破坏坚硬的外壳;二是食用内部绵软精致的食物。

表面上看,大猩猩和智人只不过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大猩猩是两步都用嘴,而智人是先用石头,后用嘴。

但是深挖一步,这两者就是天壤之别了。智人“先用石头”的方式在学术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预处理。

也就是说,大猩猩用自己的咀嚼肌将这两步放在一起完成,且每吃一次食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它们几乎没有“预处理”的过程。而我们智人则将这两步中的第一步安排在口腔外——用石头砸。这些原本难以对付,且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来咀嚼的食物被智人预处理之后,进食过程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大猩猩的食物只能“现嚼现吃”。而我们智人则可以现在砸,过会再吃;可以是集中砸,分散地吃;可以是分散地砸,集中地吃;可以是有人专门砸,有人专门吃。在时间维度上,因为这一个简单的变化,智人突然变得自由了。

也正如河森堡在他的《进击的智人》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智人开始借助外部力量,以更短的时间达成目的。这一举动使得原本在自然界匀速流动的时间第一次出现了褶皱。

一百多万年前,智人手中那简陋的石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小块时间的容器,当我们的祖先使用它时,折叠存储在里面的时间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让他们可以比自然界中其他的物种以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达成目标,甚至是完成“跃迁”。这个目标并不仅限于吃东西,它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其他事情。

之后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其他动物需要随机突变和漫长的时间筛选出来的性状,人类将其折叠进了衣服、弓箭、长矛里……而这些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变成了一件件盛放时间的容器。当我们使用这些容器时,那些被折叠在其中的演化的时间就会被瞬间释放出来,光芒万丈,闪耀无比。

如果你耐心观察一下周边的那些高手,他们折叠时间的能力都比较强。换句话来说,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预处理”能力。

这样解释,你就会觉得前文的那句话就相对容易接受得多:普通人和高手之间的差距就好像是智人与大猩猩之间的差距。

比如,同一件事情放在面前,高手往往是想象过程,这就相当于是模拟训练,也就是一个预处理的过程。而普通人则更倾向于想象结果,你懂的,这只是“精神鸦片”。

而这“预处理”能力实际上与智商、基因都没有什么关系。

最终导致他们在行动方式都是大相径庭的——高手不是上来就做,而是先做“预处理”。比如,他们会思考这是哪一类问题?用什么思考框架?什么时候做?找谁做?……然后才是着手做。

但普通人看来,根本没有“预处理”的必要,而应该直接就做,而且他们还认为直接做就能直接干掉问题。

换句话说,普通人上来就直接做事的逻辑和大猩猩直接用嘴咀嚼食物的思路如出一辙。看起来“更方便”,但是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就是天壤之别了——直接开始做,所花的时间是线性串联起来的——一头扎进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没办法改变的。

但是高手先把问题做了“预处理”,时间就变成并联的了——

可以先放着,过会儿再做;

可以把同一类事集中在一起做;

可以把这件事情拆分了,用零散时间做;甚至还可以让别人安排,自己来做;

也可以自己安排,让别人来做……

换句话说,与普通人相比,正因为这个时间折叠,高手突然变得自由了。别看高手看着挺忙,实际上那是主动式的忙。而普通人则更多是被动式的忙,只能“见招”之后直接“拆招”。

于是普通人的“预处理”能力便永远处于稀缺状态,无暇思考未来,更无力为未来布局,每天都在应付眼前的窘迫。

至此,你会发现,所有“工具”的本质并不只是为了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折叠时间”,从而让我们在时间面前拥有更高的自由度。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你肯定见到过这样的桥段——某个人可以让时间放慢甚至是静止,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正常行动,当他完成了动作之后,时间又恢复正常了。

在其他人看来,他就是一瞬间把事情完成了,以至于完全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正如,从大猩猩的视角来看,智人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反过来思考,在现代社会,高手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深挖一步,就觉得细思极恐。

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和高手的确没有那种让时间变慢或静止的奇技淫巧,但是却存在着各类能够“折叠时间”的工具,可是一旦说出来,很多人依然会认为是陈词滥调。

比如,最常见的折叠时间的“工具”就是:各学科领域内的好书。

用前文的逻辑思考就明白了:这些书是高手中的高手花了数年时间与心血整理,而你却只需几十块钱,在几小时之间就能吸收其精华。

这难道不是折叠时间的最佳范例么?

再比如,各路高手早已为后人总结好的思考模型,比如SWOT分析法、MECE分析法、六顶思考帽、波士顿矩阵、艾森豪威尔矩阵等。

这些折叠时间的“工具”就是这么存在着——就好像在大猩猩的身旁就存在着各种石块,但是他们就是不用,甚至知道了石块的用处,也懒得用,非要认为自己“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就像很多人掉入了那个所谓的“所罗门悖论”中一样:

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实际上,事实恰好相反,普通人往往并“不知道”很多道理,“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必然的了。

因为,“知道”和“演练”是两回事,“屯书”和“读书”也是两回事。

也正如这句话所说:做事演练可以决定你的成熟度,但读书可以决定你的格局。

回头望,做事前不演练、空闲时不读书的人,和坐在石块上嚼食物的大猩猩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回到开头那个俗套的话题:获取金钱的能力。

在现实的世界里想要发财,要么你拥有某种“稀缺的能力”,要么你掌握某种“稀缺的资源”,要么你具备某种“独特的眼光”。

而这“稀缺的能力”不正是“预处理能力”吗?

而这“稀缺的资源”不正是与“拥有预处理能力的人”为伍吗?

而这“独特的眼光”不正是知道了“预处理能力”的重要性之后,却依然相信“坚忍和汗水”的勇气吗?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