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整理一则《鼻咽癌》的医案
患者,周某,48岁。
1995年6月发现左耳下肿块,医院检查为鼻咽癌,而后逐渐增大,住在肿瘤医院放疗2个月,肿块稍见缩小,放疗反应明显,诱发中耳炎,口腔干燥。
三个月后复查,左颈后三角窝内仍见肿大淋巴结,约2.2x1.8cm,肿瘤医院仍建议放疗,患者拒绝。
患者于1996年8月31日来诊
初诊:左侧耳后肿块隆起,质硬约有乒乓球大小,脘腹肿块隐痛,舌质紫黑暗红,瘀斑覆布,舌苔黄薄腻,脉细弦滑数。
症属热毒痰瘀互结,阴液耗损,治疗以清化瘀热毒,养阴软坚消积。
方剂:
天花粉,天冬,茯苓,漏芦,山慈菇,露蜂房,
炙蜈蚣,之僵蚕,之蟾皮,龙葵,猪秧秧。
白花蛇舌草,制南星,益母草等十八味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服清化痰瘀热毒,养阴软坚消积药2个月,病情改善,左耳后肿块明显减小,仅有枣核大小,硬度减轻,口干燥减轻,食纳睡眠俱佳,舌紫,舌苔白腻,舌面有黏沫,脉小滑。说明药物已经起效,原方加减。
方剂:
天花粉炙蜈蚣,之僵蚕,之蟾皮,龙葵,天冬,茯苓,
漏芦,玄参,海藻,白猫夏枯草,土鳖虫,制南星
益母草等十八味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诊:服上药1个月后,左耳后肿块基本消失,手触有一小块,自觉筋脉牵引,饮水不多,食欲尚可,舌质暗紫明显消退,舌苔腻能化,色黄,口有黏沫,脉濡滑。B超显示:胆囊多发息肉,症属热毒痰瘀互结,阴液暗伤。
方剂:
天冬,麦冬,玄参,茯苓,漏芦,土鳖虫,龙葵
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皂角刺,段瓦楞纸,莪术
制南星等十八味中药,水煎服,每日一次
患者1997年1月8日复诊告知,耳后肿块完全消失,声音沙哑也见好转,仍坚持服用上方药以求巩固。
桂林吴氏老中医按语
中医古籍中没有鼻咽癌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之鼻渊,控脑砂,耳鸣等范畴。对于鼻咽癌的病因病机,
《医宗必读》中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外科正宗》说: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也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淫不遂而成,又曰:鼻痔者,由肺气不清,风湿瘀滞而成
《医宗金鉴》也指出来:失荣由忧思愤怒,血瘀,逆与火凝结而成。
《医学准绳六要》:至如酒窖高粱,辛热炙腻太过,火邪炎上,孔窍拥塞,则为鼻渊,鼻涕如泉涌,渐变为鼻痔等症,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医家较为重视正虚,火凝,血逆,气瘀,湿郁等病理因素在鼻咽癌发病中的重要性
吴氏老中医认为鼻咽癌一病,是由于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火,瘀等病理产物互相纠结于鼻咽部,久而变生癌毒,癌毒形成后,又会进一步耗伤机体阴阳,阻碍局部气血运行,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